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丰:黑土地上升起的新“转”星
2020-03-21尹忠华
尹忠华
东北人的标签,能跟小鸡炖蘑菇、酸菜炖粉条耳熟能详的,怕是那“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二人转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艺术,塑造了兼备“说唱扮舞绝”各项绝技绝活儿的民间达人形象,烘托出了东北这片黑土地上火辣辣的乡土乡情,二人转越发成为东北人行走江湖的骄傲。2006年,这一具有200多年历史、传承群体众多、影响力广泛、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被国务院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5年,来自于铁岭民间艺术团、出生于1980年的张春丰被评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一位年轻的非遗传承人,爱与被爱、成全与被成全的故事在他们之间上演着。
用嗓子叩响二人转的大门
熟悉二人转的人都了解,能说会唱、能歌擅舞是二人转艺人的标配,而要想掌握完整的系统的表演技艺,没有童子功、没有“台下十年功”的坚持和努力是做不到的。张春丰也不例外,他的基本功经历了十年磨炼。
上小学时的张春丰便对数理化这些基础文化课表现出了冷漠的态度,“对我来说,真是太难了”。但一到了音乐舞蹈课,他便是另一番自由和活泼。那时他还在昌图县干沟小学上学,当时的王老师也看出了张春丰的艺术天赋,鼓励他去艺校进行专业系统的训练。可年轻气盛的张春丰对“温饱”的需求更为迫切,中学毕业的他随即去工地干起了力气活。干累了,他就一边歇着,一边唱歌,一个灵光乍现的念头由此改变了他今后的生活——我要唱歌!
就这样,从工地风风火火赶回铁岭的张春丰,进入了艺校。在面试环节中,他得益于自己的好嗓子,顺利进入艺校的大门。他对自己的定位和认识相当清晰,在他的认识里,“说唱扮舞绝”这五功,说——说不过说相声、讲评书的,舞——舞不过扭大秧歌的,绝——绝活儿耍不过演杂技的,最后他明确了自己的主攻方向——唱!
就这样,两年的时间,他从如何唱、怎么唱、唱什么一步步夯实了自己的技艺。为了练好嗓子,他“天天喊”、硬练,天不亮就开始喊,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喊完了公鸡才打鸣”。这种喊嗓子一方面使他的“共鸣”有一个稳定的表现,另一方面也为他各种音高的自由转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人转、民歌、通俗……不同的发声位置他均可随意切换。靠嗓子亮家伙的他,最怕的就是感冒、上火,一旦遭遇上了,便会失声,索性他就提前进入了“保温杯”阶段,“话可以少说,但戏必须得唱满”。
进入二人转行当,除了唱功,梁子戏和谱子戏对张春丰也是一个挑战。对“没谱有词”的梁子戏,他必须花更大精力熟悉唱词,做到张口就来、刻在脑子里。除了死记硬背没别的办法,《回杯记》《西厢》《猪八戒拱地》《杨八姐游春》《锔大缸》《张郎休妻》《包公断后》等等这些传统戏,如今已成为他的家常便饭,唱哪一出、哪一段完全可以做到准确无误地随时随地演出。
做足“小手绢”里的“大文章”
有了基本功打底,张春丰的二人转之路只能说可以走了,至于能走多远,他心里比谁都焦灼。“二人转的活儿大同小异,按部就班的演,基本没啥别的出路,要想被更多人偏爱和喜欢,得自己琢磨”。张春丰琢磨的结果是对手绢打起了算盘。
二人转艺人在三场舞中喜欢利用手持小道具表演许多特殊技巧,以吸引观众的欣赏兴趣,习惯上称为“绝活”。这些道具有灯、彩棒、手玉子、大板、扇子、手绢等多样,其中尤以手绢花和扇花较为常见。“马力的腕儿,英力的扇儿,阿力一扭一身汗儿”,这句行话说的就是有绝活儿的大拿们。张春丰向行家看齐,也拥有了自己的“大招”。
二人转艺人使用的手绢通常是50厘米直径,随着表演需要而使出各种花样,一片花绢、二翻花绢、三滚花绢、四缠花绢、五绕花绢、六抖花绢、七甩花绢、八飞花绢、九转花绢、十叼花绢等足以把手绢技巧做绝了。在张春丰眼里,手绢的文章还大有可写之处,经过四五年的反复摸索,他将直径几十厘米的手绢做到了直径一米多,并逐渐放宽,180厘米、240厘米……320厘米!“呼喊声不停、手绢继续转”,这耗费体力和技巧的大手绢技艺让张春丰一战成名,“大手绢”也成了比“张春丰”更响亮的名字。2006年,他的手绢绝活儿转到了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的舞台上,那一刻观众们看到了技巧中的二人转,而张春丰和他的二人转也迎来了艺术舞台上的高光时刻。
常年深入基层、坚持不懈地演出实践,让张春丰清楚观众想看什么,“不只是新奇特那么简单,有真本事才能抓住老百姓的心”。每次演出,张春丰习惯性地以《小拜年》等嘹亮欢快韵味十足的二人转小帽亮相,然后就舞弄起他那越转越大的手绢,引得现场观众咂舌称赞。他那诙谐幽默的说口和与观众互动的环节环环相扣,很容易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做好服务于社会的现代曲艺人
见惯了二人转的说学逗唱、卖丑自嘲,似乎这种民间的曲艺形式很少与艺术、与高雅艺术打过照面,偶然的尴尬也不是没能引起张春丰的思考。这个行业是祖传下来的,但“追星”的热潮让人们忘记了他最淳朴的一面。二人转正剧既能让人捧腹大笑,也能把人唱哭,不仅演员本人哭,观众也会进入情境与剧中人一同悲悯。传统的曲艺表演同样可以服务于现代社会、服务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张春丰为这样一个宗旨在努力和坚持着。
近几年,张春丰和他的大手绢、和他的生活伴侣也是一副架中的默契搭档王超,省内省外、国内国外演出已是家常便饭。他曾到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新西兰等地进行非遗演出,将二人转带到世界各地。他也经常为了赶场子在飞机和高铁之间驰骋周转,行李跑丢了、嗓子喊哑了……但这些都不影响一站在舞台上便是“精神倍儿爽”的亢奋状态。这是他们乐此不疲的有意义的传承,“大家都喜欢看二人转”对二人转艺人来说就是最大的动力源泉。
疫情之下的2020年,对张春丰来说却是意义非凡。他参加了由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剧崔凯创作的《县长还乡》的演出,其中贯穿了二人转“说唱扮舞绝”兼备的传统叙事手段,朴实的唱词,充分体现出二人转接地气的一面,加上张春丰婉转细腻、真情流露的演唱,使得这个作品一经推出,使观众既得到了美的艺术享受,又让廉政教育入脑入心。这是用二人转这一曲艺形式来表现主旋律题材的一次成功尝试,二人转的技巧性内容、艺术手法和形式特征等,都充分融进了演员对角色情感和价值观念转变的塑造之中,张春丰凭借《县长回乡》中的精彩演出再次提名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向曲艺界的奥斯卡发起了冲击。
“一个小舞台,俩人转起来,唱的是二人转,欢乐又开怀……”无论是唱二人转还是看二人转,这欢快的旋律一响,人们内心的舒展不请自来。诸多年轻的传承人说着“不撂地的话”,愣是把“酸甜苦辣”的日子过成了“嬉笑怒骂”的段子,不是东北人感受不到东北人对二人转那种深入到骨子里的情感。以张春丰为代表的非遗传承人,成全了我们这盘“生生不息的车轱辘菜”。“每次演出都觉得很有意义,很有正能量,能为文化宣传、文化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很荣幸。也正是因为切身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也更加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我定会勇担职责使命,转出二人转的别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