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数学课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2020-03-20张尧琴
◇张尧琴
【作者单位:东海县白塔埠中心小学江苏】
众所周知,解决数学中的实践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重点任务,新颁布的《义务教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认可了问题解决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中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以日常生活的经验为辅,以自主探究为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重点结合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分析总结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对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都十分重要,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启蒙阶段,也为日后学生提高数学学科素质奠定了基础。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家长及教育工作者过度重视成绩单,而忽略了学生拥有巨大发展潜能,成绩单虽能够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但并不是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提高教育水平,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以及学科学术能力,通过不懈努力完成教师的职业使命。
一、重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为了吸引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注意力和兴趣,小学学习阶段一些问题的题目在设置时就掺杂了很多生活情境。但是某些问题的题目设置是存在赘余情况的,题目表达的意思不够明确,涉及的信息量比较大,有些理解力差的学生可能连题目都无法读懂。
因此,数学教师要想达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就要保证学生具备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读懂题目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自己要先养成良好的信息处理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养成习惯,学会凝练题目,总结信息所在。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的数学课本中就有计算校园的绿地面积这一类问题。题目首先利用校园绿地来将学生带入题目的情境中,但实际上就是计算多边形的面积或多种多边形面积之和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配合画图,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凝练题目信息,鼓励和培养学生自主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锻炼学生捕捉细节的能力
有一些数学问题的题目中往往会将决定性的内容隐藏在一个小小的细节中,有的学生在审题时经常会因为对一个细节的忽视而导致整个解题方向发生偏差,不仅浪费了解题时间,还在心理上带来挫败感,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降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小学生在学习上往往不够稳定,容易出现粗心等问题。例如,有这么一道题:儿童门票10元,成人门票20元,张老师带着40名学生去动物园,问需要花费的门票金额是多少。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是有些学生只计算了40名儿童的门票,而忽视了张老师需要花的门票费用。所以,在数学学习中,善于捕捉题目中的细节对学生十分重要。
三、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为学生创造利于学习的学习环境,是保证其有效学习的首要条件,也是学生自主创新以及探究的重要因素。基于小学生阶段性、不平衡性的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新课标要求中的核心。小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好奇心重,现实社会的陌生事物对他们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小学老师作为学生教育教学中的引导人,应该积极做好学生技能发展的指明灯。学生为老师所带动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积极探索,也可以在课堂中积极影响和带动其他学生一起学习。老师们可以通过玩游戏、讲故事的方法突出数学的应用性和有趣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分析课题教学生懂得问题在问什么,哪一个是计算的因素,再让学生独立思考找出自己的解决方式。
例如,在学习简单的乘法时,老师可以利用学生周围的实际情况,制作符合要求的课题,以突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小明家有一块耕地,现有面积为100 平方米,长宽各10米。现在小明的父亲要按照4∶1的比例播种大豆以及绿豆作物,问小明该如何播种?”这个例子贴近学生生活,分析问题中的比例以及总面积数,再以比例计算长和宽,最终解决小明如何播种的难题,因此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可得出答案,大豆:(4/5)× 10× 10=80平方米,绿豆:(1/5)× 10× 10=20平方米。
四、将问题与教学辅助工具结合,让学生能够探索新知识
学生在学习中更多地需要动手实践,才能培养理解和应用数学的能力,老师应该积极为此创造条件。比如在课件中研究三角形的时候,通过对三角形度数的改造,将教具和操作相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来引出研究等边三角形的新知识。学生利用此新知识来探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从而能够“自学”。
五、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
对错题的整理能力是评判一个学生学习态度好坏的重要指标,把整理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将相似的问题放在一个框架中,这样的学习模式能够为探索新知识、巩固已有知识打好基础。老师通过在课前认真备课,整理出易错点,课上及时对学生进行反馈和课后批改作业发现问题,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学习总结的能力。
问题的答案虽然是固定的,但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千变万化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可能是一日之功,需要老师的积极配合和学生们的坚持努力,方法虽然是画龙点睛之笔,但还是少不了日常踏踏实实地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