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考试内容改革设计

2020-03-20倪文尖张开

语文建设 2020年2期
关键词:考试内容考查考试

倪文尖 张开

2020年1月7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向社会公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高考评价体系”)及其说明。高考评价体系主要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一核”为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提炼,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回答“怎么考”的问题。同时,高考评价体系还规定了高考的考查载体——情境,以此来承载考查内容,实现考查要求。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从理论构建上衔接了高中课程标准与高校人才选拔需求,表明了高考内容改革顶层设计的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与实践性,既凸显立德树人,又树立推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同时兼顾学科改革的路径设计,有力地推动高考内容改革上升到更为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层次,在教育综合改革领域发挥更为实际的作用。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系统化、整体化的设计,作为高考统考科目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需要全面体现新时代考试内容改革的特点,结合学科的实际,推进细化且具有学科特点的考试目标和考查要求研究,科学提升语文考试内容改革与命题的水平。

一、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考试内容改革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在对考试内容改革进行部署的同时,明确规定了语文是新的高考科目设计中统考科目之一。[2]在近年来的改革深化与推进中,语文科的改革需要符合并满足高考内容改革、高考综合改革、高中课程改革等多项改革对语文考试提出的要求。目前语文考试内容改革的设计需要以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导,根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结合学科发展的实际,坚持正确的立场和方向、坚持科学与创新、堅持传统与特色,探索语文考试内容的改革路径,科学设计考试内容,依托于学科化的考试标准建设,研究具有学科特点的考试目标和考查要求。

1. 语文高考的考查内容

高考评价体系明确以“四层”为考查内容,在此基础上,语文高考改革以选才育人的核心价值为引领,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阅读与表达作为关键能力,以语言、文学、文化等必备知识为学科基础,重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和能力,灵活、有效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1)语文高考的核心价值

语文高考要发挥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在历史与现实、时代与发展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挥育人功能,让学生在考查情境中得到品格之美的浸润和熏陶,帮助学生提升思想道德品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全面提升个人的人格境界和精神文明水平;彰显语文独特的美育特质,如通过古代诗歌的鉴赏感受文学的意象之美、形象之美、色彩之美,甚至语言文字精练之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情趣,涵育审美修养,养成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3]

(2)语文高考的学科素养

语文高考的学科素养充分吸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精髓,体现语文科的育人价值,使学生面对高考中的生活实践和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能在正确思想观念指导下,灵活运用语文知识、能力与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整合课程标准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可以在高考特定情境中表现并进行评价的知识见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一贯通的整体素质、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外显功能看,阅读和表达是语文学习的核心领域,是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终身学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因此阅读素养和表达素养是语文高考学科素养的基本构成与决定要素。阅读素养主要表现为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认知监测。基于阅读目的或阅读要求,依据文本特征信息,能够准确、灵活地调动阅读策略与技能。在接受性、理解性阅读的基础上,既可多角度、多层面地阅读,又能创造性、批判性地阅读,在考查的反拨中促进被测者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表达素养主要表现为在表达中有效进行认知监控。能够基于表达目的准确、连贯、得体地陈述事实和见闻,表达感受和认识,顺利完成交际任务。基于表达目的或表达要求,充分考虑语境因素,使自己的表达目标清晰、对象明确、话题集中,充实而简明,鲜明又生动。熟悉口语和书面语表达的一般规律与不同特点,灵活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有章法也有个性地表达,有效增进人际间的沟通和理解。

(3)语文高考的关键能力

语文关键能力是语文科外显功能的集中体现,是落实命题立意的平台和中枢;是可以通过“答题”来检测或推断学生应对复杂情境,解决非规则、不确定性真实问题的“做事”能力。语文关键能力的主体内容可从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两个方面进行总体设计,并予以分类、分层呈现。(具体内容见下表)

(4)语文高考的必备知识

必备知识是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内容,也是进入高校进行专业学习所必需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语文高考要求的必备知识,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语言文字知识,如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字词句法相关知识等;二是文学审美知识,如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此外还包括课程标准涉及的文学作品和背诵篇目等相关知识内容;三是中外文化常识,如中外优秀文化中艺术、历史、科学等领域的基本常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常识等。

2. 语文高考的考查要求

为体现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四翼”考查要求,语文高考发挥基础学科的作用,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突出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通用性,重点考查阅读素养、表达素养,以及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基础性要求学生具备符合高校人才选拔需要、社会生活实践需要、终身发展需要的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对语文各领域基本概念、原理、思想方法的考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方法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和能力。综合性突出考查学生掌握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以及不同知识间的交叉与渗透,引导学生全面完整地认识问题的复杂性与动态性,综合运用语文学科的知识、方法,灵活调动阅读与表达策略,以有效完成复杂情境中的各种语文任务。应用性通过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将学科内容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生活实际等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增强语文联系实际的能力,善于观察、体验,主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性通过设计开放性和探究性的情境与设问,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不同角度加以探讨,对同一问题或现象得出不同的结论。

二、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考试内容改革的特征

二、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考试内容改革的特征语文高考内容改革目标是建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素质教育的科学测评系统和标准体系,主要内容包括语文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和考查载体等。语文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的确定,就是要自觉对经验性的语文试题命制进行系统理论总结,并以制度形式确保其稳定运转,以更好地完成语文高考的核心功能。综合四十余年的语文试题命制经验,从“考试的功能定位”“考查内容”“考查要求”等方面系统展开,使语文高考的功能、目标得到清晰阐述,考查内容、要求得到具体说明,实现对整个语文高考工作全方位、全过程的制度化覆盖。语文高考涉及的所有方面、所有过程都有标准、有规范、有依据,是持续纵深推进语文考试内容改革和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可形成持续指导语文命题实践的长效机制,必将更好地发挥语文高考评价在科学区分学生综合素质及选拔人才等方面的功能,这在制度化建设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必将对今后的语文高考试题命制产生深远影响。

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点的语文高考内容改革主要有四個主要特征。

1.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设计框架

语文高考的设计在精神实质和内容呈现上都严格依据高考评价体系进行研制。首先是精神实质。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不仅承载选拔和评价的功能,而且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构建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目标就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考试的引导作用,切实体现高考的育人功能,形成人才选拔、考试评价、教育引导和教学反拨一体化的新格局。语文考试内容改革的设计牢牢把握这一精神实质,立足于语文课程在素质教育大局中的定位与功能,也立足于语文考试在整个高考大局中的定位与功能,把落实高考评价体系中的“一核”放在首位,不仅在考查内容部分突出“核心价值”,而且在考试的定位考量中突出语文高考在“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方面的功能和表现,以使语文高考内容改革始终坚持正确方向,保证语文高考适宜的区分度、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促进人才合理分流、配置,促进高考作为高利害考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引导作用,增强“以考促学”的主动意识。更显著的是内容体例,语文考试内容改革的实施路径的结构完全对应高考评价体系,在内容上精准落实高考评价体系,通过“考试的定位与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试题情境”等部分的设计安排,让高考评价体系在语文高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 凸显语文学科特点规划内容

语文高考内容改革更为注重凸显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一方面,在考试的定位与功能以及考查内容的“核心价值”的顶层设计时,强化语文试题对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等方面的考查要求,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从而全面彰显语文高考的强大育人功能。另一方面,对照高考评价体系中“学科素养”的相关论述,凸显语文在“学习掌握”“实践探索”“思维方法”三个维度上全方位的基础性与关键性,尤其是“信息获取”“理解掌握”“知识整合”“研究探索”“语言表达”“人文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的优势地位,重点突出“阅读素养”和“表达素养”是学科素养的基本构成和决定要素,又着重强调在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成为当务之急的今天,语文学科素养还需要从学习内容的维度来认识,因而语言文字素养、文学审美素养、文化修养、思维素养等方面也必须在语文高考中全面、综合而均衡地予以落实。

高考是大规模高利害考试,目前及可见的未来,语文高考还是纸笔考试,这种类型的考试有其测评限度,也有其客观规律,这是语文考试内容改革设计必须考量的,而其中的测评规律更是必须遵循,只能因势利导而不能违背的。语文考试的改革严格遵循大规模高利害考试的规律,认真总结语文高考数十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既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又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将“四层”考查内容作为语文高考内容改革的突破口,在以学科素养作为关键链接层,向上承接核心价值的方向引导,向下统摄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的基础上,更着力将“关键能力”这一支撑和体现学科素养要求的能力表征层打造成主导落实试题命制的操作平台。

就能力考查的设计而言,语文高考过去通过《考试大纲》等规范性文件,规定了考查的知识内容范围和在此基础上的能力要求,主要体现由“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所界定的对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水平的评价。语文考试内容改革则从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两大方面来设计并呈现关键能力,力求让考生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的情境,测评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阅读能力由“信息性阅读”“文学性阅读”和“古代诗文阅读”三方面的能力构成。信息性阅读是以求知求真的态度与方式阅读文本,从而不断拓宽知识面,增强认知能力,提升思维品质;文学性阅读是以审美的态度和方式阅读文本,涵养性情,滋润心灵,从而不断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丰富关于文学和世界的想象与认知;而古代诗文的阅读因其特殊性而有单独提出的必要。表达能力由“语言策略与技能”和“写作能力”构成,语言策略与技能是指基于具体的语言情境,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目的,进行准确、连贯、得体表达的能力;写作能力是在特定情境中,面向明确或潜在读者,运用语言文字构建语篇进行表达和交流活动的能力。以能力考查作为目标的关键能力设计,是从认识上对学科化能力测评的回归,也是能够应对复杂情境,解决非规则、不确定性真实问题的“做事”能力的改革。

3. 设计理念与语文课程标准同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总结新世纪以来我国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借鉴国际母语课程建设的优秀成果,是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更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也是语文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最重要的依据和参照。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语文课程教学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语文课程标准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语文核心素养是在学生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的,并在真实的运用情境中表现出的语言能力及其本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并创造性地提出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4]这在中国语文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也对语文高考具有重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语文考试内容改革与语文课程标准同向同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目标与前进方向,精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考评价体系中的语文学科素养融会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要求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中的素质内涵,基于理论逻辑分析与实证调研结果,同时继承发展语文高考试题命制数十年的丰富经验,构建了适合在考试评价中表达和测量的指标体系。为了使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能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指导下,合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有效整合語文学科相关知识,运用语文学科相关能力,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语文考试内容改革中特别凸显“阅读素养”和“表达素养”的优先性,并着重强调阅读和表达中有效进行认知监控,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养成自由而负责任表达习惯的重要性。在考试内容改革的研究设计中,充分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对具体情境和典型任务的强调,将以具体情境为试题载体并设计多样、综合、开放的典型任务,从而让考生在复杂情境、多种角度和开放空间充分展示其富有创造性的个性化的学习成果,视作语文高考有史以来最大的理论创新,以及值得今后耗费最大心力去成就的最大测评梦想、与语文课程标准同行的愿景与方向。更显著的是,语文课程标准所研制的学业质量标准,对学生在完成语文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以语文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既作出了总体刻画,又依据不同水平表现的关键特征,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分别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这为研制语文考试内容改革的具体路径提供了理论启示和操作经验,特别是学业质量“水平四”,对语文考试内容改革的设计起到了规范性的先行先导作用。

4. 强化正向引导语文教学的功能

高考作为连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关键环节,既体现高考制度公平科学的设计诉求,又体现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育人导向。高考评价体系在构建过程中,以党的教育方针、国家发展需求、高校选才要求为方向,实现正确引导;充分考虑国家课程标准内容、教学实际情况,实现科学引导;重点关注教考关系,灵活调整引导方法和手段,实现有效引导。高考评价体系将“引导教学”纳入核心功能,价值定位有利于理顺教考关系,增强“依学设考”“以考促学”的互动意识。语文高考内容改革的设计,以党的教育方针、国家发展需求、高校选才要求为方向,实现正确引导严格遵循高考评价体系的理论指引,紧密对接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进一步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依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设计内容,教学实际情况,力促立德树人机制落实,着力扭转教育的简单功利化倾向,提升教育评价“指挥棒”对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指挥水平和导向作用。通过学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和考查载体的科学设计,改革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改革的协调推进,在实现高校人才选拔目标的同时,高度契合高中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和评价目标,从而达到理顺教考关系、实现以考促教和以考促学的育人目的,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共同形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培养体系,对实现学生健康成长、国家科学选才、社会公平公正的有机统一以及协调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建设高考评价体系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之成为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并通过这一体系化的建设实现“统筹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和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重要载体,是提升高考治理能力的重要基础”[5]的作用。作为重要高考学科的语文,长期以来在升学选拔、教育教学引导乃至教化熏陶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着眼未来的语文高考内容改革,必将充分对接国家课程标准,完善考试内容设计;开发考试的内容标准,提升语文考试的选拔功能;充分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导向作用,提升语文考试的教育功能,使语文考试更加科学、公平、完善,适应新时代教育考试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考试内容考查考试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我国成人高考内容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论能力测评导向的高校考试改革
浅析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考试内容及应对策略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