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凝聚打赢疫情阻击战的硬核力量
2020-03-19陈芳齐中熙史竞男白瀛安蓓张辛欣
陈芳 齐中熙 史竞男 白瀛 安蓓 张辛欣
白衣战士:冲锋,朝着最危险的地方
2020年1月29日,大年初五22点,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快些,要抓紧,病人的事一刻都等不得,越快越好!”不到1小时,一瘸一拐的医院院长张定宇连接了8个电话,这里收治的全部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危重患者。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顾不上已被病毒感染的妻子,夜以继日地与疫情赛跑。
自2019年12月29日转入首批7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以来,金银潭医院在张定宇的带领下已在烽火线上连续奋战了一个多月。他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2020年元旦当天,武汉市武东医院参加上级紧急会议后,立即成立应急指挥小组、专家小组;开展预检分诊、启动发热门诊;开设隔离病房。没有人比他们更明白时间对于患者的重要性,8万名武汉医护人员冲锋在前,时间开始以秒来计算。
在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下,各地支援武汉的医疗队迅速集结,奋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
据国家卫健委统计,1月24日第一批医疗队从上海、广东赶赴武汉,10天之内,累计有56支医疗队、6882人到湖北开展医疗救治工作。能提前1分钟,就能减少1分钟的病毒传播时间。参与救治的医疗队包括呼吸、感染等多学科,医生、护士,地方、军队,西医、中医,几乎涵盖国家所有的资源和力量。他们24小时轮班值守,与死神进行着艰难搏斗。
“昨天,我们三组15人都穿着纸尿裤上岗,全天共完成了百余项工作!从早上8点忙到下午3点,都没有吃午饭。”“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呼吸、行动都受到限制。一天下来,身上都捂出了疹子……但是,没有任何人提出自己有困难,大家都在尽全力去救治每个患者,说‘拼命也不为过。”“作为临床一线主力军,我愿意发挥南丁格尔精神,尽我所能,护佑健康!”……无数白衣战士舍小家顾大家,日夜奋战在疫情一线。
“疫情防控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也是检验医护人员初心使命的考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表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情况越是危急,越需要我们发扬不畏艰险的精神。
科研人员:战“疫”,“逆行”在最前线
“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向公众发出紧急呼吁,自己却“逆行”冲往防疫最前线。84岁的他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老院士倚靠在高铁餐车座椅上的照片,在互联网上“刷屏”,让许多人“泪目”。
“国家的大事,自己义不容辞。”曾在非典、H7N9禽流感等传染病防控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在疫情蔓延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提出,“我可以带队去支援武汉”。
大年初二带领团队进驻武汉,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學研究院生物工程所所长陈薇已经在一线夜以继日奋战了多天。大大缩短核酸检测时间、加快确诊速度,是陈薇团队深入疫区进行科研攻关的成果之一。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国内顶尖的医疗队伍和医学科研人员,纷纷向湖北集结。新型冠状病毒怎么变异的?传染和致病的规律是什么?如何研发有效治疗药物?要回答这些问题,离不开应急科研攻关。“与生命赛跑,要尽快拿出立得住的科研成果,这样才能形成疫情防控的核心生产力。”深入防疫一线的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说。
科研攻关的首要目标,是与临床需求、防控实践紧密结合,向联防联控机制推荐有效的临床救治产品和技术。病毒溯源、药物研发、疫苗研发、检测试剂……多个应急攻关项目正在推进;钟南山、李兰娟等40余位专家通过综合研判,提炼形成防控策略、疾病诊治等多条重要建议;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核酸诊断试剂全面投入应用;初步遴选部分具有潜在的抗新型冠状病毒作用的药物,加紧推进疗效验证……从高校、科研院所到企业,更多力量参与到疫情防控的科研攻关中。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对科研人员而言,就是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中。”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说。
八方驰援:接力,汇聚四面澎湃力量
1月30日凌晨2点开始,广西南宁市坛洛镇庆林村卢跃英等60多名村民在蔬菜基地里冒着冷风,连夜采摘10万斤包菜送往武汉市场。
从接到命令,到列车驶离,比平时还快了一个多小时。接到紧急命令的汉中车务段,为把前方急需的3.5吨篷布送出,一些职工脱掉外套轻装上阵,全然不顾严寒。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2月3日,万众瞩目的武汉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由军队抽组的1400名医护人员承担医疗救治任务。武汉会展中心、体育场馆改造成“方舱医院”,新增万余张接诊床位集中收治确诊轻症病人……
全国各地、各部门紧急驰援,人员、物资源源不断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最急需的口罩加紧生产运送。工信部数据显示,春节期间紧缺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复工率在60%至70%之间。截至2月2日24时,累计向湖北发送医用防护服15.45万件,N95口罩13.36万件。到2月1日,用于检验检测的核酸检测试剂盒日产量已达到77.3万人份。
空中运送与时间赛跑。按照中央军委命令,空军2月2日凌晨出动8架大型运输机,向武汉紧急空运795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和58吨物资。这是继汶川、玉树抗震救灾之后,空军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同时出动大型运输机数量最多的一次。
应急物资道路优先通行。“坚决遏制疫情传播,还要确保物流畅通。”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表示,交通运输部门建立进鄂应急物资道路运输中转服务站,实现运输车辆快卸快返。对医疗物资、生活必需品优先保障运力,对相关车辆“不停车、不检查、不收费”。截至2月2日,中国邮政集团组织开行了邮政车3.2万班次、邮政航空专机五架次,运送防疫物资的专机共计运送口罩、药品等防疫物资4.9万箱件,缓解了运输紧张的局面。
全国31个省区市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卫生、交通、公安、宣传、教育、生产等各战线各领域及城乡基层组织紧急动员、迅速行动,大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提振了防疫抗疫的信心。
构筑防线:抓细,守住“最后一公里”
用喇叭向群众喊话普及疫病防控知识,设监测站对过往车辆和人员登记、消毒,排查返乡尤其是湖北返乡发热人员,监督和服务居家隔离人群……在与湖北接壤的河南,一大批乡村干部成了防疫阻击战的主力军。
“省市县乡村五级联防联控,落实不能打折扣。”为一户自我隔离观察的湖北返乡人员采购蔬菜的宋集镇党委书记杨永刚说,“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我们要更加细致,做好隔离人员的后勤保障。”
疫情还在发展,防控刻不容缓。只有抓实抓细,才能抵御肆虐的新型病毒;只有群防群控,才能筑起防疫的牢固屏障。小区、村庄、单位采取封闭式管理;不断寻找和患者密切接触者;设立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防止废弃口罩的二次污染,在公共场所增设专用收纳箱……
社区和村组是打好防疫阻击战的“最后一公里”。很多地方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人、责任到人,发起了一场全民参与的战“疫”行动,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城管执法中队队员主动请缨,对生活在沪苏省界边一块“真空”地带的3万户居民进行防疫扫盲;国道312线定西安定段检测点,基层干部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挨个检查等待通过的来往车辆;重庆两江新区,社会治理信息系统新增入户排查功能板块,提示工作人员对“重点关注”对象定时回访……
不留死角,不埋隐患,各项防控工作必须按照党中央的要求,找差距、补短板。
“今天到处串门,明天肺炎上门”“省小钱不戴口罩,花大钱卧床治病”等简练直白的醒目口号,贴满农村巷口和社区街道,提升民众的自我防护意识;米面油菜果等保障供应、加强监管,杜绝了物资紧缺的恐慌情绪;医疗救治费用开辟“绿色通道”、医保服务在线办理,免除了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的后顾之忧……
不落一户、不漏一人,让各项防控措施更加有力有序有效。这是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底线要求,更是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暖心承诺。
政策扶持:精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鼠年开市首日投入1.2万亿元确保流动性,2月4日人民银行再开展5000亿元逆回购操作……随着一系列积极信号的释放,中国股市虽开市首日受疫情影响大幅震荡,但随后两个交易日快速反弹。越来越多投资者坚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阶段性、暂时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当务之急是有效防控疫情,让疫情拐点尽快到来,尽早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抓紧研究出台强有力的扶持政策,切实推动政策落地,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说。
围绕企业在用工、融資、产业链配套等方面的困难,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接连出台——
人民银行等五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对相关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暂遇困难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全国税务系统延长2月份纳税申报期限,全面落实医疗防护产品生产等税收优惠政策;财政部明确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个人和企业的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力度;商务部要求帮助外贸企业应对疫情,减少损失……
企业互助迅速展开。不少龙头商业地产商推出适度减租举措,许多互联网平台努力帮助餐饮、旅游、物流等加盟商户减少成本……
多渠道资金血脉加速向抗“疫”一线配置资源:中央财政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疫情防控补助资金603.3亿元;银行发放防疫相关贷款已超1600亿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支持中国为应对疫情在财政、货币和金融等领域采取的措施。“中国经济继续展现出极强的韧性,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她说。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韧性强、潜力大、回旋余地大的中国经济,有信心迎难而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