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人艰难复工路

2020-03-19刘诗洋

南方周末 2020-03-19
关键词:赵磊鄂州群里

南方周末记者 刘诗洋

各地政府陆续为打工者提供返工服务,但湖北鄂州的打工者仍在为走出家门而努力。 IC Photo ❘图

作为疫情曾经最严重的区域,大量健康湖北人的复工复产,仍远远落后于全国。

17日深夜,一份湖北省防控指挥部的红头文件流出,指挥部终于明确要求,对省内低、中风险地区人员流动,仅查验绿码,测温正常即予放行。

“真正会坐吃山空的还不是我们,在农村,还有很多人也不怎么上网,他们才是最难的。”

2020年3月17日上午,当各地援助武汉的医疗队陆续撤离时,周丽霞正在80公里外鄂州的家里盯着手机。

有人在“鄂州人返工群”里发出一段录音,一个急于复工的鄂州女孩在电话里质问当地防疫部门:“你觉得我是谁,单位凭什么派专车来接我一个普通员工?”

这条录音,很快在微信群里疯转,人们还自发为其制作了字幕,以小视频的形式发到了微博和抖音。

援汉医疗队在这一天撤离,标志着湖北疫情正式进入转折期。官方数据显示,自3月5日以来,除武汉外的其他16个市州已连续12天未出现新增病例。

湖北不再是最危险的地方,但作为疫情曾经最严重的区域,大量健康湖北人的复工复产,仍远远落后于全国。

湖北省防疫指挥部曾在3月8日发文称,除武汉外,各州市自3月10日后,不延迟复工复产时间。这则通知给许多健康的湖北人带来希望。

过去五天,仅南方周末记者从3月初开始陆续加入的9个“湖北复工群”中,就有上千人每天在讨论如何才能返岗工作。

这可能是他们人生最艰难的一次旅程。

如何踏出家门

在3月17日上午那段通话录音在网上疯传之前,为了能尽快去深圳复工,周丽霞已经连续打了好几天类似的电话。她联系了几个同样急着外出复工的朋友,建了那个“鄂州人返工群”,很快就扩大到两百多人。

通过与群友的交流,她发现,大量湖北务工者最近都过着同一种生活:加各种复工群,到处打电话询问怎么出去。

最早拨出的电话都是打给社区的,在复工的“万里长征”路上,他们第一步要解决的是如何才能踏出自己家门。

自省防疫指挥部放出复工信号后,从3月13日开始,鄂州、黄石、孝感、随州、黄冈等多地陆续发出通知,对需要出省的人开放申请,采取“点对点,一站式”办法办理手续。

但这些号召复工的“精神纲领”,到了村庄、社区就几乎是白纸一张。家住黄冈的赵磊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黄冈市13日下午发的通知,他当时马上打电话给自己所在的社区,结果接电话的人告诉他,文件没说具体怎么申请,他们也不知道该办什么手续。

同样的遭遇很快在各个复工群里传播,由于缺乏实际操作标准,没人知道究竟该怎么办。

所幸各区、县、村的防疫指挥部的反应很快,此后又出了许多具体操作的通知。比如鄂州鄂城区14日就发文,规定所有滞留人员离鄂必须自备车辆,同时持有湖北“绿码”、社区盖章的健康承诺书。此外,对于返回省外的务工人员,文件要求“必须提交工作单位证明,目的地市区级指挥部(县区级政府)同意接收”。

细则刚出,周丽霞就马上打电话到社区,对方告诉她,凭借湖北绿码,社区就可以开健康承诺书,但要想去复工,就需要复工证明和同意接收证明。

周丽霞在深圳与人合伙开连锁咖啡店,一张复工证明倒是不难开。但仅此一项就难住了群里的很多人,在深圳一家手机店打工的陈小红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社区说复工证明必须要盖公章,但她老板说店里开不了这样的证明,因为公章就不在他手里。

周丽霞的幸运也没有持续多久。当她联系自己深圳住所的社区,想开一个接收证明时,对方却反问她“为什么要开这个证明,我们从没收到通知,社区没有权利也没有义务给你开这种证明”。

这是许多找社区开接收证明的湖北人的普遍遭遇。后来,周看到群里有人说复工证明和接收证明取其一即可,她就想先进行下一步,找车。

因为有关复工“精神”表示要“严控离鄂通道”,她联系到的私家车都走不了,运营车辆可以走,但要办理通行证。而能够办理通行证的基本要求,是这些车辆必须是由公司或社区所组织的。

这又成了另一道难关。在接下来几天里,周丽霞不停打电话,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车。她没办法让公司派车只接她一个人。这也是陈小红这样的普通打工者面对的巨大难题,她所在的手机店全部员工只有6人,她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和老板开口。

因为不能离开家,所有这些程序,人们只能打电话完成。几番联系下来,周丽霞终于发现了一个事实:如果要同时满足复工细则的所有规定,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首先,除了一些大企业之外,盖着公章的复工证明就是个难题。其次,根据群友反映和自己经历,目的地社区普遍表示,如果你是健康的,就自己来,不可能给湖北人开接收证明。

最后,即便你所有手续都齐了,也找不到车运自己出去。按照14日鄂州那份细则要求的“点对点”接送,一些社区要求人们在复工证明、接收证明上必须填车牌号。

也就是说,如果填不出一个车牌号,你把证明全搞到手,也统统没用。

“‘点对点这个说法就很笼统,怎么样都可以限制你。从黄冈到广州算不算点对点?”因为社区要求,车必须“点对点”从家直接到公司,赵磊也一直找不到车。

就像一场“文字游戏”,湖北复工者的命运就决定在各个地方对政策“精神”领悟多少。黄冈与鄂州隔江相望,最开始的复工政策几乎一模一样。但赵磊还是比周丽霞幸运些。他三天前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社区通知他,复工证明和接收证明选其一就可以,出省车辆只要能办下高速通行证就可以。

在此之前,各省复工都开启了“接人”模式,用工企业包车接人已不是新鲜事。但对于湖北人外出,各方面却始终保持谨慎。南方周末记者此前曾联系鄂州、黄冈,以及深圳的多家客运公司,对方均表示暂时没有承接运载湖北人出省的业务。

对于这个拥有一千多万外出务工者的劳务输出大省来说,他们的复工是眼下最难的事。在南方周末记者所在的9个微信群中,每天都有人询问出去的办法,有的群甚至24小时不停,一天下来有几千条留言。

通过这些群,周丽霞发现许多社区和村庄,在政策执行上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变通。事实上,最重要的是能证明他们健康的手续,比如绿码,很多湖北人都有,而除此之外的附加条款,只不过是在不断反证他们的健康。

鄂州细则执行严格,且没有变通余地。正因为如此,过去一周鄂州政府网的每条微博下面,几乎都是一片非议。

也许是听到了民意。在发布复工细则两天后,鄂州公布了一份复工返岗的包车指南,里面登载8个客运公司的包车电话。但周丽霞联系后发现,需要的手续仍没有放宽,而且这些大巴也还在等通行证,无法给出上路时间。

据她在各个群里观察,被政策限制走不了的,仅在鄂州就已经有三四千人。3月16日,已经四处询问好几天的周丽霞几近崩溃,她在电话里情绪激动地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我们和你们一样都是健康人,为什么要这样难为?(他们)就是在踢皮球,根本就怕担责任,根本就是不想放我们走!”

幸运之夜

在绝望中度过四天后,3月17日,随着援汉医疗队的撤离,“复工群”里人们的激动情绪也到了最高点。

那天中午,那段鄂州女孩与防疫指挥部门吵架录音,成为情绪的导火索。人们在各种社交平台上接力传递,还有人提出要众筹买热搜,想让更多人看到鄂州的窘境。在微信群里,不断有人分享各种投诉和举报电话,从省政府到中纪委。

这些已经被隔离五十多天的健康湖北人,希望得到外界的帮助,但大多数普通人遇到的还是冰冷的现实。

手机店打工妹陈小红已经两个月没有工资,她后来曾在微信上试探老板能不能帮她找车,结果老板再没回过消息。她自称打了很多电话投诉,只想让领导们知道,有许多人都做不到有关通知提出的要求。

3月17日这天,周丽霞终于有了收获。当天下午,她联系到广东鄂州商会,一位秘书告诉她,商会可以帮助安排办理复工手续,并和鄂州有关部门沟通,组织车辆“点对点”接送。

她马上将这个消息发到她所在的几个“返程群”里。很快,人们开始接龙报名,名单甚至传递到了周丽霞自己都不在的其他群里,短短几个小时,就有四五百人报名。

到晚上,有人突然在群里发出一份盖有公章的“返粤人员名单”。尽管没人知道名单的真假,但三百多位群友还是兴奋起来,纷纷查看有没自己的名字——这是他们早些时候在群里接龙填写过的。可惜,最后确定的名单总计不到两百人,有一半报名者被落下。

周丽霞显然不是唯一在联系商会的人,因为她自己都不知道这份名单的真假,也不知道筛选标准什么,群里很多人问她,她只能又翻出自己存的登记二维码给大家,结果好多人反馈“早登记过了”。

但这点希望却点亮了所有人。人们很快将焦点集中在如何报名上。同时,白天疯传于鄂州的那段录音似乎也获得了反馈。鄂州同城微博“鄂了个州”当晚在微博上称,录音领导已获知,在积极处理。并表示到20日左右,鄂州会变成低风险地区,到时候政策一定会有变动。

没有人能想到好运来得如此之快。第二天,群里有人开始陆续报告,前一天的商会名单属实,车站真的有车可以上,凭复工证明和健康绿码就可以按名单上车。很快,有人在群里贴出视频和照片,有人已经成功上车出发,向群里的各位说再见。

这个消息随后在18日上午引起轰动。“复工群”里的95后汪俊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他们社区,一上午不停有人申请要出去。他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激动,“每个社区都有一大批人,好像要冲出去一样”。

17日深夜,一份湖北省防控指挥部的红头文件流出,指挥部终于明确要求,对省内低、中风险地区人员流动,仅查验绿码,测温正常即予放行,不得要求另行提供健康证明、流动证明、流入地接收证明以及车辆通行证。

该文件还强调,对不予执行该规定的,影响复工复产和群众正常出行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被隔离的55天

外界可能很难理解这些湖北人迫切希望复工的心情。在过去55天里,为了防疫,数以万计的健康湖北人几乎完全不能出门,无论任何需求都靠社区负责配送。

对于1995年出生的汪俊来说,这大概会是一段难忘的记忆。在疫情发生前,汪俊在深圳一家旅游教育公司工作,主要内容是组织夏令营、假期班。

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刚开始自己每天在家干着急,之后联系了经营电商的同学,几个年轻人开始一起在线上做公益,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帮当地医院找物资,对接医疗用品,“好歹做点事”。

1月底的湖北,疫情正呈爆炸性增长。距离他家最近的医院,一个科室只有两个人管,医务人员不够,医疗器材也很缺乏,这样的现象又蔓延到社区,因为谁都没经历过这种管控,要把所有的人都管住很难实现,他后来又去社区做志愿者,帮忙分配物资,给各家送生活用品。

正是无数的汪俊,协助没有经验的社区,帮助湖北人走过了隔离这段路。周丽霞说,自己过去55天从没出过门,菜都是靠社区送上门再买。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觉得自己的情绪越来越不好,于是开始给政府提供的心理咨询打电话。

长时间足不出户,对人的心力是一种消磨。家住黄冈的赵磊这段时间新加了11个微信群,他说以前所有的群都是静音,现在几乎都打开了,因为平时太无聊了,什么消息都想看看。

大多数人仅关注到湖北受疫情的影响,却容易忽略那些身在湖北、一直保持健康的普通人究竟遭遇了什么。

与手机店的陈小红一样,过去两个月,周丽霞也没有任何收入。

从黄冈提前回到广东的赵磊,这几天一直在打听新工作。他原本是广东一家工厂的员工。但过去两个月,两口子都没工资。他们的房子刚买了一年,现在只能靠积蓄还房贷,有出没进。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些日子父母给过他一些钱,家里人倒没说什么,但他总觉有些难为情。

这些人原本都对2020年有很多规划。汪俊原本打算2020年换份工作,重新开始。赵磊想买一辆车。而陈小红原本打算过完年就告别五年的合租室友,她2019年交了一个男朋友,他们原本打算一起租房,看看今年底能不能结婚。

“真正会坐吃山空的还不是我们,在农村,还有好多农民工,很多人也不怎么上网,他们才是最难的。”陈小红说。汪俊也有这样的感觉,他在深圳的房子已经白交了两个月房租,但他还是觉得疫情是所有人的事,只希望接下来外界不要对湖北人有偏见。

眼下,随着湖北逐渐解封,这些普通人的命运也各不相同,赵磊因为社区的灵活执法而提前离开,周丽霞则因为积极联系商会的缘故,坐上了3月18日鄂州开出的第一批车。汪俊也在当天上午办好手续,准备安顿好了再离开。

但在南方周末记者进入的9个“复工群”里,仍有大量的务工者在等待。陈小红就是其中之一,她家在农村,赶到市里坐车并不容易,上午打电话去村里询问,对方告诉她先留下信息,有车了再通知。

“复工群”里依然热闹,但与此前相比,少了几分抱怨,人们又开始询问哪里有车,怎么报名。南方周末记者此前曾以务工者身份,致电湖北多地的疫情指挥部,询问政策何时会进一步放宽,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以上面文件为准,时间说不好。

猜你喜欢

赵磊鄂州群里
是不是连我也隐藏雾的背后
奶茶群里戏精多
《囍》
登鄂州江上观音阁
书法《竹枝词》
前夫债主找上门, 离婚女子猝不及防
金主爸爸的炫酷
买奶茶
人兽表演
赵学敏书法作品元稹《鄂州寓馆严涧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