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信订阅号个人版的混合式学习研究

2020-03-19杜国标

职业·中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习支持服务混合式学习移动学习

杜国标

摘 要:混合式学习是一种试图寻找既能发挥网络学习的优势,同时又能获得最高效率而投入最低的学习方式。有分析认为混合式学习模式将成为中职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有效方式。如何低成本、高效率地进行混合式学习,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实际,探索开展基于微信订阅号个人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可行性,研究从平台服务、资源建设、环境支持、行为控制四个维度来构建混合式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并通过对照实验开展实证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订阅号 移动学习 混合式学习 学习支持服务

课 题:本文系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2016年度单位申报类专项课题《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移动学习平台开发与教学研究》(立项号:162832893)研究成果。

刘延东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实现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随着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不断演进,混合式学习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改革和对e-Learning反思后变革的融合点,是在考虑现有教学资源、经济效益等方面上,将Blended Learning作为变革原有传统教学方式的切入点。混合式学习试图寻找既能发挥网络学习的优势,同时又能获得最高的效率而投入最低的学习方式。微信订阅号是腾讯公司推出的自媒体平台,其个人版具有信息聚合、订阅推送和自动回复响应等功能,教师可以免费试用该平台为学生构建移动学习平台,完成在线学习功能,可与课堂面授相结合,实现混合式学习模式。笔者根据混合式学习的特点,以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为例,开展了基于微信订阅号个人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构建与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基于微信订阅号个人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内涵

混合式学习是在网络学习中将多种信息技术、学习技巧、学习内容、学习媒体和学习环境相互交叉和融合,为达成最佳的学习目标,以最合适的学习方式、正确的时间、恰当的学习技术,将正确的知识及技能传递给所有人。混合式主要是指面对面方式与师生远程方式的混合。本文的基于微信订阅号的混合式学习是指综合各种不同学习活动的学习方式,是面对面的课堂学习和基于订阅号的移动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教与学的方式。强调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基本形式是师生面对面教学与学生在线移动学习的有机结合。核心思想是遵从施拉姆的媒体选择定律,通过选择“恰当媒体”,即教师利用微信订阅号构建移动学习平台,将数字资源通过移动学习方式呈现给学生,通过对学生学习风格和水平特征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和实际环境综合评估,充分结合课堂教学中师生面对面交互和基于移动学习模式两者优势并实现互补,以实现最小的可能成本达到学生认知的最佳效果。

二、基于微信订阅号个人版的混合式学习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教育的兴起,网络教学平台向移动学习平台的转化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移动学习与传统教育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移动学习越来越被青睐,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学习、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等等,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容易分散学习注意力,无法像在教室中一樣持续沉浸于学习当中;由于学习过程是人机交互的过程,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导致情感体验的缺失;学习行为难以控制等等。因而,真正效果如何有待检验。而混合式学习,正是发挥移动学习的优势,克服移动学习缺陷的较好方法。混合式学习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课堂面授学习与移动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必将成为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方式。混合式学习的基本形式是网络学习与传统教学的结合,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结合。它通过“混合”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混合式学习模式也通过对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各种学习资源的优化和整合,能够使学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符合了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和初衷。

三、基于微信订阅号个人版的混合式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

基于微信订阅号个人版的混合式学习支持服务是指以主讲教师个人通过基于订阅号的移动学习平台和课堂面对面互动讲授,为学生提供的双向交流的支持服务总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促进学习质量和效果的提升。学习支持主要形式为提供移动学习资源、在线答疑、在线研讨和交流、构造协作学习。基于微信订阅号个人版的混合式学习支持服务,包含平台服务、数字资源服务、环境支持服务、行为控制服务等四个维度,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通过收集学习过程的丰富数据,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支持。

1.学习平台服务

从微信公众平台功能入手,搭建基于微信订阅号的“教、学、做”一体化移动学习平台,强化学习资源推送、学习过程跟踪、互动应答、学习评价等功能,最终构建一个泛在、强交互、重体验的移动学习环境。平台服务最主要的两个功能是消息推送和互动应答。消息推送,主要以多图文消息的组合,内容包含“一篇心灵鸡汤”类、思辨哲理类文章坚守思想教育阵地;一篇教学内容相关微课视频、练习等;一篇与学生相关的校园新闻,引起学生的点击欲望。通过对自动回复功能预设信息与关键字内容设计,尤其是将关键字内容设置为重要的教学概念与问题,学生在订阅号聊天窗口中,输入关键字就能获得预设信息,提高互动性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的有效性。

2.学习资源服务

以学生为核心,将专业知识教学作为目标开展课程设计,深入研究学生的需求,整合现有校内外教育资源、开发建设与教师课程相配套的数字资源。在资源设计上符合碎片化学习要求,时间控制在3~5分钟以内;资源形式主要是微课视频、图文信息,订阅号里都由任课教师整合好。

3.环境支持服务

包含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线下环境就是课堂教室或实训室硬件环境,尽量争取配备多媒体的教室或实训室作为教学场地。线上主要是任课教师要以符合学生的使用习惯为导向,学生创建基于移动交互学习的情境体验,通过加大内容更新、助学促学信息的推送频率,将线上活动与现实课堂教学环境对接,提升学生与平台、资源、教师之间的黏合度和交互体验,从而使移动社交技术、协作学习活动和微信订阅号资源推送下的独立学习整合为更加连续的学习过程。

4.行为控制服务

由于移动学习很容易被外界打扰而中断学习,教师必须制定学习行为控制策略来帮助学生消除其可能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行为控制策略主要通过跟踪督查和测试评价来实现,通过互动来监控学习情况,如教师课后定向发送问题让学生解答,课堂现场抽查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与课堂表现、课堂检测作为形成性评价,并与其他的考核手段结合形成总结性评价。

四、基于微信订阅号的混合式学习实施过程

实施过程包括制订行动计划,制作、整合资源,消息推送,跟踪与辅导,线上学习与线下课堂对接,课堂教学、回炉再学习这几个过程,具体过程如图2所示。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依然包含课堂授课、任务演示和小组协作完成项目任务和作品或作业提交等这几项,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是更注重线上学习活动对课堂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混合式学习的实施策略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再结合项目教学法,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理实一体化的方法开展,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小组协作。二是学生利用微信订阅号开展自主移动学习、在线提交作业,并利用该平台进行课后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

五、应用效果实证调查研究

1.实验对象和方法

对象的纳入标准:笔者任教的平行班级15网络1班和2班学生,拥有智能手机并能通过手机熟练使用微信,愿意关注微信订阅号,接受移动学习并开展效果评估与满意度调查。依据行政分班和自愿原则,2019年2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分别选取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师先讲授后学生练习方式;实验班采取基于订阅号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对照组:15网络1班学生男30例,女10例;年龄19~21岁,平均20.36岁;文化程度均为中职三年级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观察组:15网络2班学生男30例,女10例;年龄19~21岁,平均年龄20.28岁。两组对象涉及所学专业相同、样本数量相同、学情相似,教学课程相同、平行班同一教师授课。两组对象在年龄、性别、专业、学情、成绩分布等一般资料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2.评价方法

评价包含对学生的课程学业成绩评价和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评价。学业成绩评价采用标准化考试,使用等级制,优秀(85~100分)、良好(70~84分)、合格(60~69分)、不合格(<60分)。满意度评价,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法,含师德师风、教学环境构建、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课堂教学方法运用、师生交流互动等5大类20小点,每小点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五个等级评价(对应分值为5、4、3、2、1),总分为100分,分为5个等级,即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80~89分)、一般(60~79分)、不满意(40~59分)、很不满意(<40分)。调查由教研组统一手工面对面地问卷调查,现场回收。

3.數据统计分析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方差分析处理,采用χ2检验,置信区间为95%,检验水准α=0.05。学业成绩总体数据分析见表1,满意度调查数据具体分析见表2。这两组数据分析表表明,对两组对象实施的不同方式,结果具有显著差异,实验组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尤其是实验组优秀率为57.50%而对照组只有30.00%,满意度调查中非常满意的比率观察组为82.52%优于对照组的4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

六、小结

笔者创建了微信订阅号(思睿观通教学),开设了传道、授业、解惑三大主栏目,包含修身养性、微视课堂、疑难解答等子栏目,构建了“教、学、做”一体化的移动学习平台,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情感支持,使微信订阅号平台支撑下的课程学习能更好地实现知识信息的制作、传输、获取、接纳与传播,在规范学习认知和行为规范的同时,丰富学习体验。在教学实践过中充分结合了微信订阅号的移动学习和理实一体化课堂的优势,强化了面对面和在线互动交流,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提升了学习体验度,增进了学生间相互合作的责任心与学习深度,使各层次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最适合的时间和空间得以展开,为学生预习、复习课堂知识提供有效的途径,快速达成教师既定的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罗祎晟.基于混合学习的《文献检索》综合性检索设计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1).

[2]朱亚梅,章守明.基于微信公众号平台"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2018(11).

[3]任杰,徐树新.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内蒙古包头地区图书馆的调查[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8).

[4]林涛.移动学习在企业员工培训中的应用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4(18).

[5]于志昊.混合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索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6]李健欣,温聪源,李文秀.应用型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广东金融学院《国际贸易地理》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23).

[7]刘赟,刘智超,王波.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的探究[J].电子世界,2014(10).

[8]曹培杰.未来学校变革:国际经验与案例研究[J].教育科学文摘,2018(11).

[9]曹培杰.未来教师的三种能力:读懂学生、重组课程、联结世界[J].人民教育,2017(Z3).

[10]山峰,檀晓红,薛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型学习实证研究——以“数据结构公众平台”为例[J].开放教育研究,2015(1).

(作者单位:嘉兴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学习支持服务混合式学习移动学习
混合式学习中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设计与研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混合式教学法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混合式教师培训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探析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
浅谈远程非学历教育如何做好学习支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