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化的挖掘与民族精神的礼赞

2020-03-20刘兆林

满族文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满族背影民族

刘兆林

满族作家周建新是小说创作的多面手,多年来长、中、短篇齐头并进,渐入佳境。先后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辽宁文学奖、辽宁优秀青年作家奖等诸多重要奖项。近些年他日臻成熟的小说笔触开始有意往本民族文化土壤的深层开掘,在探寻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和与外民族文化融合创新方面,下了苦功夫,并收获了值得称道的成绩。长篇小说《王的背影》开篇部分首发《满族文学》(2018期第2期),全本发《小说月报·原创版》(2018年第11期),获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即将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长篇小说《王的背影》,具有史诗般的磅礴气势和主题思考的大格局,通篇大处着眼,细处着手,虚与实皆精工细作,尤其对绚丽多彩的满族语言精心提炼和汉语化运用,读来使人倍感清新壮美。该部长篇,以讲述辽宁故事、描写东北地域多民族文化交融发展为宗旨,从一个侧面概括描述了满族的图强与兴起,爱新觉罗家族的奋发有为与历史功绩,以及满汉之间从文化、军事的冲突,到民族融合与团结的形成。

整部小说结构讲究,情节方面的宏大叙事,与人物细节描写的疏密相间并进,以萨满文化的传说为经,以主人公及与主人公关系至为密切的重要亲人为纬,编织出一幅中国女真部落非凡英雄图谱,和满汉文化在冲突过程中相互借鉴、交融、互补,并一同发展的锦绣画卷,读来给人以清新、壮丽、豪迈的激情与快感,同时也读出辽宁多民族优秀儿女,敢于担当,肯于牺牲,乐于作为的长子精神品格。

小说语言富有诗意,赋、比、兴手法的不断运用,使得无法避免又容易枯燥的大量概括性叙述,变得富有了吸引人阅读的魅力,季节、时间、风物、山川和不可省略又容易让读者放弃的过程,都拟人化地生动起来。作者这一方面的功夫,以前就有意识用过心,此作有了明显进步。

但小说说到底是人物的天下,一部长篇,没有几个雕塑般矗立起来的典型人物,无论如何算不得优秀之作。周建新这部16万多字的小长篇,起码为我们塑造起来四、五个极富个性、又挥之不去的生动感人形象,因而撑起了这座称为长篇小说的大厦。

因而,这部《王的背影》可视为已年过五十的优秀满族作家周建新具有了新标高的里程碑之作。二十多年前我读过他的长篇处女作《大户人家》,那时已感觉周建新的书写,具有迅速扑捉现实生活中新奇的人和故事,及时加以书写的特长。而这部《王的背影》,从选材到立意和构写,都已脱胎换骨,重在挖掘和追求象征意味,而不再对猎奇、人性和道德价值无大关系的东西感兴趣。作品中最打烙印的人物:贯穿全篇的主人公努尔哈赤,堪称满族光辉灿烂的大英雄豪杰,书中表现的虽只是不多几个情节,但都十分见情见义,情是常人刻骨铭心的手足骨肉亲情,义却是民族和家国的情怀大义。为了限制和阻止亲弟弟有违民族大义的个人野心,这位主政的罕王无情地将位高权重的贝勒亲弟弟,关押进堪比猪圈的“人圈”,直至圈死,但每逢重要時节,他这滴酒不沾的至高无上王爷,又会坐在比人头还小的小小递饭口外,陪从小一同长大的骨肉弟弟喝上一碗又一碗烈酒,一连喝三天,以化解骨肉双方心头的伤痛,尔后再赐亲弟弟二罕王以死,然后亲率进贡人马进京。后来老罕王又忍痛赐死已被册封为大金国王王储的亲儿子褚英(因违逆国法),而杜绝了大金国悲剧的发生。他那种难忍的灵魂之痛,显示了坚强的伟大,和伟大的坚强。一位有血有肉,能屈能伸,地地道道的民族大英雄,因之跃然纸上。

另一个颇具象征意味的人物,是罕王努尔哈赤的贴身骠骑卫士,战争中为护卫罕王而眼瞎身残,后来自甘成了拯救满族同胞灵魂的伟大萨满——瑙岱。先前的卫士瑙岱,在满汉的征战中,英勇搏斗,舍己护王,身残失明后,不享优厚待遇,不求俸禄报酬,只为拯救同胞的灵魂而改为金姓大萨满,当地百姓叫他瞎子金大神。他终老之年与曾经的汉将仇敌祖大寿总兵和解,之后又只身去京城找祖总兵比试掰腕子,两个民族的两位曾经的老将,眼下行将就木的老人,双双憋住力气,屏住呼吸在腕子上较劲,祖总兵已经停止呼吸了,仍端坐不倒,而瞎子大萨满还全然不知,是后娶的妻子提醒他,老迈的祖总兵已经死了,他才恍然大悟。他们两个死较劲的异族人,此生再用武较力,也不会有输赢了。满汉众族人,只有亲和共荣,才是天道。所以,顿悟的瑙岱大萨满陪送祖大寿尸身回老家,一路向西,直到他自己也在途中呕血而终。作者以此喻示,满汉只有相亲共处,才能共生共荣。结尾这一情节,震撼人心,寓意深远。

(《满族文学》2018年第2期曾刊发《王的背影》开篇部分)

〔责任编辑  宋长江〕

猜你喜欢

满族背影民族
主题:背影里的爱
背影
浅谈呼和浩特市满族文化
MINORITY REPORT
背影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背影
民族万花筒
“尼山学”的出现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