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春望
2020-03-22庆年
庆 年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袭击了农历新年。新冠肺炎阻击战在武汉、在湖北、在全国相继打响。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全民动员,战疫驱瘟。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一定能够取得“战疫”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教育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我们应当把疫情当作一面镜子,深入思考所折射出来的教育问题。
立德树人,当指求真。早在12月下旬,就有医务工作者发现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并通过医院向省、市卫健委报告。也有数名医务工作者通过网络媒体向社会发出警示,有类似SARS的病毒传播。这些医务工作者是可敬的。假如相关主事者也能够像他们那样有求真精神,去了解核实一下;假如守土者能够实事求是,迅即下情上达,及时作出合理的处置;假如把关者能够像钟南山院士那样讲真话,果断作出正确的决策和部署,那么,就可能不会错失疫情防控的黄金窗口期,就可能避免出现疫情快速蔓延的被动局面。陶行知先生告诫我们:“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和使命。如果学校培养出来的未来公民都能够不唯上、不唯势、不唯利,唯求真是务,唯求实是务,想必就为社会达致善治创造了基础条件。
崇尚科学,当诣普及。新冠病毒的最终源头、中间宿主至今尚无定论,但病毒由野生动物而传播大体有共识。非法捕猎、交易野生动物在一些地区屡禁不止,食用野生动物之陋俗在一些社群中不改,反映出社会认知在某种程度上对人与自然关系、人类科学生活方式的理性缺失。疫情爆发之后,各种媒体上相关信息铺天盖地,舆论波涛涌动,假信息的流传、伪科学的泛滥,事实上给社会心理带来不小的负能量。传播主体是不是传播了科学的知识和信息,受众能不能判断甄别,考验的是社会的科学素养水平。2018年《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仅为8.47%。由此而见,提高科学素养仍然是教育的艰巨任务。有学者说得好,“只有每一个社会成员学会了科学地生活,中国才会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彪炳人文,当放长眼。抗疫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的正义支持、人道援助。日本一些组织捐助物资附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感动了许多国人,也给教育以启示: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有学者指出,“‘人文教育’的重点不在‘文’,而是‘人’”,“‘人’是活生生的生命教育、人道教育和探寻人生终极意义的教育”。当下,共克时艰,战胜疠疫,成为社会的普遍意识。但不能不看到,也出现了一些令人不齿的现象,这从一个侧面部分反映出人文教育未得彰明。有贤者说,“只要每个人都像个人的样子,国家必会像个国家的样子”。此语不虚!最近,笔者读到2018年《知乎周刊》“病毒星球”专辑,深深感到历史的无知大概也是导致对疫情轻视的缘由。还读到2015年比尔盖茨的TED演讲。他认为,“在未来几十年里,如果有什么东西可以杀掉上千万人,那更可能是个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而不是战争;不是导弹,而是微生物”,“面对病毒爆发,全世界都没准备好”。人文教育需要有这种前瞻意识和广阔视野。
正月将尽,战事犹酣,期盼疫情拐点到来。早梅已放,春天即临。唯愿“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