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临床治疗概述

2020-03-19于周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溶栓脑梗死康复

于周

【中图分类号】R24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3--02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指各种脑血管病变所致脑部血流供应障碍,导致脑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迅速出现相应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临床综合征。脑梗死是卒中的最常见类型。临床症状表现突发言语不能、偏侧肢体活动不能、面瘫、突发的意识障碍、眩晕、视物模糊等;发病机制主要有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血液动力学改变。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而大众对脑梗死治疗的知晓率还比较低,因此,有必要进行针对脑梗死的各种临床治疗方法的普及与教育。

一、急性期治疗

第一,溶栓治疗。对于急性脑梗死,采用溶栓治疗是为了对缺血半暗带进行挽救,通过对血栓的溶解,使梗死区供血情况得以恢复,避免患者的缺血脑组织出现不可逆性损伤,而对于治疗的效果而言,溶栓治疗往往会受到治疗时机的影响。静脉使用r-t P A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方法,但治疗时间窗窄,仅为4.5小时。4.5-6小时可选用尿激酶。

第二,急诊血管内治疗。包括:动脉溶栓、机械取栓和急诊血管成形术。静脉溶栓时间窗较窄,致使超过时间窗的病人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另外,对于大血管闭塞及心源性栓塞所致脑梗死,静脉溶栓的血管再通率较低,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随着介入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治疗显著提高了闭塞血管再通率,延长了治疗时间窗,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当然,血管内治疗需要在有经验的卒中中心内完成,

第三,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患者发病的早期阶段,使用氯吡格雷以及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进行治疗,能够将患者的卒中复发率有效降低,且能够将患者预后改善。

第四,降纤治疗。通过对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进行降解,提升纤溶系统活性,可以对血栓形成产生良好的抑制作用,常用的药物包括安克洛酶、降纤酶以及巴曲酶,在对这些药物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用药方法的科学性,且在每次用药以前,需要对患者的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

第五,腦保护治疗。一是使用神经营养增剂,这种药物能够对脑细胞氧化以及还原反应进行促进,对神经细胞代谢进行调节,使受损的神经元能够修复再生。而常用的药物包括脑通、脑活素、脑神经生长素以及脑复康等;二是使用钙离子拮抗剂,能够降低缺血区神经细胞钙离子造成的脑损伤,并将病灶区域的血管痉挛减轻,使半暗区的供血得到有效的提升;三是使用自由基清除剂,可以对脂质过氧化进行有效的防控,从而降低梗死面积;四是亚低温,其主要是利用多种机制对神经进行保护,例如延缓ATP耗竭,减少细胞代谢,控制自由基形成,不仅能够对缺血后葡萄糖应用产生促进作用,还能将梗死区域附近的缺血去极化有效减少,对脑水肿的形成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使脑血管自动调节反射功能得到有效的保护,避免延迟缺血以后的过度灌注以及缺血后的低灌注反映能够有效减少,从而达到减少梗死体积的目的。

二、恢复期治疗

第一,康复治疗。该项治疗应该尽早实施,只要患者具有较为清晰的意识,且生命体征较为平稳,在病情不再发展以后的48h即可进行康复治疗,该项治疗工作应该与其他治疗共同实施,而除了进行康复治疗以外,还要对职业康复、心理康复、社会康复、认知康复以及语言康复保持注意。但想要将康复治疗的效果充分的发挥出来,还需要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要让患者深刻认识到持续进行康复治疗的重要性[3]。

第二,对脑血管病进行二级防护,对于能够造成脑卒中的各项危险因素进行积极的干预,并对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加强应用,能够使脑卒中复发风险有效降低。

参考文献

杜田田, 罗海龙, 张忠敏,等.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医生, 2017, 55(25):160-164.

王晓武, 张静, 曹红梅.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7(37):37.

冷小薇, 漆小亮, 漆林萍,等. 糖尿病和/或高血压患者合并脑梗死临床治疗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17, 21(19):2449-2451.

猜你喜欢

溶栓脑梗死康复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脑梗死怎样治疗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十二五”期间3.6万贫困孤独症儿童获得康复补助
阿替普酶在50例急性心梗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