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2020-03-19于佳卓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中西医结合疗效

于佳卓

【摘 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3月收治的72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Hp转阴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随访治疗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具有显著疗效,且未发现不良反应,复发率明显降低。

【关键词】慢性糜烂性胃炎;幽门螺杆菌;中西医结合;疗效

【中图分类号】R57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3--02

慢性糜烂性胃炎(CEG)又称慢性胃炎伴糜烂,是指不同原因引起的胃黏膜上皮破损,但未达到肌层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炎,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慢性糜烂性胃炎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目前比较公认的是由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高胃酸分泌、自身免疫、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其他因素等引起[1]。目前对于慢性糜烂性胃炎的治疗,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采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和抗菌素为主导的三联疗法为公认治疗Hp相关性胃病的有效办法,Hp的根除率有明显提高,但慢性糜烂性胃炎复发率仍较高。近年来医院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3月收治的72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纳入标准:符合《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排除消化性溃疡;肝胆胰疾病;心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近1个月内服用过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对药物过敏;有精神疾病。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33-70岁,平均(50.5±6.9)岁;病程0.7-3.0年,平均(1.7±0.5)年。观察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34-69岁,平均(51.7±7.2)岁;病程0.7-3.2年,平均(1.8±0.5)年。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联用奥美拉唑胶囊口服治疗,20mg/次,2次/d;口服克拉霉素分散片,0.5g/次,2次/d;口服阿莫西林胶囊1.0g/次,2次/d,疗程为1周;1周后继续给予口服奥美拉唑胶囊20mg/次,早晚各一次,共4周。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疏肝和胃饮,处方用药如下:柴胡9g、郁金12g、陈皮9g、白芍30g、吴茱萸4.5g、川黄连4.5g、干姜4.5g、蒲公英30g、苏梗9g、元胡12g、黄芩9g、神曲15g、鸡内金12g、炙甘草6g,并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而进行加药:胃胀痛明显者加丹参12g、川楝子6g;泛酸明显者加佛手9g、煅瓦楞子24g;嗳气频作者加旋复花10g、代赭石30g;口苦、烦躁易怒者加丹皮10g、栀子12g;纳差、胃胀明显者加厚朴12g、麦芽12g、扁豆152g;胃中灼热感明显者去干姜,加石斛20g;大便干结加大黄7-10g。本组患者每日一剂中药,加水煎温服,分两次口服,200ml/次。两组病例均以4周为一疗程,服药一疗程后进行疗效判定。

1.3 疗效判断标准[2]治愈:临床症状及均消失,胃镜复查胃竇胃角黏膜糜烂、水肿、充血消失,内镜复查评定分级无;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减轻,胃镜复查胃窦胃角黏膜糜烂、水肿、充血明显改善,内镜复查评定分级降低(重度转中度、中度转轻度);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胃镜复查胃窦胃角黏膜糜烂、水肿、充血无变化。总有效=治愈+好转。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由SPSS 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比较用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治愈20例,好转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治愈16例,好转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2.22%;Hp 转阴率治疗组94.44%,对照组转阴率80.56%。治疗组治愈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Hp 转阴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随访治疗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糜烂性胃炎的发病病因和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Hp感染、胆汁反流、免疫因素、非甾体药物、胃黏膜屏障等因素相关,但慢性糜烂性胃炎Hp感染率高,且复发率高,因此Hp感染可能是主要病因。临床治疗糜烂性胃炎多使用抗酸、抑酸、胃动力剂、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其目的主要是通过质子泵抑制剂抑制反酸,减少返流,然后促进胃动力,增强胃黏膜保护,较少摩擦和损失等。临床常用雷贝拉唑、兰索拉唑、莫沙必利、西沙比利、多潘立酮、铝碳酸镁、复方儿茶、阿莫西林、硫糖铝等药物进行治疗。利用抑酸剂、胃动力剂、胃黏膜保护剂和抗生素联合治疗在临床上已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但复发率较高,较难控制。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病机制与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脾胃湿热、气滞、瘀阻等有关[3],治以和胃通络、行气止痛、消肿生肌、益气养胃为基方。党参、黄芪益气健胃;砂仁加强健脾化湿,益气养胃之功效;丹参、川芎、川楝子、乌药、红花活血祛瘀,行气止痛;黄连味苦寒,可防前药的辛香刚烈之气,又具健胃止痛、清胃火之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连具有抗Hp之功效;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促进出血和水肿的消退,糜烂的愈合。此方在辩证的基础上,运用健脾养胃、清热化湿、疏肝理气、化瘀消食、收敛生肌之法,进一步加强方药治疗的针对性,紧扣病机。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Hp 转阴率、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率明显高于单一的西医治疗,且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周攀,陈念芝,王雅雅,等. 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6):125-127.

魏国清. 中西医结合治疗糜烂性胃炎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 ,2017,39(6):32-33.

申丽莎,郭淑云. 糜烂性胃炎的中医诊疗进展[J]. 中医临床研究,2017,9(5):136-139.

猜你喜欢

幽门螺杆菌中西医结合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湖州地区651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耐药情况调查分析
“幽门螺杆菌”那些事儿
胆总管结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近期疗效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