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素养的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培养
2020-03-20◇刘丹
◇刘 丹
【作者单位:扬州育才实验学校江苏】
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提出了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在体验实际操作的基础上,应更加侧重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反思的过程。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例,从数据收集意识、数据分析方式、分析误差数据这三个方面,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从教学手段与方法方面阐释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诸方面;并提出在体验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对于中高年级段的学生而言,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应侧重培养其解释和结论、反思与评价能力。这些能力均建立于数据分析能力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创设引导情境,让学生能够从中悟出统计数据的价值,在交流讨论中逐步增强数据分析能力。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收集数据的意识
数据分析能力是一种需要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能力。学生先要对数据有亲近感,才能体会到数据分析问题的有效性,继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因此,要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首先要培养他们有意识地在实验中去收集、分析数据。教师要以丰富的现实情境作为载体,让学生体会数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四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一课教材要求安排学生测量走路的速度。教师设置测量相同时间所走距离和相同距离所用时间,这两种测量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测量活动,培养不同层次学生记录数据的意识;同时以异质合作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收集、分析数据的能力。这既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了统计数据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活动情境创设应直接与动机的激活相关。好的活动情境既要有科学味,也要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不能将收集数据作为任务直接布置,而应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在实际活动中自发的需要。
二、灵活变换,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
面对实验中收集到的错综复杂的数据,小学生很难直观地通过数据之间的比较得出结论,对数据的分类和整理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收集数据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实验结果以表格、图形等不同的形式呈现,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
四年级上册《冷和热》一课,需要学生分析一杯热水变冷的规律。学生收集到的数据,直观地观察,只能发现温度在下降;大部分学生难以通过数据差发现数字变小的变化规律。而通过画折线图的形式,学生就能在画图的过程中逐渐明晰温度的下降规律是先快后慢。
五年级上册《研究磁铁》一课,学生围绕“磁铁各部分的磁力都一样吗?”展开了实验,探究磁铁的磁力大小。学生会收集到磁铁各个部位的小勾的数量,通过数字以及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才能得出磁力两端大、中间小的结论;而通过柱状图的形式(如下图),学生则可以较简单地得出结论。
条形、折线、扇形统计图等各类图表形式,可以很好地帮助对数据分析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整理数据,在此基础上的数据分析将变得相对简单明了。教师应根据各种统计图表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图表来展示数据,简化数据分析的难度。
三、分析数据,大胆而合理地猜测
教学设计中一方面要让学生感受到数据在陈述事实过程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归纳、总结和猜测。
五年级上册《怎么移动重物》一课,学生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发现距支点越远越省力。在此基础上,教师问学生:“还有别的发现吗?”学生通过表格的形式整理数据,发现当杠杆平衡时,支点两边的数据相乘的积相同。这个猜测是否正确呢?学生再次实验,不经尝试,直接挂钩码,观察现象。这个结论是学生在仔细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大胆猜测得出的,再次实验的成功,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也培养了学生敢于探究的意识。
推断和预测是归纳推理的过程,更强调由具体的实例推断出一般特征,或由局部推断出整体。在数据分析能力中,最重要的就是能以数据作为依据进行推理和预测,形成通过数据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四、理智思考,合理分析误差数据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实验的严谨性不够,收集的数据有时会有较大的误差。教师不能简单将这些数据忽略,而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引导他们透过数据抓住事物的本质。
五年级下册《国旗怎样升上去》一课中,通过实验,学生初步认识了滑轮;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两种滑轮的特点。但是收集数据时,有的小组动滑轮实验数据省力不够明显,对此学生提出质疑。教师可将两组动滑轮放置在讲台上,再次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绳子的重量、摩擦力等都会对滑轮实验产生影响。
这种对数据合理质疑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理智选择和分析数据的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角度分析数据,学会思考、判断;在这样的过程中,从不同角度挖掘了数据的用处,培养处理数据的能力。
总之,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教学中,从直观感悟到理性分析、推断,有时还需要借助不同的统计形式,及时反思误差的过程,逐步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数据分析能力,不断提升数据分析的意识,形成独特的数据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