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阳农业大学:凝聚侨心侨力 共建高水平大学

2020-03-21

侨园 2020年11期
关键词:侨眷侨务工作归侨

近年来,沈阳农业大学党委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对侨界群众思想引领,作为第一位要务,作为解读当代中国的钥匙,我们在工作中,立足新起点、实现新发展,坚决用这一思想指导、谋划、推进和检验侨务工作,切实把习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到侨务工作和建设之中。学校侨联在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始终把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作为国际化办学的重要资源,作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力量,着力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团结调动归侨侨眷积极投身学校建设发展,开创了侨务工作新局面,荣获国务院侨办授予的“2017年度全国为侨服务公共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治引领,积极参政议政

没有党就没有侨联,侨联是为党做侨界群众工作的。政治性是侨联的灵魂,讲政治是侨联第一位的要求。学校侨联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到首要突出的位置,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为重点,夯实归侨侨眷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贯彻党的侨务工作方针政策,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市委、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并结合新时代侨联工作的新要求、侨联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和高校侨务工作特点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做到思想统一、行动自觉。

为切实发挥高校侨界代表人士思想库、智囊团的重要作用,侨联委员们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2018年7月,李天来院士被沈阳市侨联聘任为特聘专家委员会荣誉主任委员,于志国、齐明芳、苏芳莉、张志宏、须晖被聘为首批特聘专家。他们通过建言献策、举办论坛、侨情专报等多种方式为提高侨联参政议政水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应有贡献。2017年12月,学校被授予“沈阳市侨之家示范单位”称号,“侨之家——沈阳农业专家学者委员会”正式挂牌。

二、学习掌握政策法规,热情真诚为侨服务

为加大侨务工作力度,学校侨联认真学习贯彻《国家侨务工作发展纲要(2016-2020年)办法》《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沈阳市归侨侨眷身份确认工作管理办法》等文件,把涉侨法律法规纳入普法宣传重要内容。

学校侨联以“凝聚侨心侨力·同圆共享中国梦”为主题,当好归侨侨眷的贴心人。归侨侨眷家中有大事小情,侨联必到家中慰问,解读涉侨政策,协调解决困难。积极配合党委统战部两次承办沈阳市侨联系统乒乓球赛,承办了沈阳市侨联东部片区主题活动。在沈阳市侨办的大力支持下,高标准建设了“侨之家”,邀请侨办领导来校与专家座谈,为归侨侨眷作报告,并承担了沈阳市专家学者委员会农业分会的任务。

三、坚持胸怀全局,发挥侨界优势,服务“三农”事业

学校侨联坚持政治引领,经常组织归侨侨眷赴辽沈农业生产一线参观考察,引导专家胸怀全局、报效祖国,以专业优势服务农业、农村、农民,取得了丰硕成果。

沈阳市侨联副主席李天来院士三十余年如一日勤奋工作,为解决中国蔬菜周年均衡供应和农民增收、为培养合格的蔬菜领域专门高级人才倾注了全部精力。2016年,李院士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2017年,李院士团队被教育部授予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2018年,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2019年,获评全国模范教师;2020年,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状。

学校侨联副主席张志宏教授带领团队潜心草莓育种、组培育苗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选育出“艳丽”“月华”等一系列草莓品种,从而彻底改变了“中国土地种的全是外国草莓品种”的局面。

为鼓励更多侨界专家为“三农”事业做贡献,近年来,学校侨联先后在东港十字街镇、建平县、黑山县、义县等地和沈阳皇冠蓝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侨界专家报国建功基地”。2017年9月,与沈阳市侨办联手在康平县方家屯镇建立了“侨爱工程——寒富苹果栽培示范基地”。

四、当贴心人,做实干家,凝心聚力共建高水平大学

侨务干部要“当好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贴心人,成为侨务工作的实干家”,为建设“全国一流、东北特色、沈农品质”的高水平大学贡献智慧和力量。在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背景下,2015年底,继李天来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后,又引进了陈启军、张树义团队,陆续涌现出了以归侨侨眷等为代表的“‘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杰青”“优青”“青千”“青年长江”等高端人才13人,产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17位,先后引进301名博士来校任教。

正是在以广大归侨侨眷等高层次人才为中坚力量,包括侨务干部在内的全体沈农人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着力打造“四层次”人才和“四层次”学科计划取得显著效果,初步形成了具有农业特色的学科集群,一级博士点学科从原来的6个增加到10个,博士后流动站从6个增加到8个。获批5个国家级重点研究项目,35个课题,165个子课题。“十三五”以来,科研经费总额达9亿元,人均科研经费在全国农业高校中排名第四,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四十。另一方面,大力推动国际化办学,2016年在全国农林高校中率先启动“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留学生从“十二五”之初的7名增加到目前的402名,与29个国家的56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十二五”以来,国家级和省级领导莅校指导工作达34次。

五、坚持守初心、担使命,在继承中创新发展侨联工作

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党和人民事业凝聚侨心、侨力、侨智,就是侨联的初心和使命。1952年建校之初,学校就有归侨、侨眷及外籍亲友百余人。其中,归国华侨14人,港澳同胞3人。学校党委在当时就成立了侨联小组,陈金安先生、洪建源先生都曾先后担任侨联小组的组长,这些老一辈归侨侨眷为沈阳农业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目前,学校有归侨侨眷200余人,并于2020年6月召开了第六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一支由17人组成、平均年龄为41岁的新一届侨联组织。新一届侨联表示要继承老一辈的光荣传统,充分发挥侨界人才荟萃、联系广泛、融通中外的优势,初心不改、使命不渝,勇于担当、接续奋斗,满腔热情、千方百计为侨胞服务。充分发挥侨胞民间交流大使、民心相通桥梁纽带作用,用丰富的事例、鲜明的视角、生动的语言,讲好沈农故事、沈阳故事、辽宁故事、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发展理念,阐述中国政策主张,让世界充分了解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辽宁和沈农。特别是要用亲身经历讲好中国抗疫故事,诠释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和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凝聚起同圆共享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不忘奋斗初心、牢记报国使命,积极参与沈阳新一轮振兴发展,为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为建设“全国一流、东北特色、沈农品质”的高水平大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侨眷侨务工作归侨
以“网格+”模式不断开创侨务工作新局面
我的十年侨务工作
侨眷焦治稼:“古渡诗人”的家国情
“九零后”老归侨陈汉民:与时代同呼吸的家国情怀
侨眷帮扶让空巢老人不“空心”
弘报国家风 为归侨楷模——访南京秦淮区老归侨胡鸿飞先生
如皋:围绕“四个来”做实侨务工作
侨胞侨眷老当益壮 坚持18年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红豆侨屋:让侨眷感受家的温暖
老归侨谢美英忆述“过番”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