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化教育在培智生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3-22黄依漳
黄依漳
(闽清县特殊教育学校,福建 闽清 350800)
目前,特殊学校的班级一般在10人左右,相对普校已是小班教学,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但班级教学仍存在“一刀切”的情况,仍然不能适应特殊学生的个别需求。《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数学课程标准(2016版)》(以下简称《培智课标》)教学建议指出:“实施个别化教育原则,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1]因此,只有在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学中落实好个别化教育原则,才能使不同的障碍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以下笔者谈谈个别化教育原则在生活数学教学中实践与思考。
一、依据学生特点,设计个性化目标
实施个别化教学的前提是要设计个别化的教学目标,即有针对性的分层目标。教师要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建立档案。这样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及已有能力,为确定分层教学目标,实施个别化教育奠定基础。
如笔者教学的培智3班学生共9人。学生间个体差异较大,大部分学生对于数学感知能力差。本课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主要是根据线的弯与直的特征进行分类。之前学生已有根据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等特征进行分类的经验。根据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及综合表现情况分成三组:A组:黄某某等3个,数学感知能力较好,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能与教师同学互动交流。B组:池某某等4人。数学感知能力一般,能在教师引导下参与课堂活动,语言表达能力一般。C组:高某某等2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情绪较不稳定,无法听从教师指令。教师在生活数学教学的设计时就要根据这三类学生制定分层教学目标。例如笔者在教学《认识9》时就根据学生情况设计了三层目标。
A层,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积极参与课堂,能与教师互动交流,能够认、读、数、写学过数字1-8,能够在现实情境中手口一致地点数数量为几的物品的学生。
具体目标:
1.经历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玩一玩等活动,会点数数量是9的物品,并说出数量9。
2.识记数字9的字形,能辨认数字9。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数数的习惯,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B层,针对能在教师提示下认、读数,能写学过数字1-8的学生。
具体目标:
1.经历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玩一玩等活动,在教师的帮助下会点数数量是9的物品,并说出数量9。
2.识记数字9的字形,在生活中能找到数字9。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数数的习惯,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C层,有自闭倾向,不愿与老师同学交流,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情绪较不稳定,有时会课上乱跑的学生。
具体目标:
1.经历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在教师的帮助下会指认9。
2.识记数字9的字形,在教师的帮助下能找到生活中的数字9。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数数的习惯,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目标好比是课堂教学的指南针,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设计分层教学目标能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搞“一刀切”,不会对学生“一视同仁”,而能真正做到满足学生个别化需求。
二、适度改编教材,适应个别班教学
《培智课标》指出: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有利于学生体验、理解、思考,既要重视数学知识的基础性和实用性,又要照顾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数学的教材虽已是为培智学校学生量身设计,但统一的编写并不能很好适应所有地区学生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实施个别化教育的原则,教师可以适度地改编教材,让它更适合本班级学生,特别是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在不改变教材知识点的情况下,创设本班学生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让学生在最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思考,并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例如,河北版四年级上册《直与弯》的第二课时教学中,教师将教材提供的例题“小熊回家的两条路哪条是直的,哪条是弯的”调整为巩固练习,而利用了学生大课间活动项目S弯跑和直线跑的情境,设计成例题。课前,教师拍摄了学生S弯跑和直线跑的视频,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怎样跑的,再通过媒体将所跑的路线抽象出来,呈现“弯路与直路”。因为情境是学生每天都要参与的活动,对路线的弯与直有亲身的体会,也更有利于本节课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个性练习教学,满足不同人需求
练习是生活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能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和技能。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练习”一词的释义为:①反复学习,以求熟练;②为巩固学习效果而安排的作业等。[2]“反复学习,以求熟练”对于培智学校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这是由学生的特殊性决定的,他们需要更多的强化训练。不同层次的个性化的练习题设计,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1.练习有层次,人人得展示
练习的层次性,河北版四年级上册《直与弯》的第二课时教学中,教师从网络上查找了很多直路与弯路的图片,有单独的直路或弯路,还有直路弯路结合的“立交桥”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直路与弯路,并让学生找一找,指一指,描一描其中的直路与弯路。在一个练习中就有不同层次的体现,单独的直路或弯路图片就可以让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辨认,说一说是直的路还是弯的路,再请部分感知觉较弱的学生上前描一描,增加他们对弯和直的体验。而立交桥的图片的观察就有一定的难度,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上台描述。
2.练习能激趣,人人愿参与
《培智课标》指出: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把现代信息技术、教具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生活数学的教学及练习设计时,都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例如:在练习环节的设计时利用希沃白板5的“课堂活动”设计分类游戏,判断对错游戏,填空游戏等,在学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新知学习后,这样的游戏类练习是很好的调节,能让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学生提起精神,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建立课堂契约,实施针对性评价
《培智课标》给出了要重视学习表现的评价的建议,同时还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笔者认为,学习表现的评价要针对不同学生,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实施人性化的评价,通过及时的口头评价、适当的物质或代币奖励等强化学生学习行为或学习态度。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有一般智障儿童,也有自闭症患者及一些其他情绪行为问题的学生。在生活数学的课堂上,影响他们学习知识的不仅是智力和学习能力。学生的一些问题行为(突然哭闹、跑动、打人、发呆等)也是影响课堂效果的主要因素。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教师可以与他们分别建立一些针对性的契约,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奖惩。[3]如笔者班上有一名学生,时常会在课堂长时间哭闹,而他评时特别喜欢吃牛奶糖。因此,笔者特为他设定了课堂表现的奖惩契约:开始阶段,当他哭闹时,教师会说“某某,你不哭了,老师就给你一颗牛奶糖吃。”并且,教师会先摸摸她的头说“乖”。一段时间后,他哭闹时间减少了,教师改变评价时机。在感觉他要哭闹前,教师先表扬他“某某,你今天表现真棒,没有哭,老师奖励你两颗牛奶糖吧。”在不断的强化后,他减少了课堂哭闹的频率和时间。当他偶而认真听讲,能跟着老师进入数学课堂时,教师会奖励他一枚笑脸贴,告诉他“下课后,可以到老师这换你最喜欢的礼物”。
总之,生活数学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要以《培智课标》为指导,关注学生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设计分层教学目标,创设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情境,加强练习的个性化教学,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奖惩等,使个别化教育原则在生活数学课堂中落地生根,让不同的学生能在生活数学课堂学到各自必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形成一定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