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观察
2020-03-19丁天明
丁天明
【摘 要】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老年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指标、疼痛创伤指标、运动恢复指标及安全性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运动恢复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创伤小、疼痛等症状缓解明显,并发症少,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老年;经皮椎间孔镜;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3-09--01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退变,腰椎管狭窄症发病率日渐增多。严重的腰椎管狭窄症会显著影响患者的行动能力,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必须手术干预才能解除神经受压。传统的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等缺点[1],很多老年患者难以耐受常规手术的创伤,畏惧手术,长期承受病痛折磨。本研究探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老年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纳入标准:①病变集中于一个节段;②进行手术之前接受长达6个月的药物治疗且病情没有有效改善;③腰椎未接受过手术治疗。排除标准:①腰椎滑脱患者;②做过腰部手术、曾经有过严重病史的患者;③严重后纵韧带骨化者;④严重椎管狭窄者。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68.41±3.72)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5.1±0.8)年。观察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68.73±3.46)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2±0.9)年。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组 采用传统的双侧椎板间开窗减压手术,将患者全身麻醉,取俯卧位,剥离骶棘肌,使椎板外露,切除黄韧带,咬除狭窄部分椎管内壁和关节突内侧半。
1.2.2 观察组 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健侧在下,稍微垫高下部健侧。C型臂机透视,确定相应椎间隙位置,取患侧症状较重处,髂棘上缘旁开正中线11-13cm处为穿刺点,5ml浓度为1.0%利多卡因、0.1g罗哌卡因、20ml生理盐水混合液行逐层浸润局部麻醉,选针为18号穿刺针,进针角度与矢状面保持30°,借助C型臂机的透视引导穿刺,至相应椎体上关节突出前下缘,向关节突出周围注射2ml浓度为0.5%利多卡因,经椎间孔将前端玩去的22号针插入椎间盘内,椎间盘造影。22号穿刺针取出,经18号穿刺针插入导丝后,立即将穿刺针拔出。导丝作为重点,将皮肤切开,长度在0.8-1.0cm,顺着导丝的方向插入扩张导管,使手术通道扩大。插入环踞(沿着扩张导棒插入),铰除上关节突外侧缘部分骨质,将椎间孔扩大,工作套筒置入其中,利用C型臂机透视工作套管,若位置理想,则将椎间孔镜置入,对椎管进行全面地探查。对于突出的染髓核组织切除使用髓核钳将其且处于,存在的融椎间盘内残余髓核组织采用温等离子射频消除,椎间孔及侧隐窝狭窄者椎间孔的成形,可以通过切除部分上关节突或者清除邻近部位增生的黄韧带等实现,神经根腹侧的骨性压迫可用磨钻切除[2]。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止血,病灶若取出,开放椎间孔后出现硬膜囊自主博动,患者的自觉症状好转,则可完成手术,并将工作套管取出,缝合切口,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治疗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②疼痛创伤指标:手术前后采用VAS疼痛评分系统评估;③恢复情况指标:术后运动恢复情况;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选用SPSS 16.0软件包处理数据,()表示计量资料,率(%)表示计数资料,分别用独立样本t与卡方x2进行检验。当P<0.05时,代表数据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84.31±15.64)min、(37.58±6.30)ml、(13.67±5.29)h、(6.24±1.83)d,均优于对照组的(115.46±21.35)min、(295.82±45.27)ml、(21.46±8.24)h、(10.67±3.15)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运动恢复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比为(1.71±0.59)分、94.12%(31/34)、8.82%(3/34),均优于对照组的(3.25±0.86)分、79.41%(27/34)、23.53%(8/3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具体指腰椎中央椎管、神经根管、侧隐窝或者是椎间孔由于退行性病变,以致骨性或纤维结构形态与体积反常,单(多)平面的一处或数处管腔内径狭窄,导致神经根、马尾以及血管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3]。
在该病治疗方法中,常规开放手术减压并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应用最为普遍,优点为有彻底减压神经根管及侧隐窝作用,无需异体骨及人工骨,有助于植骨床与置入物密切接触。而缺点是操作多、创伤大、出血多,因此对于年老体弱的老年患者伤害较大。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微创治疗实现了传统开放椎间盘摘除术与内镜技术有机结合,在创口较小植入腔镜,在可视化操作下,减少椎管内干扰,可实现椎间盘摘除,降低手术难度,使椎管扩大成型,减少且避免了剥离肌肉、软组织、椎板及关节突操作,减少手术伤害,利于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创伤小、疼痛等症状缓解明显,并发症少,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可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张 磊. 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3):93-95.
孙 进,安树康,黄学良,等.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19(4):183-186.
张豪伟,刘帅,韦学昌,等.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 黑龙江医药,2019,32(2):464-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