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黄养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残留黄疸的疗效观察
2020-03-21白艳艳薛敬东
白艳艳, 薛敬东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西安 710003;2.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西安 710000)
残留黄疸是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病情缓解后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胆红素血症持续不退、胆汁淤结在肝内等,若未能及时控制,胆红素在体内持续大量积累可损伤多组织器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1]。目前,CHB残留黄疸主要采取西医综合治疗,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仍有部分患者疗效欠佳,故如何有效提高CHB残留黄疸患者的疗效仍是人们关注的热点[2]。而有研究[3]报道,中医学在治疗CHB残留黄疸方面有独特优势,其与西医疗法结合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疗效,已成为当前研究和关注的热点之一。对此,为进一步观察中医药对CHB残留黄疸的治疗作用,本研究采用西医综合治疗联合消黄养肝汤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就诊的明确诊断为CHB残留黄疸的患者,共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要求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经临床症状、病史、实验室、影像学等检查确诊为CHB残留黄疸[4-5];②就诊前1个月无影响肝功能、黄疸等药物治疗史;③年龄>18岁,无精神病病史;④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2.2 排除标准 ①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②有失代偿期肝硬化、肝衰竭、丙型肝炎等其他肝病,或有胆囊炎、胆总管扩张等疾病的患者;③有心、肺、肾等严重性疾病的患者;④胆结石或药物、中毒等原因所导致的黄疸患者;⑤过敏体质或对本研究药物过敏的患者;⑥依从性差,未按规定用药,或自行加用其他有治疗作用的药物,从而影响疗效判定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西医综合治疗,参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4]给予保肝、利尿、营养支持、水电解质平衡调节、抗病毒等治疗,共治疗4周。
1.3.2 治疗组 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消黄养肝汤治疗。(1)西医综合治疗同对照组。(2)中药治疗。方药组成:金钱草、茵陈各30 g,桃仁、鸡内金、当归、厚朴各20 g,赤芍、金银花、泽泻、苍术、陈皮、柴胡各15 g,大黄、芒硝各5 g(中药统一由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提供),每日1剂,常规煎取汤药500 mL,分早晚2次温服,每次250 mL,共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1.4.1 肝功能和黄疸状况检测 于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采用日立7800全自动分析仪检测2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黄疸状况指标[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
1.4.2 疗效评定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显效:疗效指数>70%,肝功能异常及黄疸、乏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疗效指数为40%~70%,肝功能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疗效指数<40%,肝功能及临床症状改善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3 安全性评价 观察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恶心、呕吐、腹胀、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表1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黄疸程度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表2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的AST、A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2组患者的AST、AL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对AST、ALT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黄疸指标比较 表3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的DBIL、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2组患者的DBIL、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对DBIL、TBIL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data in the two groups ()
表1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data in the two groups ()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χ2/t P N/例60 60性别(男/女)[n/例]38/22 34/26 0.556 0.456黄疸程度(轻/中)[n/例]40/20 36/24 0.574 0.449年龄(n/岁)52.24±6.58 52.82±6.61 0.482 0.631 BMI[ρA/(kg·m-2)]22.62±2.55 22.97±2.58 0.747 0.457病程(t/年)6.47±0.71 6.60±0.73 0.989 0.325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Table 2Comparison of hepatic function indexe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J/(U·L-1)]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Table 2Comparison of hepatic function indexe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J/(U·L-1)]
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AST N/例60 60 ALT t P治疗4周后68.41±7.21①60.12± 6.33①②17.527<0.001治疗前85.33±8.72 85.84±8.61 0.322 0.748治疗2周后67.12±7.31①60.04± 6.42①②5.637<0.001治疗4周后57.54±6.36①48.61± 5.35①②8.323<0.001治疗前80.34±8.62 80.93±8.69 0.373 0.710治疗2周后72.14±7.51①65.04± 7.04①②5.343<0.001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黄疸指标比较Table 3Comparison of jaundice indexe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c/(μmol·L-1)]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黄疸指标比较Table 3Comparison of jaundice indexe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c/(μmol·L-1)]
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DBIL N/例60 60 TBIL t P治疗4周后36.24±4.01①31.28± 3.57①②7.156<0.001治疗前11.21±1.56 11.35±1.59 0.487 0.627治疗2周后9.22±1.05①8.11± 0.89①②6.247<0.001治疗4周后8.34±0.96①6.84± 0.78①②9.393<0.001治疗前60.32±6.52 60.91±6.62 0.492 0.624治疗2周后48.62±5.12①42.15± 5.31①②6.794<0.001
2.4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4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3.33%,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two groups [n/例(p/%)]
2.5 2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表5结果显示: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为13.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2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 in the two groups [n/例(p/%)]
3 讨论
CHB残留黄疸是由乙肝病毒刺激肝脏释放大量炎性因子、免疫活性细胞而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并阻塞胆小管,引起胆红素代谢障碍所致。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和环境的恶化等因素的影响,其发病率日益增加,已成为危害患者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7-8]。
目前,西医综合治疗是CHB残留黄疸主要的治疗方法,通过保肝、利尿、营养支持、水电解质平衡调节、抗病毒等干预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及黄疸状况,但临床治疗的远期疗效仍不甚满意[9-10]。而中医学认为,CHB残留黄疸属“黄疸”“胁痛”“积聚”等范畴,其病机为肝脾失运致胆汁淤结、外渍肌肤等,是由于肝病日久、正气虚衰、气血瘀滞而累及脾,或肝失疏泄、湿浊阻滞于脾,脾失健运,聚湿成痰,痰阻胆道,胆失疏泄而瘀阻血脉,导致胆汁外溢,日积月累,乃致湿热与痰瘀互结肝胆络脉,黏腻难解,终发为黄疸,故应以养肝通络、健脾消黄、活血化瘀治之[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4周后,2组患者的AST、ALT、DBIL、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对AST、ALT、DBIL、TBIL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表明消黄养肝汤能够有效改善CHB残留黄疸患者肝功能及黄疸状况。这可能是由于西医综合治疗中,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肝功能及黄疸状况,表现为治疗2、4周后对AST、ALT、DBIL、TBIL水平有一定的下降作用,但由于受个体差异和疗效较单一等因素影响,仍有部分患者疗效欠佳。而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中医药在治疗CHB残留黄疸方面有独特优势。本研究所使用的消黄养肝汤中,金钱草、茵陈、大黄、当归等为君药,可起养肝益气、活血通络、祛湿化瘀、清热退黄之功效,厚朴、鸡内金、金银花、苍术等为臣药,可辅以健脾活血、消痰涤饮、清热通利之功效,赤芍、泽泻、芒硝等为佐药,善健脾利湿、散结祛瘀、通利祛痰,桃仁、陈皮、柴胡为使药,可疏肝理气、逐水泄湿、健脾益气,诸药合用,共奏养肝健脾、活血通络、消黄化瘀之功效[13-14]。现代药理研究[15-17]显示,当归、茵陈、厚朴、金银花等具有增强肝脏清除能力、保护细胞、促进组织修复及再生等作用,大黄、金钱草、鸡内金、苍术等具有改善血液微循环、促进胆汁排泄、促进胆红素代谢等作用,赤芍、泽泻、桃仁等具有增强机体代谢功能、降低胆红素含量、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等作用,芒硝、陈皮、柴胡等具有抗炎、抗氧化应激和调节免疫等作用。由此可见,消黄养肝汤可能通过改善CHB残留黄疸患者肝脏血液微循环,提高肝脏清除能力和代谢功能等作用,有效促进胆汁排泄和胆红素代谢,并能够通过保护细胞、促进组织修复及再生等作用,继而有助于加速肝细胞的再生、防止肝细胞坏死而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同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此结果与既往研究[3]相似,表明消黄养肝汤能够有效提高CHB残留黄疸患者的治疗疗效。这可能是由于消黄养肝汤能够在西医综合治疗一定程度改善患者肝功能及黄疸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保护患者肝组织和促进黄疸消退,二者联用产生了较好的协同效应,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疗效。此外,本研究中,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西医综合治疗CHB残留黄疸中,联合消黄养肝汤不会显著增加患者恶心、呕吐、腹胀、头晕等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综上所述,消黄养肝汤可有效改善CHB残留黄疸患者肝功能及黄疸状况,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