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疫情下我国出口“逆增长”探析

2020-03-21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外贸订单出口

白 明

今年以来,受到疫情影响,我国外贸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疫情扩散,许多国家经济受到拖累,市场萎缩,进口下降。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中国外贸也遇到出口订单下降的压力。然而,最新海关统计表明,2020年9月,我国的出口贸易额按人民币计算同比增长8.7%,已连续6个月实现正增长,1—9月累计出口增长1.8%,而且中国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也达到50.8%,在今年首次超过50%的荣枯线,为27个月以来最好表现。表现比较突出的企业是浙江海宁慕容家居。尽管年初也因疫情而遭遇过出口“寒冬”,但从5月底开始,海外订单逐步恢复。到8月,海外订单量呈现报复性增长,同比增长59.8%,9月份订单量同比增长75.89%。不难看出,尽管外部压力依然很大,但外贸企业出口却呈现出“逆增长”态势。然而,这种“逆增长”态势的成因何在?是否意味着我国外贸企业的“苦日子”已经过去?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从确保“六稳”与“六保”的大局出发,上述问题都需要搞明白。

客观看待近期出口贸易呈现“逆增长”

从国内的政策支持来看,随着各项稳外贸措施及时出台并且落实到位,对受疫情影响的出口企业起到减压作用。围绕着外需不足、成本上升、人流物流受阻等突出困难,许多出口企业从用足用好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扩大出口信贷投放、发挥线上作用、加快发展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着手,持续为外贸企业减负助力。例如,2月18日,商务部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工作的通知》。无论是春节后帮助出口企业复工复产,还是后来帮助出口企业“抓订单”,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政策都对环节与克服外部形势恶化助一臂之力,有利于增强企业克服困难的信心。

从国内企业的适应能力看,及时抓住了疫情后出现的新商机。一方面,随着疫情下“宅经济”迅速发展,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对于远程办公设备的需求也相应增加,而生产加工远程办公产品则恰好是中国的“长项”。今年前三个季度,我国消费类电子产品产业链、供应链优势明显,合计出口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家电等“宅经济”商品8808亿元,增长17.8%,“宅经济”商品拉动我国出口增长1.1%。另一方面,尝试新模式、新业态也为出口企业增加了成交机会。前三季度,我国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1873.9亿元,同比增长52.8%。从9月1日起,包括重庆在内的12个直属海关被纳入海关总署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出口监管试点,一系列通关新政将使跨境电商出口更便捷,成本更低廉,有利于企业产品更好地走向“全球”。

从主要市场的需求形势来看,尽管欧美国家疫情严重,但这些国家却在疫情尚未得到根本缓解情况下急于“带疫”启动经济。这种做法固然无助于阻止疫情扩散,但客观上也让疫情扩散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呈边际递减趋势。况且,这些国家也对恢复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救助政策。相对来说,这些救助政策更多体现在对居民特别是失业人群的补贴上,容易刺激消费需求,但对于提高本地供应能力帮助不大,因而引致更多进口需求。也要看到,到2020年为止,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业已7年之久,许多国家越来越认同并积极响应这一倡议。迄今为止,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增速高于同期整个外贸的增速,特别是“一带一路”上的东盟国家已超过欧盟和美国而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区域贸易伙伴。

从主要竞争对手的处境来看,也有许多国家因疫情扩散而大范围停工停产,导致许多出口订单无法履约,一些订单也因此而转往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而这一点是其他国家难以做到的。近些年来,一些原在中国投资的外资企业转往劳动力成本更低的越南、印度、孟加拉国、柬埔寨等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相应带走了一些中国的出口订单,但现阶段南亚国家制造业受疫情影响显然要高于东南亚国家,一些原来在中国的外资企业也不得不回到中国“吃回头草”。

从为全球防疫抗疫做贡献的角度来看,中国的防疫物资出口得到大幅度增长。由于中国防疫物资制造业门类齐全,在短时间内生产能力迅速膨胀,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全球应对疫情的需要。疫情发生后,一些企业时机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方向,出口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医疗器械、药品合计1.04万亿元,增长36.5%。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测算,如果没有防疫物资出口增长的拉动,前三季度我国的出口贸易不仅不能增长,反而会下降0.4%。中国的防疫物资出口对于全球防疫抗疫起到强有力的支持作用。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显示,各国在个人防护用品进口方面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一直很高,在疫情暴发之前的1月平均为59%,而到5月份则上升为83%。迄今为止,在各国进口的个人防护用品中,中国产品所占份额从1月的不到六成升至八成以上。日本使用的医用口罩中,96%也要从中国进口。

“逆增长”不代表“稳外贸”大功告成

应当看到,在全球疫情并未得到根本性缓解的情况下,中国的出口贸易能够实现“逆增长”实属难能可贵,但也要看到,“逆增长”的支撑基础并不牢固,要让“逆增长”变为“稳外贸”还任重道远。

一是全球疫情现已出现全面反弹迹象,未来外部市场形势有可能出现新一轮恶化。截至2020年10月20日,全球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数已经超过4000万人,许多前段时间对疫情有所控制的国家不得不重启更严格的隔离措施。如果疫情进一步扩散的势头在短时间内不被遏制住,世界经济的复苏会再次推迟。对于中国的出口企业来说,也很可能会面临新一轮的订单短缺压力。

二是不能误读一些国家出口订单回流中国现象。固然,疫情扩散对印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的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严重冲击,中国制造业也因此而获得一定数量的转移订单。然而,出口订单的流入不等于留住。国内出口企业如果不具备核心竞争力,也只能以“备胎”角色承接国际订单转移。一旦疫情压力缓解,这些国家基本上复工复产,这些订单也可能得而复失。

三是面对着出口订单的突然增加,出口企业也存在着是否扩大产能的两难选择。无论是突然增加的“宅经济”用品与防疫用品出口订单,还是南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转过来的出口订单,都存在着能否可持续的问题。经过前段时间的大规模扩张,目前国内口罩产能现已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剩现象。对于中国制造业面临两难,许多企业也在突然增多的订单面前举棋不定,既不愿因产能不足而与新增国际市场需求失之交臂,又担心扩大产能有可能形成新的闲置。

四是疫情使国际物流线路受阻,物流费用明显上升。从波罗的海运价指数来看,到2020年10月16日,小灵便型及超灵便型午散货船现货市场日均租金分别为7670美元及9430美元,较上半年上升56%及65%。航空运输价格甚至一度上升10倍左右。物流不通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出口贸易的中间交易成本,增加了买卖双方的成交难度。

五是某些发达国家搞“去中国化”客观上会加大中国“留”出口订单的难度。2020年4月9日,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公开建议美国公司撤离中国,而对于愿意这么做的企业,白宫将会支付相关的“搬家费”。日本则热衷于推行“中国+1”政策,分散在中国的投资。日本首相菅义伟上台后表示,日本政府将推进供应链分散计划,并为此大幅增加预算。日本政府的资金补助政策主要是以将生产基地集中在特定国家的产品为对象。日本政府将对大企业、中小企业分别提供最多达1/2和2/3的资金补助。

要让出口“逆增长”走向“稳外贸”

我们不想看到现阶段出口贸易的“逆增长”替换有限,而是要积极推进“逆增长”的表现转换为“稳外贸”的成功。为此,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为出口贸易发展赋能。

首先,要提升出口企业应对并克服外部冲击的能力。技术出口贸易出现“逆增长”,但只要外部环境不改善,稳外贸措施力度就不应减弱,而且还要针对订单回流专门出台支持政策。作为当今世界上的贸易大国,未来中国拓展国际市场的难度会越来越大。除了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外,且遇到的贸易摩擦也会越来越多,这也是中国作为贸易大国所“独享”的不公平待遇。为此,要强化对“稳外贸”的各项支持政策,使其进一步向规制化方向发展。要参照美国等一些国家的做法,研究出台中国版《贸易救济法》,在疫情形势下让各种贸易促进手段更加合规合法。

其次,借助订单回流中国的契机以订单回流吸引产能回流。尽管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但中国完整的产业链对世界各国而言也是难以替代的竞争优势。2020年9月,美国哈雷关闭了在印度的工厂,并且停止了在印度的所有业务。在支付了11.5亿的充足费用之后,哈雷进入到中国市场。尽管印度的劳动力成本低于中国,但组装摩托车用的零部件基本上要从中国进口。由于印度限制从中国进口,哈雷摩托只能高价从美国本土采购零部件。况且,印度的税收负担也十分沉重,哈雷每卖出一辆摩托车都要缴纳相当于售价三分之一的税,对哈雷来说基本上无利可图。反之,中国的摩托车产业零部件供应体系完备,这一点印度则很难做到。

再次,增加制造业对回流订单的黏性,融入更多外贸竞争新优势。一方面要以价格竞争优势吸引出口订单流入,另一方面也要以非价格竞争优势将转移来的出口订单留住。要更积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从技术、质量、服务、品牌、标准等方面入手,增强中国制造业对各国客户的吸引力。虽然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一个长期趋势,但要力争让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价格竞争优势下降的速度慢于因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而带来非价格竞争优势提高的速度。

此外,出口企业要做好两手准备,不仅要争取留住回流订单,而且也要做好准备,一旦出口订单回流停止,更多外贸主体能够通过出口转内销在国内市场存活下来。出口企业要将国内市场看作是全球市场的“中国分场”进行战略性布局,既要通过推进内外销同生产线、同品质、同标准的“三同”工程出口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的兼容性,也要扬长避短,在国内市场上适度错位经营。试想,且不说出口企业在国内市场上不具备占先优势,即使能够在国内市场上战胜原来的企业,也只是相当于以一部分人失去就业机会换取另一部分人获得就业机会,对于“稳就业”并无实质性贡献。

最后,还要强调要从提升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角度,不搞赢者通吃,以免给国际上某些别有用心者借机制造“中国威胁论”。对于一些在我国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我们不仅要留住订单,更要争取借机延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中国段”。然而,并不是所有现阶段被称为“飞单”的出口订单都适合留在中国。一方面,要从自身看是否具备留住订单的条件,有些订单不稳定,有些订单的完成需要大规模扩充配套设施,因而不宜强留。另一方面,也有些国家长期对华友好,在台湾、南海、涉疆、涉藏等重大问题上旗帜鲜明支持中国立场,但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考虑到这些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地处关键位置,也不宜从这些国家“抢”订单,而是要借机与这些国家拓展合作空间。

猜你喜欢

外贸订单出口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订单农业打开广阔市场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我国外贸进出口连续14个月同比正增长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70年外贸大事记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给情绪找个出口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怎样做到日订单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