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植物图腾崇拜及其生态学意义

2020-03-21路彦文

鄂州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图腾崇拜图腾崇拜

路彦文

(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山西平定045200)

“Totem”一词源于北美印第安人的奥吉布瓦(Ojibway)氏族的方言ototeman[1],在约翰·朗格(John Long)所著的《一个印第安议员的航海旅行》(1791年)中第一次提出[2]。我国著名翻译家严复在1903 年,将“totem”一词翻译为中文的“图腾”二字[3]。综观人类发展史,图腾崇拜的物象可谓包罗万象,包括动物、植物、山、石、日、月、云、雨等[4]。动植物崇拜多于无生物崇拜,植物图腾的使用频率比动物图腾低。但我国植物图腾崇拜源远流长,被奉为图腾的植物,多是生命力旺盛的,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1],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来源[5],在人类的生存和繁衍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6]。原始先民们幻想这些植物对他们的氏族(或部落)有着格外的善意,认为它们与自己有着亲缘关系,或者是他们的祖先[7],或者是他们的保护神。因此,这些图腾物象作为氏族(或部落)群体统一的标志或象征使用[6],图腾的名称逐渐演变为“姓”用来标记同一氏族(或部落)全体成员。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如壮族等,至今保留着植物图腾崇拜[5]。植物图腾崇拜的信仰控制和影响着人们的精神活动[8],制约着人们的言行举止,避免了对植物资源残酷的掠夺和索取,防止了对自然环境肆无忌惮的破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图腾崇拜地区的植物资源及生态环境。研究植物图腾崇拜对认识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对生态文明建设及当今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1 崇拜的图腾植物

1.1 对木本植物的崇拜

人类的祖先生活在原始森林中,木本植物的高寿命及顽强的生命力,令人敬畏。对木本植物的崇拜,如树崇拜,由此而生并流传至今[1]。如内蒙古敖鲁古雅鄂温克族认为树是养育自己的母亲。在高山密林的东北地区生活的少数民族认为,高大的乔木是连通天地并且向天上神灵传达愿望的桥梁。锡伯族非常崇拜古老的枝繁叶茂的大树,对野外独自生长的大树格外崇拜,认为这些大树是保护人类的神灵。在很多民族的传说中,树与神灵密不可分,或是神灵的化身,或是神灵的栖身之所,如满族认为神灵们住在神圣的树里[6]。

1.1.1 檀树崇拜

檀树是朝鲜族崇拜的重要图腾之一,被认为是朝鲜民族的始祖父。在当代朝鲜族诗人南永前的图腾诗集《神檀树》中,“檀树”具有坚强、顶天立地、不屈不挠的品格,是养育繁衍人类的生命树[6]。

据几种檀树的生长特点及适应分布区域推测,朝鲜族崇拜的檀树可能有两种。一种为桦木科桦木属的赛黑桦(Betula schmidtii),是可高达20-35m的高大乔木,树皮黑色,枝条黑褐色。叶厚,卵形或宽椭圆形,边缘具不规则的锯齿。木质坚实,可作钢的代用品,入水即沉,木材可制器具,产于吉林东部及东南部、辽宁东北部。另一种为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桦木科桦木属的落叶大乔木,高可达27m,树冠卵圆形,树干修直,树皮白色,叶三角状卵形或菱状卵形,叶缘有锯齿。产于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及华北高山地区,在西北及西南山区也常见。耐严寒,喜酸性土壤,耐瘠薄,适应性强,分布广,萌芽性强,易栽培,天然更新良好。木材可作器具之用,白桦皮在民间常用以编制日用器具。这两种树都符合“神檀树”的形象。

1.1.2 柳树崇拜

柳树是杨柳科柳属(Salix)植物的统称。此属植物多为乔木或灌木,叶形细长优美,小枝下垂柔美,耐寒抗风,耐旱亦耐水湿,对土壤要求不严,扦插易成活,在我国分布范围广泛。此属植物中多见旱柳(Salixmatsudana)和垂柳(Salixbabylonica)两种。

据传说,曾在东北亚地区建立政权的高句丽古国的人们认为,他们的始祖母即是柳树之花[6]。柳树的花是葇荑花序,直立或斜展,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放,少有后叶开放;苞片全缘,花丝较长,花柱长短不一[9],柳树花朵的特征使高句丽古国的人们联想到自己的始祖母形象。而柳树枝条细长且柔软,可编制筐、篮、安全帽等。满族奉“柳”为神,传说其祖先为柳枝所救,柳枝后变为美女,与其祖先成婚,繁衍了满族后代,故满族人们尊称柳为“佛朵妈妈”[5]。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松花江下游、乌苏里江流域和黑龙江中下游,以捕鱼为生的赫哲族崇拜的对象之一就是旱柳。

1.1.3 竹崇拜

竹又称为竹子,是禾本科竹亚科(Bambusoideae)植物的统称,常呈乔木或灌木状,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在其它地区有引种栽培。竹图腾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崇拜[7]。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认为,东亚文明是竹子文明[6]。竹子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即使在荒郊野岭也能生长良好,有旺盛的繁衍能力,中空有节,外形挺拔向上,常年绿叶繁茂[7]。

海南岛上生活的黎族人受“万物有灵”思想的影响,对在岛上生长茂盛的竹子非常崇拜。如“符”姓在黎族语言中意为“竹的孩子”[8]。

据考证,我国西南地区彝族等少数民族先祖建立的夜郎国以竹为图腾,臣民以竹为姓[9]。如今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如彝族、苗族和布依族,仍保留有竹图腾崇拜的特点,如崇祀竹祖先。彝族人相信自己生于竹,祖宗之灵就附着在竹枝上[10]。布依族有“独子之家要在宅旁栽种竹子,以保佑独子成长”的风俗[5]。

中华先民崇尚竹图腾。作为图腾的“竹”,有着自我磨砺、清雅淡泊、与世无争的精神,是中国文化中君子自强不息、洁身自好的形象[6]。

1.1.4 其它木本植物崇拜

中华先民崇拜的木本植物,还有柏树(Cupressaceae柏科植物的统称)、杉树(Taxodiaceae杉科植物的统称)、松树(Pinaceae松科植物的统称)等,这些常绿植物成活率较高、寿命较长、养护管理可相对粗放,如西康水田彝族白家氏把柏树作为植物图腾崇拜[5]。中华先民还崇拜古老的银杏(Ginkgo biloba)、与辟邪有关的桃(Amygdalus persica)以及与丝绸纺织相关的桑树(Morus alba)等。海南黎族还崇拜木棉(Bombax malabaricum),这从海南省东方市的黎族方言里有“木棉的孩子”之意的姓氏中可以看出[8]。

1.2 对草本植物的崇拜

草本植物虽然没有木本植物的寿命长,但有着“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草本植物的茎柔软,世代更替周期短,种类繁多,是重要的地被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也常被作为图腾而崇拜。

1.2.1 葫芦崇拜

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是葫芦科葫芦属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雌雄同株异花,花冠黄色。在我国各地有栽培。果形奇特,中间缢细,下部和上部膨大,幼嫩时可作为蔬菜食用,成熟后外壳木质化,可作为容器,用来盛水、装酒、盛饭等。有些少数民族将葫芦制作成乐器,如西南少数民族制作成的葫芦笙或葫芦丝,音调优美。

葫芦图腾也是常见的植物崇拜。如“胡”姓与葫芦崇拜有着密切关系。很多少数民族奉葫芦为图腾,流传着葫芦图腾崇拜的传说[5]。在我国西南地区生活的仡佬族将葫芦作为始祖供奉。滇西彝族人们认为葫芦是他们的祖先,葫芦与祖先都叫做“阿普”[5]。云南拉祜族流传着葫芦孕育人类的传说,认为葫芦是象征吉祥的神圣之物[4]。葫芦也是海南黎族图腾崇拜的植物之一[8]。生活在中缅交界地区山地的德昂族、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布朗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阿昌族等都崇拜葫芦。

1.2.2 粮食作物崇拜

中华先民还崇拜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粮食植物[11],并流传至今。如傈僳族除崇拜竹、柏等木本植物外,还崇拜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以及薏米(Coixchinensis)等草本植物。荞麦和薏米都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荞麦在我国各地有栽培,种子富含淀粉,可供食用。薏米植株比荞麦高,在我国云南等省区可栽培,果实味道甘淡微甜,营养丰富,可磨粉作面食。这些草本植物是作为人类食物来源的粮食作物,被长期种植的。将这些植物作为自己氏族的图腾,有助于增强氏族成员“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杜绝粮食浪费,同时,也寄托着人们对丰衣足食美好生活的向往[4]。

1.2.3 其它草本植物崇拜

被奉为图腾的很多草本植物没有考证的学名及生物学特征。如彝族崇拜的图腾植物香草,普米族崇拜的草[5]。此外,海南省东方市的黎族方言中还有“芭蕉的孩子”之意的姓氏,由此推测,海南黎族的某氏族曾将芭蕉(Musa basjoo)作为自己的始祖而崇拜[8]。芭蕉是芭蕉科芭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丛生,叶大呈长椭圆形。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庭院及农舍周围多见露地栽培。芭蕉叶纤维还是造纸的原材料。

2 植物崇拜的方式

2.1 广泛种植

广泛种植所崇拜的植物是很常见的。如云南密且彝族的每个家族都种植着图腾树,人们认为图腾树的繁茂,预示着本族族运的昌盛发达[5]。

苗族曾以枫树作为图腾崇拜[5]。平时人们所说的枫树,主要指两类树木。一类是槭树科槭树属树木,如元宝枫(Acer truncatum)、五角枫(Acer mono)、三角枫(Acer buergerianum)等;另一类是金缕梅科枫香属的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这两类树木都属于落叶乔木,秋色叶树种,秋季叶色逐渐变红。苗族认为枫树是他们的始祖,枫树能庇佑他们过上安定的生活。为此,他们在村寨四周广泛种植枫树[5]。

榕树(Ficus microcarpa)别名小叶榕,桑科榕属常绿乔木,树冠庞大,枝叶茂密,枝条具下垂须状气生根,可独木成林。在海南黎族聚居区,黎民崇拜榕树,认为它通灵善良,寓意人丁兴旺、六畜平安,将榕树视为神树。海南黎族对榕树的崇拜一直延续到今天。榕树作为城市绿化树种,在街道、公园、广场等地方,广泛种植[8]。榕树也是是华南地区其它城市常见的行道树和遮阴树,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广泛种植图腾植物,与现今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提倡的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如出一辙。

2.2 通过图腾禁忌保护

图腾禁忌是图腾崇拜的主要特征,是人类早期的禁忌系统之一。为保护氏族集体认同的植物图腾,会有一些约定俗成的乡约族规,在共同体内禁食、禁折、禁攀、禁伐、禁牧这些被视为图腾的植物,或规定其它类似的禁忌律令[5]。

如榕树氏族认为榕树是神树,不准砍伐和焚烧[5]。壮族村寨前后大多数都保留有一株或一片古老的树木,称为神树或神林。神树或神林都被视为灵物,严禁砍伐或破坏或说亵渎神灵的话[1]。鄂伦春族认为如果随意砍伐树木,树神会发怒[6]。布朗族在村寨附近划定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作为龙林,任何人不得破坏龙林内的任何植物,否则将遭致厄运。布朗族人们还相信如果砍伐树木太多,全寨会遭殃。

图腾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犯禁者会受到疾病或死亡的惩罚。这些禁忌,主要是认为植物有神灵的力量,违反禁忌会遭到报复。这些禁忌对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举止起着重要作用,与如今法律的警示功能类似[1]。

2.3 通过围扎等方式保护

在图腾崇拜地区,对所崇拜的图腾植物除了通过禁忌保护外,还常常会在植物周围用石头、刺条、篱笆等围扎起来加以保护,以免其受到侵扰。

如在我国西南地区生活的德昂族将村寨中最大的一棵树作为神树,四周砌有围墙,以防他人随意入内。生活在滇桂交接地区的彝族,以竹为图腾,在村寨一块空地中央种着一丛竹,竹丛周围砌着石块。石块外围,又围着竹栏杆[5]。

使用围扎等方式的保护行为,类似于对某地区实行封山育林或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措施,保护植被,维持当地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3 结语

先民在长期的与自然作斗争的生存过程中,产生对大自然的敬畏,由此发展的图腾崇拜,在客观上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系统,与现在提倡的生态保护异曲同工,与尊重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相通。图腾崇拜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图腾崇拜的认识及分析,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图腾崇拜地区,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绿色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要注重向公众宣传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及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科学知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促使人类在与自然高度和谐相处中发展。

猜你喜欢

图腾崇拜图腾崇拜
《这条比较傻》等
再来一瓶
关注食品安全
古蜀国的宗教崇拜
我崇拜的那条“龙”
西夏天崇拜研究
我最崇拜的人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从红山文化中的图腾崇拜探索早期宗教的产生与发展
汉代独角镇墓兽造型中的民族文化元素探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