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2020-03-22杨亚
杨亚
[摘 要] 乡村振兴关系民生之大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通过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服务能力现状的分析,探寻更多学生选择继续深造、本地企业现状难以满足就业需求、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意愿、职业技能培训功能发挥不够等原因导致中等职业教育服务能力不高。最后,从政府、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提出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服务能力的策略。
[关 键 词] 乡村振兴;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服务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4-0024-02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强调关系国计民生的本质性问题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点,并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明确提出将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由此可见,人才培养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
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正式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中等职业教育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新时期,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中等职业教育怎样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怎样才能为乡村发展和振兴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中等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内涵
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和服务受教育者的能力;狭义的“职业教育服务能力”仅指前者。“职教20条”对中等职业教育服务范围进行了确定,其要求是“精准服务区域发展需求”。本文所指的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是指通过对接受学历教育的学生和接受培训的学员进行培养,为省内特别是本县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产业大军和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二、服务能力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系桃源县人民政府主办、县教育局主管的县内唯一一所公办职校。该校建成了四个专业群,每年培训鉴定4000人左右。通过对毕业学生和培训学员就业人数、就业地点以及就业的稳定率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现状
1.直接就业学生比例下降
根据学校招就科对近三年来学生毕业就业情况统计来看,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人数基本持平,但就业学生占总人数比例逐年下降。以近三年学校招就科推荐就业的人数看,2017年就业学生773人,2018年就业学生774人,2019年就业学生771人,其占毕业总人数比例分别为50.6%、45.3%和43%。以上数据表明,学生就业比例逐年下降。相反,毕业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以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为例,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分别为4.4%、54.7%和57%。
2.培训学员本地就业率高于毕业学生本地就业率
从就业地域分析,毕业学生本地就业人数虽有增加,但比例仍然较低。以近三年毕业学生本地就业情况看,2017年县域就业学生仅95人,2018年县域就业学生131人,2018年县域就业学生108人,分别占就业人数的12%、17%和14%。综上所述,毕业学生本地就业率高于毕业学生本地就业率。
3.毕业学生跳槽现象频发
学生经学校推荐到本地企业就业后,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愿意在企业安心、踏实工作的并不多。据统计,2019年度,本地就业的学生能安心留在企业工作的比例平均在35%左右。
4.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所占比例不大
虽然学校每年组织数批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以2019年为例,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共组织了12个批次的培训,培训学员1809人次,而这仅占桃源县职业技能培训的一部分。
(二)原因分析
1.更多学生选择继续深造
通过数据分析不难发现,导致学生就业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越来越多的毕业学生选择升入高一级学校深造,其原因包括:(1)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完善。随着职教高考的实施,通过对口升学考试的学生人数逐年上升。此外,通过单招考试升入高一级学校和三二学段升学的学生人数也在增加。(2)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少子老龄化时代的来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有能力承担孩子继续深造的费用,愿意支持孩子多学知识、掌握本领。(3)学生对教育层次提升的期待。中等职业教育属于职业教育体系中较低的一个层次,中等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更多学生希望继续在校学习提升。
2.本地企业现状难以满足就业需求
在就业地选择方面,学生之所以“舍近求远”,其主要原因是本地企业难以满足就业需求,其影响因素包括四个方面:(1)专业对口方面。本县范围内企业不能满足学生对口就业的问题,尽管个别企业有用人需求,由于接受学生人数有限,不便于对学生进行管理。(2)福利待遇方面。本地企业县域内企业的月工资低于外地企业约1000元左右,此外其他待遇,如三险一金、五险一金等难以落实。(3)人文关怀方面。外地企业对新入职学生的关注较多,实行人性化管理,将刚毕业学生和老员工在管理上区别对待。(4)硬件设施方面。在工作、生产条件方面,外地企业更优于县域内企业。总体来看,县域内企业对学生就业的吸引力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