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隔药灸《神应经》腹痛十五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2020-03-21刘丽石志敏郝丽君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胃肠道腹痛综合征

刘丽, 石志敏, 郝丽君

(1.唐山弘慈医院,河北唐山 063000;2.唐山市中医医院,河北唐山 063000;3.唐山市工人医院,河北唐山 063000)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由多种原因(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脑—肠轴功能紊乱、胃肠道感染、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的以腹痛、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症状的功能性肠病[1]。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其中的一种亚型。现代医学在治疗上通常给予止泻、止痛、益生菌或小剂量抗抑郁药等对症处理。虽然此种治疗方法可短暂地缓解临床症状,但是总体来说临床效果不甚理想[2]。中医学认为本病病位在肠,主病脏腑为脾胃,与肝相关,病久累及心、肾,肝郁脾虚型是其中最常见的证型[3]。现代研究[4]显示,口服痛泻要方可以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腹痛、腹泻症状。但是,由于中草药需要长期口服,受煎煮条件及口味的影响,多数患者不能长期坚持,其疗效的稳定性欠佳。隔药灸综合了药物、腧穴及热刺激等多重治疗,充分地发挥了药物及腧穴的功能。本研究探讨以隔药灸《神应经》腹痛十五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明确诊断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各40例。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议通过。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16年提出的肠易激综合征罗马Ⅳ诊断标准[5]。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近3个月内平均发作至少每周1 d,伴有以下2项或2项以上:①与排便相关;②伴有排便频率的改变;③伴有粪便性状(外观)改变。强调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并且近3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超过25%的排便为Bristol粪便性状6型或7型,且25%的排便为Bristol粪便性状1型或2型。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中有关泄泻病的诊断及肝郁脾虚证的诊断标准。肝郁脾虚证的主症:泄泻腹痛,每因情绪不畅而发或加重,泻后痛减,舌质淡,苔白,脉弦细;次症:胸胁胀闷,嗳气,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符合主症4项,或者主症2项、次症4项,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诊断及辨证标准;②年龄在20~65岁之间;③两周未使用其他止泻、止痛、益生菌或小剂量抗抑郁药;④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①感染性腹泻、胰性腹泻患者;②功能性腹泻、功能性腹痛及功能性腹胀者;③妊娠、哺乳妇女及精神疾病者;④合并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及甲状腺功能亢进者。

1.5 脱落及剔除标准

①自行使用影响疗效评价的药物者;②依从性差、中途退出或治疗后失访者;③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者。

1.6 治疗方法

1.6.1 观察组 给予隔药灸《神应经》腹痛十五穴治疗。选穴:足三里、内关、阴陵泉、复溜、太溪、昆仑、阴谷、陷谷、太白、中脘、行间、气海、膈俞、脾俞、肾俞。药饼制作:痛泻要方(陈皮20 g、白芍5 g、白术10 g、防风10 g)碎成粉末,用300目的筛网过筛后以姜汁调匀,略成糊状,捏压成厚约5 mm,直径约为2.0 cm的药饼。将药饼放在穴位上,用点燃后的清艾条(江苏康美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批号:170904)进行悬灸。每个穴位灸5 min,共灸75 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8周。

1.6.2 对照1组 给予口服匹维溴铵片(北京万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133036),每次50 mg,每日3次,于三餐时温水吞服。连续治疗8周。

1.6.3 对照2组 口服痛泻要方中草药(陈皮20 g、白术45 g、白芍30 g、防风15 g),中草药由医院煎药室提供,煎煮至300 mL,口服。每日2次,每次150 mL。连续治疗8周。

1.7 观察指标

1.7.1 中医症状评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中的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制定。中医症状包括泄泻、腹痛、腹胀、肠鸣、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嗳气、胸胁胀闷,根据症状无、轻、中、重的轻重程度,分别计为0、2、4、6分。

1.7.2 胃肠道症状评估 采用胃肠道症状积分问卷,包括腹痛、腹胀、大便频率、大便形状、排便异常等症状[7]。根据症状无、轻、中、重、极度的轻重程度,分别计1、2、3、4、5分。根据症状频率无、<每月1 d、每月1 d、每月2~3 d、每周1 d、>每周1 d、每天都有,分别计为0、1、2、3、4、5、6分。症状总评分=症状严重度×症状频率。

1.7.3 肠易激综合征严重程度评分 采用肠易激综合征严重程度评测量表(IBS-SSS)[8]。量表包括腹痛程度、14 d内发生腹痛的时间、腹痛不适情况、排便满意度、生活质量影响度。量表总评分为500分,分值越高,表示病情越重。

1.7.4 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评价 采用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BS-QOL)[9]。包括8个维度:焦虑不安(Dy)、健康忧虑(HW)、躯体意念(BI)、行为障碍(IN)、饮食限制(FA)、社会反应(SR)、异性关系(SX)和人际关系(RL)。分值范围为0分(最差)~100分(最好)。

1.8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疗效判定标准制定。痊愈:疗效指数≥90%;显效:60%≤疗效指数<90%;有效:30%≤疗效指数<60%;无效:疗效指数<30%。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治疗前症状总积分×100%。

1.9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15例,女25例;年龄23~57岁,平均(37.05±7.88)岁;病程14~29月,平均(25.39±6.25)月。对照1组40例患者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24~58岁,平均(38.01±8.01)岁;病程15~28月,平均(24.97±7.79)月。对照2组40例患者中,男14例,女26例;年龄25~56岁,平均(37.56±7.87)岁;病程17~29月,平均(25.19±7.11)月。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3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2.2 3组患者失访情况比较

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有2例因病情加重退出治疗;对照1组有2例因病情加重退出治疗,并且失访1例;对照2组有2例治疗期间口服其他药物给予剔除,并且失访1例。最终观察组38例、对照1组37例、对照2组37例纳入疗效统计。

2.3 3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胃肠道症状评分、IBS-SSS评分比较

表1结果显示:治疗前,3组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胃肠道症状评分、IBS-S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在改善中医症状总积分、胃肠道症状评分、IBS-SSS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改善中医症状总积分、胃肠道症状评分、IBS-SS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2个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3组患者治疗前后IBS-QOL量表评分比较

表2结果显示:治疗前,3组患者IBS-QOL量表评分(Dy、HW、BI、IN、FA、SR、SX、R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在IBS-QOL量表评分8个维度方面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改善IBS-QOL量表评分8个维度方面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3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胃肠道症状评分、IBS-SSS评分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tot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mptoms,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and IBS-SSS in the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1组治疗后比较;③P<0.05,与对照2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IBS-SSS评分305.38±91.66 121.65 ± 46.86①②③295.36±87.76 182.93±66.92①297.76±88.09 178.76±68.00①N/例38 38 37 37 37 37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25.54±10.35 5.16 ± 0.36①②③24.98±9.56 15.06±6.57①25.08±10.06 12.16±0.37①胃肠道症状评分22.38±4.26 8.88 ± 0.87①②③21.45±3.96 14.98±1.56①22.05±4.01 12.11±2.36①

表2 3组患者治疗前后IBS-QOL量表评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IBS-QOL scale scores in the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表2 3组患者治疗前后IBS-QOL量表评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IBS-QOL scale scores in the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1组治疗后比较;③P<0.05,与对照2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N/例38 38 37 37 37 37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Dy 65.22±9.18 80.07 ± 10.28①②③66.15±9.33 72.26±11.18①65.85±9.56 74.05±11.45①IN 62.98±9.76 78.98 ± 11.66①②③63.04±9.96 68.49±10.13①63.11±10.09 70.55±10.22①BI 67.34±8.95 82.87 ± 11.06①②③68.01±9.26 73.16±10.07①67.66±9.56 74.22±10.15①HW 60.39±8.86 80.18 ± 11.27①②③61.04±9.06 70.18±10.03①60.98±8.98 71.22±10.35①组别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RL 68.08±11.16 83.28 ± 12.87①②③69.05±11.97 74.09±13.06①68.95±12.09 76.11±13.34①N/例38 38 37 37 37 37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FA 57.26±8.98 75.07 ± 10.56①②③58.15±9.01 64.32±9.18①57.98±9.76 66.22±9.76①SR 64.18±11.13 80.18 ± 14.16①②③63.94±10.96 70.97±10.33①64.05±11.03 72.02±10.23①SX 80.24±11.25 93.76 ± 12.46①②③79.09±10.56 85.16±11.27①79.87±11.05 87.04±11.33①

2.5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3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1组为70.27%、对照2组为72.9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three groups [n/例(p/%)]

3 讨论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以胃肠道临床症状为主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目前认为是胃肠动力学异常、内脏感觉异常、胃肠道激素异常、精神心理障碍等多种因素和发病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10]。患者表现的临床症状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同时因临床症状多,症状不能及时消除,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本研究以胃肠道症状、中医症状、生活质量为指标评价隔药灸《神应经》中腹痛十五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西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代表药物为匹维溴铵片,研究[11]显示,匹维溴铵片可以明显地缓解肠道功能紊乱导致的腹痛、腹泻症状。因此,本研究以匹维溴铵片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作为对照1组。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于中医学“痛泻”“大肠泄”等范畴,是腹痛、泄泻兼见的一种病症。脾虚、湿胜是泄泻发生的基本病机。肝郁气滞是泄泻的基础上发生腹痛的基本病机。肝郁、脾虚、湿胜是导致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病机。针对此病机,中医采用痛泻要方来治疗。现代研究[12]显示,口服痛泻要方中药可以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痛即泻,泻后痛止的症状。因此,本研究以口服痛泻要方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作为对照2组。

《神应经》出自明代,由陈会撰写,刘瑾补辑。腹痛十五穴为足三里、内关、阴陵泉、复溜、太溪、昆仑、阴谷、陷谷、太白、中脘、行间、气海、膈俞、脾俞、肾俞,出自《神应经》。《神应经》云:腹痛三里与内关,阴陵复溜太溪连,昆仑阴谷陷谷穴,太白中脘与行间,气海膈俞脾俞穴,兼治肾俞病即痊。脾俞、肾俞、昆仑、膈俞属于足太阳膀胱经腧穴,脾俞、肾俞分别为脾、肾的背腧穴,两穴具有健脾补肾的功效。膈俞为八会穴之血会,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复溜、太溪、阴谷分别为少阴肾经经穴、原穴和合穴,此3穴具有温阳利水的功效。现代研究[13]显示:针刺复溜、太溪、阴谷、肾俞可以缓解慢性腹泻的大便次数及腹痛症状。太白、阴陵泉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原穴、合穴,此两穴具有健脾胜湿的功效。现代研究[14]显示:针刺太白、阴陵泉可以调节肠道蠕动,缓解慢性腹泻的症状。中脘、气海为任脉腧穴,气海为盲之原穴。刺激此两穴具有加强健脾补气的功能,扶正祛邪之功效。陷谷、足三里分别为足阳明胃经输穴、合穴。此两穴具有健脾理气的功效。现代研究[15]显示:艾灸陷谷、足三里,操作方便,可以明显缓解患者腹痛症状。行间穴为足厥阴肝经荥穴,具有疏肝理气止痛之功效。现代研究[16]显示:针刺行间穴具有理气和胃作用,可以明显缓解腹痛症状,操作方便,见效快。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具有理气止痛功效。现代研究[17]显示:电针内关穴可明显改善IBS大鼠的结肠动力异常症状。以上十五穴具有补肾益气、健脾祛湿、理气止痛之功效。本研究选择隔药灸,隔药灸的药物组成为痛泻要方。《医方集解·和解之剂》:“此足太阴、厥阴药也。”白术苦燥湿,甘补脾,温和中;芍药寒泻肝火,酸敛逆气,缓中止痛;防风辛能散肝,香能舒脾,风能胜湿,为理脾引经要药;陈皮辛能利气,炒香尤能燥湿醒脾,使气行则痛止。数者皆以泻木而益土也。隔药灸腹痛十五穴综合了药物、腧穴及热刺激多方位治疗手段,更有利于药物、腧穴的功能发挥。因此,本研究应用隔药灸腹痛十五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1组的70.00%和对照2组的72.50%。

综上所述,隔药灸腹痛十五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既符合古典医籍的记载,又符合现代临床。结果表明,该法可以明显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胃肠道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胃肠道腹痛综合征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Chandler综合征1例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考前综合征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