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息理论配合复健手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3-19邓雪芹周恒利唐玲邓小月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顽固性面瘫全息

邓雪芹 周恒利 唐玲 邓小月

【摘 要】目的:该篇文章主要在于强调全息理论及配合手法治疗的重要性,对于后期面瘫患者的治疗当中,应特别选取风府、脑户、强间、天柱、玉枕、通天、络却、风池、脑空等穴位进行针刺,并且当患者产生面肌痉挛时,更加突出配合手法治疗的重要性。目的:观察全息理疗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运用全息理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针对各种方法治疗后的治疗面瘫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结论:全息理论治疗面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痛苦小,无创伤。治疗原则特点:全息理论,相对反应,中医病根理论为指导治疗原则。

【关键词】妊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3--01

全息理论来源于创始于李柏松老师,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创研而成。根据李柏松老师的傻瓜疗法,通过“阴阳、相对、平衡、反应”定位规律和以针刺为主的反应方法,利用中医的全息、八廓理论(因人体无处不存在八廓),根据中医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来进行治疗,并配合腹针给予扶正。我们选择自2016年到2017年一年来我院接受全息理论配合复健手法进行治疗的5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临床治疗观察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均为2016年 4月到2017年4月到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患者,临床变现为不同程度的眼睑不能闭合、口眼歪斜等症状。分组时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治疗组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54岁,平均年龄(34± 3)岁,病程最短4月余,最长6月余,平均(12 0±4 2)个月。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51岁,平均年龄(34±5)岁,病程最短3月余,最长6月余,平均病程(13 0±5 2)个月。两组患者组间资料经过对比,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 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内科疾病诊断标准》[1]。

1.2.2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内科疾病诊疗规范》[2]。

1.3 排除标准 ①与诊断标准不符;②在其他疾病(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腮腺炎或腮腺肿瘤、后颅窝病变、脑血管意外等);③合并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如心血管、脑血管、肝、肾、肺和造血系统等)及精神病患者;④面肌痉挛患者;⑥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选取患侧风府、脑户、强间、天柱、玉枕、通天、络却、风池、脑空进行针刺,配合提插捻转的行针手法。留针30分钟后,结合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手法如下)

功能训练:患者取仰卧位,术者先进行放松按摩5 min。然后运用指针法取睛明、印堂、阳白、攒竹、丝竹空、太阳、百会、迎香、四白、下关、听宫、翳风、颊车、地仓、人中及承浆等穴位,运用双手拇、食指做点、揉、抹等手法治疗5min。根据评定项目中的皱眉、闭眼、活动鼻翼、微笑、鼓腮等动作逐一训练。并根据亚急性期分别采取被动训练、辅助主动训练及主动训练,恢复期主要采取主动训练及协调性训练。每组动作重复5次,每次训练10min,每日训练3次,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差异对训练重点作相应调整。

2.2 对照组

选取穴位百会,攒竹,睛明,承泣,迎香,巨髎,下关,地仓,夹车,合谷,后溪,足三里,三阴交,针刺后配合提插捻转的行针手法,留针30分钟。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评估标准[3]

痊愈:面部肌肉能够自如的活动,不存在任何不适感;显效:面部肌肉能够正常活动,极大的改善了面瘫情况;有效:面部肌肉活动有所改善,存在轻微面瘫;无效:上述治疗标准均未达标,甚至有患者出現病情加重的情况。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3.2 统计学方法

关于数据的处理均借助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以均数±标准差()、率(%)表示,采用t、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差异。

3.3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B组痊愈6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6%。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4.7658,P<0.05)。

4 讨论

肺开窍于鼻,肺与大肠相表里;心主血脉,开窍舌,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其下端紧接肛门;故肺气下达,能传导。按照董师经验,上述取穴需按照验以左取右、以右取左的原则,此正对近取以平衡,远取以疏导之作用,能够极大的增强临床疗效,常有立竿见影乏、穴位互应全体及局部均能将全身反应出来,也能够实现对全体的治疗,因此发明了多种针法,如掌针、眼针、耳针、足针、头针等,其中体针最为重要。“自然物质失调的方法第一步就是掌握它运行的正体方向那就是阴极导向阳极、阳极流向阴极”。换言之,即所谓的阳病阴治与阴病阳治;○1与肌体局部病患相对,即局部细胞失调的内因在于“自然物质”失调而撤走的结果,与患处相对的地方为其去向,就病点对应治疗点;○2在肌体相对、平衡所规定的地方为平衡、自然物质离去的地方,即病点和治疗点同中心在一个本体中的相对必须为垂直线,即确定约束病点、治疗点的位置;○3反应、任何事物在出现内在变化时都有有相应的表现,疾病出现后会有五官感受与五型反应,如在治疗疼痛症时如果用酒精棉球反复的搽洗一些地方就会出现红块(点)状反应,即所谓的反应点也就是可剌点.上述四纲治疗方法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可在后页图中进行仔细查看、对照。

综上所诉,采用全息理论配合复健手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较好,治疗的有效率高,能快速缓解患者的病情,治疗的可能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贝政平.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813-800.

朱文峰.中医内科疾病诊疗规范[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25.

成靓,吴永刚.头针面肌训练疗法治疗32例顽固性面瘫的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13,29(11):1-3.

猜你喜欢

顽固性面瘫全息
中医针灸推拿与中药联用治疗面瘫的临床分析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针灸联合面部推拿治疗面瘫效果好
全息“魔镜”在身边
一汽奔腾T77
手机看三维全息影像有望成现实
全息,何以为全息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63例
菖远安眠汤治疗顽固性失眠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