APP下载

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浅探

2020-03-22王本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4期
关键词:临沂市技师校企

王本光

[摘           要]  新时代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必须与时俱进。做好专业设置与发展,需要加强新专业建设的组织领导,加强新专业建设的调研论证工作,并采取恰当的具体措施。

[关    键   词]  職业院校;专业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4-0126-02

当今世界进入了一个创新的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技能蓬勃发展,新成果的应用周期不断缩短,信息技术已在各行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新知识在各行业逐渐得到普及应用,大大改变了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

人工智能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将产生颠覆性影响。一方面,人工智能将逐步淘汰一些落后产业。人工智能会替代某些产品的功能,这类产品所属的行业则会随之不断萎缩直至消失。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将彻底改造某些行业。随着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普遍应用,企业对工人的要求发生了重大改变,对用工的数量大幅减少。

山东中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应用5G技术之后,他们的智能工厂生产周期由原来的60天下降到现在的两周左右,产品的不合格率由原来的80ppm下降到现在的20ppm,一条生产线的用工人数由原来的70人下降到现在的4人。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随着国家《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部署与实施,我国正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这需要职业教育更好地为产业升级提供人才驱动,大力推进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从而有效地应对和助力《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与实施。

信息化社会的推进,使各行业对用工的标准也发生了巨大改变,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许多传统的优势专业在萎缩甚至消失。职业教育要发展,必须正视现实,调整办学思路,专业设置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调整。以临沂市技师学院为例,学校在几十年的发展中,由最初的十几个专业发展到现在的近百个专业,像电子商务、楼宇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数控加工、3D打印、工业机器人、汽车维修、学前教育等专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快速发展,而有些曾经的热门专业,如商品经营、仓储管理、铣工、磨工、车工、热处理等专业却由于人才需求、就业理念等变化的影响,出现了萎缩甚至消失。专业的变化既反映了时代的进步,也体现着学校的发展。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人才需求急剧变化的情况下,职业院校如何做好专业设置与发展是摆在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要做好专业设置与发展,应该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加强新专业建设的组织工作

学校应充分重视专业建设、改革和发展工作,本着统筹规划、讲求效益、突出重点、立项管理、按期评估的原则,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杜绝浪费,为新专业提供良好的条件。为了做好专业建设工作,临沂市技师学院成立了由分管院长负责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对学院的新专业设置进行统一组织领导,对新专业建设进行指导,明确专业负责人,形成新专业建设的骨干力量,各项任务均落实到人,职责分明,并有检查督促措施,确保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在新专业建设过程中,应树立全局观念、增强协作精神,各部门之间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做到教育资源共同开发、共同利用。

二、加强新专业建设的调研论证工作

调研与论证是新专业建设的基础。社会调研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社会发展方向研究。要及时掌握相关政策的变化,包括国家、地方经济发展、行业发展方向以及企业用人动向和需求等。国家越来越重视制造业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个拥有全部制造业的国家,正在着力打造智能制造;国家正在加大对待业人员、再就业人员、复原转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力度,这些都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2)同类学校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调查,在取长补短的同时,要防止简单复制,尽量避免重复设置。(3)专业的生源状况和就业前景,确保专业设置的可行性、必要性和长期性。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撰写出详细的论证报告。

三、专业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专业设置要符合规范

要设置的专业,名称应符合职业院校专业目录中所列的专业,以便使专业注册、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计划制订、专业技能鉴定等工作能够有章可循。

(二)课程建设

专业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建设。首先,要符合专业的发展需求。既要保证专业所需的技能知识又要保证必备的理论知识支撑,同时为学生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其次,优化课程结构。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突出骨干课程,兼顾综合素质培养。对大纲中的课程进行必要的调整优化。积极鼓励教师开发符合专业发展需求的校本教材。再次,加强课程的常规建设,对各门课程制订完备的教学计划。临沂市技师学院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既紧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订的各专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又结合学生基础、企业需求进行调整,如在制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计划时,剔除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学计划中设置的工程力学、英语等课程,而加大了电工基础、技能训练等课程的课时量,增加了数控加工等体现先进技术的课程。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临沂市技师学院大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编写全国统编教材、开发校本教材。学院教师累计编写各种教材数百种,极大地促进了教学工作的科学化。

(三)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院校应把建立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的教师队伍作为搞好新专业建设的关键抓紧、抓好。首先,做好师资队伍的整体规划。凡担任新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对该专业有关课程进行系统钻研,并通过试讲合格后,方能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其次,培养与引进并重。根据本单位师资队伍建设规劃,认真落实现有教师的培养计划,积极、慎重地引进新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形成以专职教师为骨干的稳定的新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教师队伍和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形成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课程教学梯队,同时适当聘请兼职教师来充实新专业的师资力量。临沂市技师学院一方面大力引进高校毕业生,努力改善学院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知识更新,同时积极聘用一些具有丰富企业实战经验、技能水平高超的技术人员来校任教。其中,引进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蒋自强、全国技能竞赛第一名韩光山等老师,都在各自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学院更重视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先后培养出全国优秀教师夏兆纪、中国鲁菜大师包丕满、中国烘焙大师冯蕾等一大批教学名师、首席技师,为学院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再次,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社会实践。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就新专业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进行专题研讨,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在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鼓励教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参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既可服务社会、锻炼能力,又可增加教学中联系实际的内容。对应用性强的专业,要求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组织的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获得相关行业上岗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以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切实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扩大专业影响,提高专业声誉。学院规定教师必须经常深入企业,进行岗位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同时了解企业对专业人员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为了保持师资队伍的稳定,临沂市技师学院一方面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到高等职业院校学习,已成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生源地;另一方面积极接纳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来校实习,建成了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教学实习基地。这些措施保障了学院的持续发展。

(四)建设复合专业,培养一专多能人才

为了增加学生就业的选择面,提高对用工市场的适应性,职业教育院校可以将原有的独立专业进行整合,形成复合型专业,扩大就业面。临沂市技师学院开设的机电专业、钳工与焊接等专业,大大提高了就业率,满足了不同企业的多种用工需求。

(五)深化校企融合,提高社会参与度

一些职业学校,因教育投入不足,现有的实训条件不能满足专业建设的需要,尤其实训与真实场景尚有一定差距。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培养学生的目标性,职业院校应积极开展校企融合,提高社会参与度,实现订单式培养。

临沂市技师学院先后组织成立了多个专业校企联盟,加强校企联系。学院与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山东远通汽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柯力电梯有限公司、鲁南制药集团等多家企业签订协议,合作共建,成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与地方经济组织和企业保持最大限度的有机联系,并使这些单位成为学校专业建设的组成部分,临沂市技师学院还分别与山东中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精创磁电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校企共建技能大师工作站。学院牵头成立了由相关行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企业、职业学校人员等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动联系定期交流,听取他们对专业建设的意见;了解市场、企业随着形势的发展对人才知识、技能、素质等的需求变化。机械装配与维修系更是深化校企融合,不仅安排学生到对口企业进行跟岗实习,还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柯力电梯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协议,由学院提供场地、企业提供部分设备对学生进行技能教学,将校企共建落到实处。通过探索,临沂市技师学院与鲁能制药公司、山东临工机械公司、蓝海大酒店等企业合作,按企业需求,设置对口专业,定向培养,快速解决了企业人员紧缺问题,实现了企业、学校双赢。此外,学院还组织教师到合作校企参加一些岗位技能的培训、参加岗位锻炼,提高操作技能,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能力。

(六)校校联合,发挥各自特长

不同的职业院校各自的办学历史、办学理念、办学条件有一定的差异,各有所长,相互合作,往往能达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效果。临沂市技师学院与金鲁班电梯学校合作,充分发挥临沂市技师学院基础教育好、训练扎实的优势,又发挥了金鲁班电梯学校专业实训条件优越的特长,共同建设电梯安装维修专业,联合培养人才,取得了良好效果。

(七)做好新专业的检查和评估

专业设置并非一劳永逸。新专业设置后,学校应进一步完善专业评估制度,制定新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定期检查专业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找出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不断加以完善,确保新专业建设按计划进行并取得实效,使新专业得到良好发展。

职业学校的发展必须应对新形势,与时俱进,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把握市场脉搏,以市场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加强专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巩固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优化专业师资队伍,从而提升专业建设的水平,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新专业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体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在新专业的建设与管理方面,学校应注重加强新专业建设的组织领导、落实新专业建设的各项措施,建立健全专业建设的制度和程序,将专业建设作为职业学校的制度性常规工作,职业学校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才有可靠的保证。

参考文献:

张丽丽.关于高校新专业建设与管理的几点思考[J].北京教育,2013(8):114-115.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临沂市技师校企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空中杂技师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山东省临沂市:田园“调色板”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小馋嘴
山东省临沂市政协原副主席李作良涉嫌受贿罪被决定逮捕
开封技师学院:主持召开河南首届技工院校职业素养教材建设研讨会
我相信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