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高校学生癔症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0-03-19马驰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癔症心理护理学生

马驰

【摘 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高校学生癔症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抽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60例高校癔症学生,按照就诊顺序,给予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无意义(P>0.05);护理后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PSQI评分比较无意义(P>0.05);护理后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高校学生癔症的应用价值显著,可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提升睡眠质量。

【关键词】心理护理;学生;癔症

【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3--01

癔症是在明显精神因素刺激或不良暗示下引发的一类精神障碍,症状较多,且多为亚型,难以采用统一治疗模式及护理,临床多给予药物控制。常规护理多为健康宣教,护理人员主要根据医嘱实施各项护理措施,对患者心理、环境等关注较少,因此护理效果较差。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心理护理,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60例高校癔症学生,按照就诊顺序,给予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17-22岁,平均(19.12±1.36)岁,病程7个月-24个月,平均(15.36±2.36)个月;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17-22岁,平均(19.13±1.37)岁,病程7个月-20个月,平均(15.31±2.77)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意义(P>0.05)。

纳入标准:均符合癔症诊断标准;均自愿参与且知情同意;依从性较好。排除标准:同时参与其他研究者;无法配合者;合并其他精神疾病者;具有严重器质性疾病或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即对疾病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叮嘱注意事项,告知良好的生活习惯对疾病的重要性。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具体为:(1)成立心理护理小组:由心理辅导员、心理医生等组成心理护理小组,针对高校生常见心理问题,制定心理护理方案。在患者初次就诊时,给予心理评估,为个性化心理护理提供基础。(2)知识讲解:对癔症相关知识进行讲解,采用单独沟通方式,保护患者隐私,耐心告知采取合理的治疗,病情即可得到极大改善,缓解其紧张、不安等负性情绪。鼓励患者表达自身感受,引导其讲解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分析改善方法,提供帮助。对癔症治疗流程进行讲解,适当讲述治疗成功案例,提升治疗信心。(3)饮食、运动干预:根据患者喜好,制定针对性饮食方案,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忌辛辣刺激,避免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鼓励患者进行运动,每天保持1h运动量,可根据自身喜好及时间安排,采取篮球、羽毛球、跑步等多种方式,促进血液循环,提升睡眠质量。

1.3 观察指标

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焦虑程度进行评价,分值0-100分,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抑郁程度进行评价,分值0-100分,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患者睡眠质量,共计18个条目组成7个成份,每个成份按0~3等级计分,累积各成份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l,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对研究所用数据分组,分为定量资料、定性资料,分别用()、(%)表示,采用SPSS19.0软件实施统计学处理,观察反应强度,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无意义(P>0.05);护理后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PSQI评分比较无意义(P>0.05);护理后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癔症性精神障碍主要是在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临床表现较多,其中以意识范围缩小、情绪爆发为主,患者病前精神因素较为明显,情绪不稳定,具有情感反应强烈等。临床主要以药物治疗,但单独药物治疗难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压力,加之长期服用药物,副作用较大,可加重其负面情绪,对治疗产生抵抗心理。

心理护理是新型护理模式,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护理理念,引导其表达自身感受,讲解生活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为其提供帮助,有效改善心理压力,消除负性情绪。同时饮食及運动干预,确保机体营养摄入充足,提升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其精神面貌,提升睡眠质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状况及睡眠质量均优于对照组,证实心理护理在癔症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健康宣教,对疾病发生因素、影响因素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提升认知度,适当讲解成功案例,提升治疗信心,进而提高配合度。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对高校学生癔症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改善其心理状况,提升睡眠质量,值得推广。本次研究中,仍存在不足之处,如选取样本较少,研究时间较短等,需进一步强化。

参考文献:

王会芳, 刘晓春, 凌玲. 穴位按摩护理干预对急诊癔症患者的影响[J]. 西部中医药, 2015, 28(11):125-126.

颜丹红, 李素琴. 癔症患者述情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管理杂志, 2015, 15(6):389-391.

邵志彦, SHAOZhiyan. 浅谈癔症患者的护理[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9):142-143.

刘艳霞. 穴位按摩结合护理干预对急诊癔症患者心理状态、症状及疾病认知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 2019, 28(06):162-163.

猜你喜欢

癔症心理护理学生
一场聚会引发的癔症
赶不走的学生
诗癔症
学生写话
聪明的学生等
“疯病”不是“鬼神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