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沼山镇张氏敦义堂家族祭祀风俗调查研究(上)

2020-08-30张靖鸣

鄂州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张氏山镇祠堂

张靖鸣

(鄂州职业大学教育与管理学院,湖北鄂州436099)

鄂州市地处长江中游,东南部呈丘陵地貌,西南部为低山与湖泊,而民俗与民歌的产生就基于这样特殊的地理环境。曾经盛行于鄂州西南部沼山镇的民间祭祀风俗仪程繁琐,唱腔古朴,其艺术形态蕴含着楚文化基因与地域元素,在湖北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

一、家族文化背景

沼山镇东南方向群峰连绵,系幕阜山脉余脉,西南部湖滨地段属古鄂渚范域。从西周时期的金老坟遗存可知人类在此栖居久远,而早期的历史建制不可考。宋代以来的沼山一带属于武昌县(今鄂州)符石乡①。沼山镇张姓裔丁可分两支,一支是位于沼山镇西北边的张氏敦义堂家族,另一支是位于沼山镇南边的张氏孝友堂家族。张氏敦义堂家族枝繁叶茂,29个庄门分布在鄂州市的沼山镇、梁子镇、涂镇、庙岭镇、段店镇,以及大冶市的灵乡镇等地,共计一万余人,大多数裔孙聚居在沼山镇境内。

张氏敦义堂家族始祖张伯九系安徽徽州休宁县人,元朝迁至湖广武昌县(鄂州)符石乡(沼山镇)落籍,择地前瞰梁子湖,南倚马鞍山,北面田地丰饶,张伯九携妻侯氏与四子建庄创业。[1]据传说,张伯九刚迁居此处时,在一棵樟树底下得到一笔财宝,便将此地取名为张得宝,后称张德宝庄。张德宝庄现存纸本文物《报本哀悰》有文字记载:“湖广省承宣布政使司分守湖北道统辖武昌府武昌县符石乡牛腾村崇仁里松潭保白马祠下”②,此系本地清代嘉庆年间的建制文字,当时符石乡包括现在的东沟、沼山、太和几个乡镇。牛腾村大约指现在的丛林村一带;在明代110户人家为“一里”,可能指一个村庄或几个小村庄;而清代符石乡分四里,沼山、太和一带属于符二里,这个“里”管辖范围较大。松潭保或指一个庄门,而松潭是人名,指本家族九世祖张松潭(1505—1584),字伯镒、慈善家,捐资修建太白港。朝廷封赠别驾大夫。白马祠指张德宝村前面500米处的白马寺。”书写者张以易(1775-1882),张德宝村人,太学生,《报本哀悰》是其母亲去世做斋事的文本。当然,松潭保是不是指张德宝庄仍需进一步考证。张氏敦义堂家族自元代至清末已繁衍20余代,人口已多达数千人,成为一方望族。从明代至清代光绪年间,考取进士、举人、秀才等100余人,该家族知名人物有清代书法家张裕钊、岳州总兵张澍霖、宁陕厅扶民同知张沆、国务院参议张浍、北京大学刑法教授张孝栘等。张氏敦义堂家族先后载入《明清进士题名碑录》《清史稿》《湖北通志》《武昌府志》《武昌县志》《中国近代人物志》等史书的人物达等50余人。[2]

清代纸本文物《报本哀悰》(张德宝庄藏本)

张氏宗祠是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场所,庆祝本族登科、升迁、续谱等活动均在此进行,系家族精神凝聚之地。张氏宗祠于雍正六年(1728年)始建于张德宝庄。据《张氏宗谱》记载:“祖居宗祠原有百世不迁之议,今历近二百余年,而必行再造者非敢有违先政规扶也。国乾维新,创立学堂时际,能不择宏敞之域以为族学地,故于大屋基林藕塘一处重建宗祠”,这是指清光绪年间,张氏敦义堂家族顺遂国家大势,准备兴办族学;因张德宝湾老祠堂狭小,便迁址在大屋基林祖茔左侧修建新祠堂。由于工程庞大,资金困难,新祠堂建设中途一度停建;工程从光绪二十三年(1897)直至民国八年(1918)年,历时二十一年才竣工。“宗祠是宫殿复式建筑,上下两幢。前幢是门楼;后幢是正殿大厅,……厅后是上下层的神龛,供奉着张氏列祖排位,神龛前是一张长条形的大供桌,供桌上面放着三个青铜大鼎,每至祭祀之日,香烟缭绕,祭歌高亢”。③建成后的张氏祠堂不仅是祭祀祖先的场所,更是本乡重要教育塾馆,乡里委任名儒朱楚翘先生(沼山镇朱山东庄人)在此执教,沼山、太和等地学生纷纷来此读书。上世纪四十年代,仅太和一带就有许多学生在此上学。④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张氏祠堂被下令撤毁,祠堂石料、木料一部分被拆至沼山镇的李铁铺、丛林庄做粮店,另一部分拆至陈家咀建农中,梁子湖东岸规模最大的的宗祠建筑毁于一旦。

2003年,张德宝湾村民在村后建起一栋建筑面积约一百平方米的祖堂,在此举行过几次简单的祭祀仪式。2011年,本家族在大屋基祠堂旧址兴建张氏祠堂。2012年秋季竣工,并于10月18日举行庆典仪式。新建的张氏宗祠有主体建筑和附属配套工程两大部分,主体建筑是两大幢大楼,前幢为三层楼台式仿古建筑,此为“文宗学府”楼,楼内藏有张裕钊书法真迹,还有木匾、地契、墓志铭等文物,另汇聚了张体书法流派的众多精品。后幢为宫殿式建筑。此为“先祖堂”。内供奉着张氏先祖神像和牌位,是张氏宗亲祭祀之所。后幢东边一排为生活区,西边一排为民俗展厅。③整个建筑结构别致,古朴庄重,实为地方宗祠结构。本家族构思打造家族名人张裕钊文化品牌,期冀转为地域人文景观,不仅是播扬张裕钊文化的重要阵地,亦为宗亲缅怀先祖的场所。

二、祭祀风俗背景

祭祀是古人的重要信仰,祭祀活动由对大自然的崇拜转向对鬼神的迷信,再至对祖先的尊崇,这一漫长演变标志着人类的思想不断进步。

民国以前,鄂州一带祭祀习俗形式多样,如清明会、祀城隍节、出巡、祭关帝节、中元节、放河灯、忌夜节、除夕等节日活动,这些节日习俗深受儒家文化浸淫,也含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如除夕这天,全家人毕恭毕敬地向“天地君亲师”或祖宗神位祭拜,或到先人墓地奉上祭品、焚香、烧纸、进行祭奠,或者在村头路旁给先人烧纸祭奠。富足的家境常常选择某个吉日举行堂祭等活动,堂祭即在堂屋里举行祭祀仪式。堂祭比较复杂,它的仪式类型有三种:一、客祭——外婆家到死者家来做叫“客祭”。“客祭”做三堂:孝子祭,又名孝祭;客祭(外婆家人做);房祭(系有血缘关系的旁系亲属所做)。二、孝祭——儿子为死者做祭叫“孝祭”。三、骑马祭,女儿和外甥为死者做祭能做“骑马祭”。③除以上“三祭”之外,还有“太公祭”。“太公祭”是每年在先祖的忌日进行祭拜仪式,祈求子孙平安,解放前在鄂冶一带民间最为盛行。

“太公祭”风俗以宗族为纽带的关系结构,无疑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上世纪前半叶,鄂南地区举行太公祭的家族不少,如大冶鯚鱼地余氏家族、朱家山头家族、沼山刘氏家族、金牛柯氏家族,涂镇詹氏家族等,多为文气炽盛或经济富余的望族。如茗山鲚鱼地余氏是鄂冶有名的官僚家族。朱家山头、金牛柯氏等家族是文士连捷的科举家族。这些家族都有自己的祠堂,祠堂占地、修造、维修等公用开支也都是族人自觉捐资的,家资富庶的人往往要多捐些。张氏祠堂前面田垄交错,有部分就是祭田,民国期间曾派八名祠堂管工管理田产、财产、祭产。参加祭祀仪式的歌童与礼生的人员也是有较高要求的,张氏家族的歌童是读塾馆的学生,年龄在10岁至2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易于传承。礼生为成人,必须是有较高文化的人。2015年上半年,笔者前往大冶朱家山头庄拜访朱本喜先生(《朱氏宗谱》主编),听他介绍,朱氏家族在祠堂举办祭祀活动,必须是秀才才能参加;有些文人渴求参加,但没有秀才的身份是不能参加的;于是家境富裕者,便花钱捐个秀才,这样才有资格参加祭祀仪式。⑤从某种意义而言,祭祀成员折射出了族人的阶层性,同时反映出家族教育状况。

三、祭祀史实追踪

从《张氏宗谱》探其祭祀活动轨迹,族谱中记载了《家训》《家规》《条例》,还有祭祀仪程、歌诗、祭章、条例等,体现了张氏宗族管理制度和宗族祭礼文化。《张氏宗谱》卷首有记载:“圣祖仁皇帝癸亥年鸠聚族众立禁条,力洗前弊,旋订祭期于每年三月初二日轮派办理办理,粢盛酒醴牲牷平凡,务皆丰洁。”“祖山墓祭轮流承办每年分谨遵老谱注载,惟祭期旧订三月初二日后,复改订清明久为定例,不得更有改移。”③这是指张氏家族春祭的情况。“宗祠秋祭昉于咸丰丙辰,定期十月初一日夜,阖族士人齐肃衣冠,敬行祭礼,次晨各庄与祭之,竭诚勷事,嗣后永以为例。”③秋祭的时间是下半年农历十月初一日夜晚。地点在张氏宗祠,第二天早晨在各庄门分别拜祭。《礼记·祭统》:“凡祭有四时: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尝,冬祭曰烝,即按照不同季节的祭祀分别命名不同。而张氏家族的祭祀活动安排在春季清明和下半年农历十月初一日举行祭祀活动。农历十月初一,实际上是冬月的第一天,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张氏家族每年的祭祀活动分为大祭与小祭。大祭要通知各庄门派多名代表参加;小祭也是各庄首人参加,不过规模较小,时间较短,还有各房族的祭祀亦属小祭,由各庄自由安排。张氏家族的春祭属于小祭,清明那天,所有族人在祠堂集合,抬上供品,去先祖墓地拜祭,一天之内可以完成。秋祭时间是在每年的下半年的农历十月初一日,所有的祭祀成员农历九月三十日下午要去张得宝湾老祠堂举行简单的祭拜仪式,晚上再去新祠堂集合。初一、初二全族拜祭始祖,歌童唱的是祠堂歌诗。初三、初四日由大房裔孙拜祭九世祖张松橝(其后裔人口占张氏敦义堂宗族的三分之二),歌童唱的是堂祭歌诗,祭祀程序需花两天时间完成。

民国《张氏宗谱》(龙塘庄藏本)

2015年10月14 日上午,笔者在沼山镇王铺街的一家私人诊所采访了张孝英老人,他是沼山镇港背庄人,1937出生,中医世家。四岁即就祖父书馆读书,后随父学医。1975年迁居武昌纸坊,行医四十余年,2014年归故里居住。张孝英工古文、诗联,擅吟唱祭祀歌诗与古典诗词,著有《半闲吟草》,《医案心得》数卷。听张孝英老人讲述,他7岁至11岁参加过该张氏祠堂祭祀仪式,对祠堂的祭祀情况非常熟悉。张孝英自幼随祖父张文裔(1887-1971,册名煜南,儒医,湖北法律专科学校毕业)先生读书,张文裔先生当时是张氏祠堂祭祀仪式中的大赞。民国时期,他在张氏祠堂任教一年,教家族子弟唱祭祀歌诗。1948年,张孝英参加过祠堂祭祀仪式,1949年祭祀活动停止了。⑥

张善锟(1844—1924),册名素芳,邑庠生,他是张孝英的曾祖父,为张氏家族的祭祀文化的完善与发展作出了贡献。当时老祠堂在得宝庄,面积较小。只能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新祠堂建成之后,本家族头人与张善锟先生商量祭祀仪式事情。因为张氏家族为梁子湖东岸望族,新建的祠堂规模宏大,在新建祠堂举行祭祀仪式是一件大事,仪式一定要办得典雅隆重。新祠堂祭祀仪式问题由张善锟具体负责办理。新祠堂祭祀仪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排演顺利完峻,不论是从仪式的编排,还是歌诗的演唱,较之以前更规范有序。

张氏祠堂祭祀仪式中有主司仪1人,主祭1人,大赞、小赞2人,大赞站左边,小赞站右边,礼生20——30人。歌童生10余人,引随者9人,乐队10人左右。有大乐与小乐,主要乐器有:锣、鼓、喇叭、钹、玉莲环、胡琴、笛子等,其中玉莲环是一件具有鄂渚地域特色的乐器,这种根植于鄂冶乡间。清代年间,鄂州人以此用于“斋蘸祈祷”活动,如祭祀、婚丧、节庆、大型庙会等活动。玉连环演奏乐器有“铛”、“小镲”、“铛锣”、“引罄”、“木鱼”、“小鼓”等。在民间艺人的传承过程中,将几种乐器固定成如意图形,故取名为玉连环。⑦在祭祀仪式开始时,鸣炮,大乐小乐乐器合奏一次,可谓八音和谐,每初献、二献、三献,大乐小乐都要演奏一次。中间穿插小乐,最后结束时用大乐。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张氏敦义堂家族参加祭祀仪式的主要成员有张孝林(主祭、丛林湾)、张尊甫(小赞,桐油庄),张春林(小赞,桐油庄)、再根(大赞,港背庄)、兴仁(大赞)、还有六房的篷源、兰亭、心香等人。张孝英的伯爹张裕湛(字树华,儒医)也是主祭。其中张孝林祭文吟唱声音洪亮,古朴凝重,在家族中很有名气。张氏德宝庄、丛林庄、桐油庄、五房、港背村、茅圻庄等许多读书者参加了四十年代的祠堂祭祀活动。

张太应(左一)张孝英(左二)在祭祀仪式中

2003年农历十月初一日,张氏敦义堂家族在新建祖堂举办祭祖仪式,几位老人对按原来的祭祀程序进行两次排演,现场用录音机录音,并组织本家族中学生学唱。上午举行祭祀仪式,下午唱戏,请地方剧团唱楚剧。2004年清明,本族组织二三百人去丛林村黄栗林拜祭始祖伯九公,接着在屋基林拜祭二世祖仲一公等先祖们,又去沼山五老峰脚下拜祭八世祖九福公、九世祖伯凤公,再去湖瓢村拜祭九世祖松潭公。中午全族参加人员在祖堂用餐。2005年农历十月初一日,族人在张氏祖堂举行过一次祭祖活动并演唱歌诗。2008年十月初一日,本家族在张氏祖堂举办祭祖仪式,笔者参加了这次仪式,祭祀仪式中,张孝英、太应等主唱,众多族人和唱。歌诗有《求神诗》《迎神诗》《参神诗》《初献诗》《击鼓一通诗》等乐章。祭祀仪程如下:

一、择期:确定祭祀时间和场地。

二、斋戒,祭前一日全体参祭者斋戒。禁荤。

三、陈设:事安排好祭台、摆放好祭品。赞礼、读祝及各执事盥手,拭净。

四、就位:参祭者在盥洗位盥手、拭净。乐者就位。

五、迎神:赞礼唱:“迎神”。乐者开始演奏音乐。

六、参神:歌《参神诗》,首章、次章、三章、四章。

七 初献演礼:在司洗帮助下洗爵、擦拭爵,把洗好的爵授予司献。

八、亚献演礼:在浣洗所浣洗,直接到拜位行礼上香。

九、三献:开始拜位行礼。上香同初,亚献礼仪。

十、唱侑食诗。

十一、唱撤馔诗。

十二、唱送神诗。⑧

注释:

①叶贤恩.鄂州市建制沿革志[M].鄂州市建制地方志,1991。

②2017年下半年,笔者在张德宝庄发现清嘉庆十七年《报本哀悰》等纸本文物。

③张鲁璠.张氏宗谱[M].张氏敦义堂家族,1946年版.

④2019年7月,笔者在太和镇采访九十高龄的邓庆森老人,了解梁子湖区解放前办学情况

⑤2015年上半年,笔者前往大冶朱家山头庄拜访朱本喜先生,了解朱氏家族文化情况。

⑥2015年10月14日,在沼山镇王铺街访谈张孝英老人,了解祭祀风俗。

⑦见360百科:鄂州玉连环。

⑧张孝英手抄本《张氏敦义堂家族祭祀仪程》(2009年)。

猜你喜欢

张氏山镇祠堂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石门县壶瓶山镇人民政府
梁家祠堂史话
扬帆远航正当时——记龙江县白山镇中心学校校长 王学伟
东莞茶山镇南社村
岳阳张氏正骨气血理论之以气为先
祠堂,华夏山水间的独特风景
八乡山镇:一个富有魅力的乡镇
沈家祠堂
祠堂,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