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鲁斯伯里学派的文学主张研究

2020-03-21

鄂州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伯里布鲁斯伍尔夫

王 瑞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国际商务学院,江西南昌330000)

在英国文学乃至文化发展史上,布鲁斯伯里学派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派。学派成员多为英国当时的社会名流,在英国各界有巨大的影响力。他们的文学主张深刻影响了20世纪英国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发展方向。

一、布鲁斯伯里学派

布鲁斯伯里学派,也称布鲁姆斯伯里学派或鲁姆斯伯里文化圈(Bloomsbury Set),因为位于伦敦市中心文化区的布鲁斯伯里街道而命名。因为这条街道的两边都居住着英国20世纪上半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超高级分子”,几乎囊括了当时英国文化精英阶层的主要人物,不仅在英国文化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世界文化也有很大影响。鲁姆斯伯里集团是一个松散的集团,主要人员有莱纳德·伍尔夫(Leonard Woolf)、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约翰·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克里夫·贝尔(Clive Bell)、罗杰·弗莱(Roger Fry)等,既有文学家、哲学家、艺术评价家,也有经济学家。[1]由于构成人员的多元性,布鲁斯伯里学派讨论的内容无所不包,如政治、历史、经济、科学等,相比于其他内容而言,文学是布鲁斯伯里学派讨论比较多的内容,并形成了具有集团共性的文学看法。

作为一个松散的学派,或者说文化圈,布鲁斯伯里学派有两个特点:第一,出身上流阶层。布鲁斯伯里学派成员多出生于富裕家庭,是英国富裕阶层的代表人物,比如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父亲是剑桥大学的伦理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任教剑桥大学长达27年之久,伍尔夫的父亲莱斯利·斯蒂芬是英国爵士,也是文学评论家、学者和传记家,优渥的生活环境以及浓厚的家庭教育氛围使鲁姆斯伯里集团对文学的认知与利维斯等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群体有着很大的差别。[2]第二,个人关系密切。一般学派均以共同的学术主张为缔结的基础,而布鲁斯伯里学派则是在个人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了共同主张。他们每周末都会集中在一个人家中举行茶会,畅谈各自行业中的新发现、新想法,相互启发,相互汲取,促进在本领域中的发展。布鲁斯伯里学派并没有稳固的组织体系以及明确的主张,成员间的关系主要依靠血缘、姻亲、同窗之谊,如莱纳德·伍尔夫、弗吉尼亚·伍尔夫便是夫妻。因此,与其说鲁姆斯伯里集团是一个学派,不如说是由英国文化精英阶层所组成的松散朋友圈,相似的家庭环境、共同的教育背景使得他们有交往的条件。

二、布鲁斯伯里学派的主要文学主张

(一)功利主义的哲学背景

布鲁斯伯里学派在英国存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尽管学派成员的主要活动经历在上世纪20年代,但他们均出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或者在维多利亚时代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乃至接受了完整的教育,自然受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深刻影响。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思想奠定了布鲁斯伯里对文学的基本看法,其中尤以功利主义影响最大,功利主义也构成了布鲁斯伯里学派的哲学背景。功利主义由边沁、穆勒等人提出,是伦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功利主义认为实用的就是至善的,以结果的实用程度作为决定行为是否适当的主要标准,而“最大的幸福”则是功利主义对结果的基本看法。功利主义的思想深深地植入了布鲁斯伯里学派的道德哲学观,并潜在地影响着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因而,他们对文学的看法自然也会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3]布鲁姆伯里学派的成员,崇尚自由,注重人际关系的自由探讨和发展,他们以“人类交往之快乐”作为行动指南,追求情感与智性的自由协作,这深刻地影响了他们对文学的基本看法。特别是伍尔夫开创了意识流文学创作风格,通过描写人类最敏感的感官颤动实现印象与抒情的结合,[4]从这个角度而言,功利主义思想对布鲁斯伯里学派最大的影响在于宣告了文学思想的解放,为布鲁姆伯里学派文学主张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唯美主义的审美取向

布鲁斯伯里学派的文学主张受到了维多利亚时期唯美主义(aestheticism)的影响,换言之,唯美主义是布鲁斯伯里学派在艺术方面的价值所在。[5]19世纪,英国文学家、艺术家组织的唯美主义运动,虽然缺乏严密的组织性和明确的目的性,但却对日后文学、艺术的创造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王尔德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对英国19世纪盛行的市侩哲学与大众间的虚伪道德持激烈的批判态度,主张以艺术的“美”来抵制生活的“丑”。唯美主义主张艺术哲学应该独立于其他哲学之外,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对阿诺德等人所主张的“艺术是承载道德的实用之物”表示了明确的反对,将艺术的审美性与道德说教性做了彻底的分割。唯美主义使布鲁斯伯里学派以“美的对象之享受”作为文学的基本看法,并催生和发扬了形式观的美学思想。形式观美学思想就是想通过形式传递真实,正如福楼拜曾说过,“没有美好的形式就没有美好的思想”。孙建光认为“一切艺术表现形式本质上都是纪实,它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深刻地揭示了过去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事情。”[6]

(三)注重体验的创作理念

文学创作具有主客观合一的特点,既受到创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也和时代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此,文学创作理念可以分为体验派和社会派两个派别,前者将文学创作视作作家情感的真实流露,关注点在作家个人的情感体验与情感传递上,后者注重文学与社会之间的有机联系,认为文学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艺术家的再创造,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并非凭空而来,而是现实社会生活对艺术家所产生的影响,社会才是文学创作的根源。从布鲁斯伯里学派主要成员的观点来看,学派无疑属于体验派,更加注重创作者的主观因素。里顿·斯特拉奇(Lytton strachey)是布鲁斯伯里学派的重要作家成员,也是20世纪英国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在《维多利亚时代四名人传》中,里顿突破了传统专家的写作方式,虽然大量省略了对传主的主观性评价,却以戏谑的语言与独特的组织方式,融入了个人的主观看法,既能破除历史名人身上的光环,也能引领读者得出结论。伍尔夫对里顿独特的传记书写方式予以了高度肯定。

三、布鲁斯伯里学派文学主张的解读

(一)对文学批评的看法

布鲁斯伯里学派将文学家个人的情感世界视作创作的源泉,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必须是基于内心真实情感的文学作品,是作家情感的外放与投射,这极大地凸显了文学家个人意志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而文学家情感的丰富性、细腻性、敏感性则成为影响作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文学创作的本质就是用文字将内心的情感传递出来,并让读者在阅读后产生共鸣。正是对文学家情感世界的高度推崇,布鲁斯伯里学派对文学批评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所谓的批评不过是不善创作的人对善于创作的人的俯首称臣,这种看法直接剥夺了文学批评的主体地位,使文学批评完全沦为文学创作的附庸,他们认为文学批评的核心在于欣赏,以阅读者的身份去感受作家内心的情感,而非对作品进行道德判断,这种看法在当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文学批评的范式

尽管布鲁斯伯里学派对文学批评的重视程度不高,但同样形成了具有学派特色的批评范式,其中,最具典型性的便是20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人物——弗吉尼亚·伍尔夫。伍尔夫不仅在当时英国文坛有着重要的分量,她的创作更对后世女性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伍尔夫的文学批评思想散见于她对美国文学的批评中,首先,注重英国文学的特质。伍尔夫将美国文学家分为两个阵营,“拥戴英国”与“拥戴美国”阵营,而判别的标准则在于美国作家能否模仿、继承和推进英国模式。[7]对英国文学特质的高度认同,使得伍尔夫成为英国文学的代言人;其次,注重审美感悟。伍尔夫在一系列关于美国文学的文章,遵循从观到悟的审美体验,先以全景透视的形式对文学作品形成基本的了解,再借助比较的方法来评判作品,在伍尔夫看来,文学作品评判最为重要的指标便是人类共有的生命趣味。

布鲁斯伯里学派在20世纪的英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相似的身份背景以及密切的个人关系使得他们形成了趋同的文学主张,他们展现着对新观念与新的艺术形式的革新与追求,因此对异质文化持有开放与吸纳的态度,他们的文学观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英语文学以及文学批评,而对布鲁斯伯里文学主张的研究也是深入把握布鲁斯伯里学派思想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伯里布鲁斯伍尔夫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伦敦风景》中的情景交融
沙夫茨伯里道德情感主义思想探析
绚烂花车(环球360)
脸书将收购伦敦人工智能企业 布鲁姆斯伯里
布鲁斯·鲍文
跳布鲁斯的蓝兽
To the Light House—A Journey of Life from Moments to Eternity
伯里爸爸的画像
请给我一幅画
与伍尔夫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