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云高考﹄:一场太被需要又难以复制的模拟考
2020-03-19贺佳雯南方周末实习生任欢欣发自北京
南方周末记者 贺佳雯 南方周末实习生 任欢欣 发自北京
贵州省初三和高三年级已于3月16日开学。图为2020年3月11日,贵州省丹寨县第三中学,校园防疫人员在初三年级教室消毒。 新华社 ❘图
“仅仅从这次北京全市情况来看,市里几个区和远郊区县的主考能力就有差距。假如推广,会折射出发达地区和贫困落后地区在硬件技术条件和组织考试软实力上的差距。”
“严格来说此次考试如果是在学校里考,我未必能把所有题目写完。”
学校的课表里,原本没有体育课,但不少班主任提出加开一节。一位海淀区的高三班主任笑说,“没想到效率最高的网课是体育课。”
2020年3月6日17:00,严歌在家中的书桌前,拍下答题卡发给地理老师,关掉头顶45° 角的直播镜头。北京“云高考”的最后一场考试结束了。
“84天”,卧室墙上的高考倒计时牌写着。旁边还贴有标语:“疫情期间不放松,高考胜利属于我!”父亲说,门上的“考场”二字,高考结束前不揭下来了,“时时刻刻要有紧迫感”。
从3月3日起,北京市高三学生在线参加了这场新高考模拟考,人数五万余名。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高三开学时间迟迟未定,这场在线模拟考首开先河。
从备考、开考,再到阅卷,紧张的学生、焦虑的家长、沉着的老师……南方周末记者试图记录下这场特殊时期的特殊考试。它的背后,折射出的是2020年高三学生在疫情中焦灼的备考生态。
经历过17年前SARS时期高三备考的北京某中学副校长曾瑞淼,对南方周末记者对比今昔,说,“现在的(备考)条件好太多了,这届高三必定更出色。”
人手一台打印机
这场原定在2月25日开始的考试,推迟了一周。
2020年是北京施行新高考改革方案的第一年,考试科目和日程安排都与往年不一样。最明显的变化是,考试时间从2天变成了4天,根据每个考生选考的等级考科目,会有不同的日程安排。
而这场测试是对全新试题结构和考试日程的第一次模拟。学生和学校都对这次“适应性测试”十分看重。
不料,疫情打乱了节奏。
北京市教委一位人士透露,2月中旬市教委就开始研究是否要将这场考试改成在线统考的形式,不断有校长私下表示“太需要这场考试来警醒高三学生了”。
然而,在线考试面临一系列现实的技术问题,用什么平台? 那么多人同时上线会不会崩溃?
最终,北京市教委决定保留考试,但将主考权下放给区教委和学校。评分标准和细则由北京市教育考试院指导各区统一制定,但在线考试的具体操作模式和流程由各区制定大的原则,学校自主操作。各区统一组织或由各学校进行试卷评阅,再将各区考生成绩交由全市统一汇总。
考前一周,朝阳区教委组织了一次针对在线模拟高考的培训,各校校长参加,曾瑞淼也参加了那次培训。
曾瑞淼主管高三,其所在中学即将参加2020年高考的学生有94人,是这所学校首届高三毕业生,因此,每一个人的成绩都牵动他的心。
一回到学校,曾瑞淼就主持开了考务会,与老师商量先对学生家庭做次调研,摸清楚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包括家里能否提供单独隔离的考试环境,有没有打印机,考试期间家长能不能陪同监考等。
在曾瑞淼看来,最重要的就是打印机了,没有打印机,就无法使用纸质版答题卡、试卷。
结果并不理想,有二十多个家庭没有。但学校还是决定采取打印机实时打印纸质试卷的方式开考,“所有的环节,我们都尽量做到仿真。”曾瑞淼解释,高考试卷是纸质的,平时学生也习惯于边读题边画批。
于是,二十多名学生的家长们或现买打印机,或向亲戚借。疫情发生期间商场不开门,要买还只能网购。
曾瑞淼拟定了三种在线发收卷式,一是通过校园平台统一下发,二是通过邮箱群发,三是用微信群发,私信回传答题卡。
考前一天,其所在中学进行了多次在线发卷、收卷的模拟测试,但第一次就失败了,用校园平台模拟时,电脑卡顿不断。最终,老师和学生发现,还是通过微信更便捷、安全。
并非所有学校都要求高三学生必备打印机,各区各学校的在线考试实际上各出奇招。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的多所学校情况,朝阳区的学校基本上统一了网上下载、自行打印试卷的方式,而海淀区、房山区、密云区和怀柔区的学校采取的则是纯网上测试,昌平区则是以上两种方式供学校自行选取。
比较特殊的是丰台区,大多数学校要求家长提前一天到校取卷,最后一科考完后的第二天将答题卡送回学校。也有部分学校同时支持自取和下载打印两种方式。
自取方式还引发不少学生和家长对于公平性的质疑。怀柔区的高三学生姜唯就听闻丰台区有学生提前能看到试卷。
难以复制的考试
更受关注的是考试过程中的公平。有的学校选择了直播开考,有的学校选择家长监考,也有的学校为不影响学生发挥,允许学生进行无监督诚信考试。
无论是直播镜头监考,还是家长监考,对不少高三学生来说,都是这场在线考试中最“别扭”,但又无法避免的。
实际上,大多数高三学生都知道此时考试作弊没有意义。延迟开学已近一个月,这是他们上高三以来最长一段没有考试的日子。相比成绩,他们更担心“自己的手生了”。
为了在家里营造出严肃的考场气氛,学生和家长想尽办法。
姜唯平常上网课穿的都是居家服,考试时换上了校服。清空书桌,觉得利落不少。网上作答不需要涂答题卡。姜唯依然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规规矩矩填涂,也坚持不使用涂改带。
有意思的是,姜唯的母亲作为“监考官”,竭力还原高考考场。从进场开始就严格要求,站在卧室门口检查其“准考证”(以身份证和学生证替代)。提前十分钟入座等候发卷,颇有仪式感。
母亲一脸严肃,“要做就要做全套”,自己也不会拿手机进“考场”。
3月6日考完后,姜唯感觉如释重负,发了一条微博吐槽:“从语文到生物,难度系数成指数倍增长。”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此次考试的成绩,会为4月的模拟志愿填报提供参照。
事后回顾整个在线考过程,姜唯觉得最大的阻碍的确在于曾瑞淼考前所顾虑的“非纸质试卷”。做语文阅读和英语阅读时无法批注,会受到影响;做化学题,在电脑和纸质试卷上也完全不同。
涉及公平性的还有考试时长。包括姜唯在内,不少考生都表示考试时间无形中延长了。为保证在线试卷能顺利下发,有的学校甚至提前30分钟开始下发试卷。虽然不允许答题,但考生已经在心里解出了前几题的答案。收卷时,又给了充分的上传答题卡时间,不像“线下考那么严”。
“严格来说此次考试如果是在学校里考,我未必能把所有题目写完。”姜唯坦承。
即便顺利完成,这也注定是一场难以被复制的“云高考”。
一位多年从事高考研究的北京市教科院专家分析,“仅仅从这次北京全市情况来看,市里几个区和远郊区县的主考能力就有差距。假如推广,会折射出发达地区和贫困落后地区在硬件技术条件和组织考试软实力上的差距。”
北京“云高考”结束第二天,位于疫情中心的武汉市,高三学生也在家中完成一次“不见面”的全市统考——这次考试与高考日程一样,连考两天。
几天后,3月12日,深圳也采取几乎同样的高三在线考试,参加考试的人数和北京相似,也是5万余人。
“效率最高的网课是体育课”
“云高考”还有另一层意义——检验疫情期间自主学习的成果。
疫情期间,几乎所有学生的学习都主要依靠网课和自主复习,常见的情况是,起初两三天的新鲜感一过,学生的专注力就急剧下降。
高三的形势更严峻。有些学校为了加强对高三学生学习时间的管控,排的网课是高一高二的两倍。原本就在超负荷运转的高三学生,“有时到下午都开始流眼泪了。”姜唯说,“而且作业几乎都是电子版,每天不光要盯着屏幕看,还要盯着屏幕写作业。”在线做作业不方便画批,读题时往往更需要提高专注力,“瞪大双眼看仔细了”。
难以互动因而网课效率低下,是几乎所有高三老师的共识。过往的教学经验里,对外经贸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老师谷妍峰往往通过学生的一个眼神,就能知道“他有没有听懂”。视频上课,这项“特技”无从施展。
“往往越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越不敢说自己没听懂。”谷妍峰很着急,只能通过更频繁的提问来检验课堂教学成果。然而,一问一答,有时甚至由于网络卡顿等技术问题延迟,效率不高。
姜唯唏嘘,那天上着英语课,老师隔着屏幕,急哭了。
英语网课是全年级一起上的大课,整个年级的英语老师按日分工,轮换上课。形式是老师面向所有同学,但老师见不到学生的脸。
第三次轮换,才轮到姜唯的英语老师。老师讲课时,尝试与同学互动,让自己班的一个同学回答一道语法知识题。不料,那位同学刚支支吾吾憋出一句话,老师就开始对着镜头抹眼泪,哽咽着说太想念学生了。
“自己教的孩子自己了解,(靠)你们在家自主(学习),可能不如在学校我来督促的效果好。”英语老师很着急,“高考竞争蛮大的,再加上我们不太自律,又是郊区县(学校),可能更没什么优势。”
这堂课的结果是,老师哭,学生也哭了起来。
着急的人很多。停课期间,不少高中校长都在坚持做一件事,每天给高三学生写下一些激励的话。高三班主任每周都在线开班会,给学生做思想工作。还有不少学校,专门为家长开设家庭辅导咨询。
如果学生们自律能力不佳,老师唯一能“指望”的就是家长。谷妍峰笑称家长是自己的“卧底”,并表示学生们也知情。
姜唯的妈妈能清楚背出女儿每天的课程表,还在每次开课前提醒她做好课前准备,同时要负责检查作业。每天早晨六点,还把女儿叫醒,在家一起做操。
除了能“坐得住”,很多学校还要高三学生“动起来”,建议他们居家也要有体育活动。谷妍峰提醒高三学生要预防不安腿综合征。“别让自己在家待久了浑身难受,胳膊腿,说不明白的不舒服。”
一位海淀区的高三班主任笑说,“没想到效率最高的网课是体育课。”
学校的课表里,原本没有体育课,但不少班主任提出加开一节——哪怕是让老师带着学生跳操“蹦跶几下”。起初,学生对着视频还很扭捏,不久就当作一种发泄压力的方式,有的家长也会参与进来。
高三学生、家长、老师们,都在最后“逼自己一把”。
17年前SARS,高考反而提前了
新冠疫情暴发后,高考时间持续成为讨论对象。上了点年纪的教育界人士,总会回忆起17年前SARS时期的高考。
那一次不仅没有延迟,开考时间反倒从7月7日提前到6月7日。
考试日子是在两年前的2001年就确定下来的,提前的原因是7月气温偏高,自然灾害如南方大水频发等,均影响考生复习、应考和阅卷工作。2003年的SARS疫情,没有改变这个早早定好的时间。
曾瑞淼那年是北京长辛店铁路中学的高三老师,他至今还记得清楚——校门口拉起了一条警戒线,每到周五,老师和家长都戴着口罩到此,隔着警戒线,老师给家长发一周的复习资料,下一周再由家长带回完成的卷子给老师们批改。
如此坚持了一个多月,直到2003年5月上旬才返校上课,6月就高考了。“没什么问题,我们的学生依然正常发挥。”曾瑞淼回忆道。
对于今年的高考时间,教育部一直未明确表态,只表示会根据疫情变化,作出相关研究对策。
再到2月28日,教育部明确,疫情控制住的前提下,可以让高三和初三提前开学,“原则上,高三年级省域同步开学”,即同一省域内的高中应同步开学。
事实上,各地教育部门早已按捺不住。此前一天,贵州省就通知,鉴于贵州地区的疫情已经得到控制,连续多日感染人数为零,确定初三和高三的开学时间在3月16日。
教育部一松口,多省份相继发布了“高三开学预告”。
2月28日当天,青海省通知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在3月9日至13日之间开学复课。3月7日,山西省委召开专题会议,决定全省高三按照3月25日开学做准备。
两天后,3月9日,青海省第一批144所普通高中和中职学生已经重返校园。
受疫情影响动荡的高三,让一些高校招生办人士担忧,不知“这届高三学生源质量会否因此整体下降”。
对外经贸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国雄认为这种担心没有必要。在他看来,任何时候,学生的素质都会存在一定差异。受疫情的影响,这种差异可能会变得更大。
“或许通过疫情这部人生大教材,学生的价值观和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全面提升,生源质量有更优秀的可能性。”刘国雄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严歌、曾瑞淼、姜唯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