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
2020-03-20杜亚梅
◇杜亚梅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建宁小学江苏】
在小学阶段,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阅读与思考,逐渐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在小学语文阅读过程中,学生会面对许多困惑,此时需要丰富的情境去化刻板的文字为丰富的色彩,化抽象理解为具体展现。进一步关注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是提升教学技能、丰富课堂表现的重要课题。
一、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及问题分析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充分投入情境创设中。笔者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意义,作出了如下的概括:其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学生刚刚开始进入学校,此时兴趣是他们学习的最大动力。情境教学能够创设丰富的情境,变文字为具体的内容,符合小学阶段学生认知需求,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课堂教学发展。其二,能够促进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开展。在进入高年级阶段后,学生不仅要进行阅读,还面临着大篇幅的文章阅读,这对于缺少阅读技巧和习惯的小学生而言是一种挑战。此时通过情境创设,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能够很好地推动教学的开展。
除了上述意义之外,情境创设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实践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其一,对结果关注不足。很多教师在展开情境教学过程中,对于过程的设定十分关注,力图实现课堂的新颖丰富,但是对于结果却很少会有反思与总结,包括学生反馈如何、是否达到效果等基础问题,都缺乏具体的思考。其二,盲目将情境构建与多媒体教学联系。不可否认,现代信息技术是当前教学工作的重要辅助工具,然而情境的创设并非仅有多媒体这一条途径,巧妙运用语言本身也是一种情境创设。事实上,依赖多媒体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
二、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一)结合生活创设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生活的认知本就不全面,学生的世界多数都是家庭和学校以及围绕对社会的初步认识,而阅读本身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也为我们揭开不同世界的一角,加之部分课文,本身讲解的就是外国的故事,不仅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与学生的文化背景也迥异。此时的教学工作,需要照顾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情境,达到语文教学的人文目标,完成对学生的认知引导。除此之外,生活化的情境才能使学生更具参与性,使其能够主动地参与语文的学习与讨论,加深印象,达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学习《北京的春节》一课时,教师不妨让学生联系当前所在城市春节的过法,这样学生就会联想到,每年春节爸妈妈会带着自己大扫除,每年春节到什么时候会准备什么东西,进而引出对春节习俗的关注。通过这样的类比,即使不在北京,学生也能充分理解文章内容。
(二)提高教师技术掌控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绝非单纯地用幻灯片展示几张PPT,而是一个多元配合的结果。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中精心雕琢。在讨论如何借助艺术性与实效性并存的情境创设中,实现多元交流、协同发展,也为教师提出了技术上的难题。完整的情境创设,需要借助一定的多媒体设备,此时就要求教师熟悉、掌握各种多媒体技能,包括视频剪辑及音频的处理等。同时,如果一节课决定是以多媒体设备为主要的情境创设设备,那么语言、文字上如何协调搭配,如何把握课堂节奏等“教学技术”,也应当成为教师思考的一部分。其实这些内容,在当前教师的备课环节都是有所考虑的,只是少了几分围绕情境创设该有的主题思考。这也是未来的方向之一。
(三)积极筹备课堂活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爱动、爱游戏,是一个重要的特征。正因如此,为了适应学生的年龄阶段,教师要适当展开一些活动性情境的创设。活动性课堂情境的创设,要在照顾学生兴趣的同时,将情境教学最为直接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感悟与体验。如,《将相和》是讲廉颇、蔺相如的故事,不妨将其改编为一部舞台剧,由学生分组表演,同时允许学生在自主理解的基础上创新剧中的台词等。当学生积极筹备课堂活动时,就是在逐渐理解文章中表达的情感、传达的主题了。
三、结语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要实现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并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技能和教学组织思路,在提升课堂艺术性的同时,提升教学效率,为课堂带来新的变化,并且留给学生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最终实现全面发展。在组织教学时,只有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留给学生更多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