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现代主义建筑对中国建筑设计之本源影响
——以70 年代生建筑师为例

2020-03-19李高梅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0年2期
关键词:李虎现代主义光影

李高梅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

郝佳玥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本科在读

刘 超(通讯作者) 河北工程大学校党委宣传部科长、硕士研究生

1 背景

现代主义大师柯布西耶、密斯等对建筑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建筑赞誉不断。我国建筑师开始对现代主义进行实践,在空间意向上模仿已建成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涌现出一批优秀建筑师开展现代主义建筑实践。但彼时中国处于快速建设时期,建筑渐渐甘于沦陷为大生产体系的一部分,建筑“趋同化”现象日益加剧。

作为70 年代生建筑师,其成长于中国对外开放并积极吸收海外优秀文化的时代,留学在这一时期开始普及。不同于第一批建筑师,彼时建筑学作为全新学科被引入中国,其建筑思想深受西方影响;亦不同于其上一代建筑师,亲历文化大革命对学术的影响,背负社会责任走上舞台;其身上无政治束缚,不为个人英雄主义捆绑,摆脱思想教条,建筑设计更加灵活;其生活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设趋于饱和时代,不必急于承担建设责任,有更多闲暇时间考量建筑应以何种姿态与时代产生共鸣。

2 建筑之本——实用

现代主义建筑问世的根本原因为解决问题,70 年代生建筑师学习现代主义精髓,不再单纯追求形式美,更加关注对光与空间以及基于需求选择建构形式与建筑材料。建筑师强调个性,其建筑气质不同,但核心关注点又极其相似—对建筑本身的关注远超形式。从某种程度来讲,70 年代生建筑师成为建筑界中坚力量,现代主义建筑才真正登上中国舞台。

2.1 光影——建筑的灵魂

董功专注于研究自然光与空间的关系,探究光线之于建筑精神层面意义。长期接触空间影像使董功学术研究聚焦于自然光线,以照片与速写形式记录光。立足光影审视建筑,其维度变得饱满。

在他的海边图书馆,不同时刻阅览室呈现不同光影效果,其东向朝海无遮挡,直射光会在日出时照进来。阅览空间下面是玻璃转门,上面是玻璃砖,玻璃砖界面能使自然光线于曲面屋顶泛光,产生一种过滤后抓住空气的光感,在清晨其呈现金黄色,在屋顶上形成光斑[1]。10:00 前后太阳绕到南侧,直射光改为均匀稳定漫射光。屋顶阵列排布小光筒,13:00—16:00 会有瞬间小光斑从这里穿透,由西向东游移,洒下随时间缓慢移动的光影(见图1)。再过些时间,落日余晖从西侧缓至,洋洋洒洒地落在室外平台,将紧邻室内地板扫亮。

活动室有2 个主要光源入口:东向天窗与西侧高窗,早晨东边光线为暖,西边天光为冷,下午反之,该空间任一时刻冷暖光并存。上部泛着冷色天光,清冷的靛蓝色映衬到混凝土墙面上,中部是冷暖双色反差,下部墙体反射到木地板的色泽温暖柔和,活动室为暖橙色与青苔蓝对比共存(见图2)。

三联图书馆为董功将光发挥到极致的建筑。馆内任一空间均对光进行灵活运用,不同功能空间中光影表达不同。对该图书馆,董功根据各个空间功能与意境,对光进入方式进行设定,完美阐述光与空间关系。由于光的存在,建筑脱离“可丈量”束缚呈现为“无限可能”状态。建筑是静止状态,建筑材料、窗、家具为固定形式,但光可以随着时间流动,使之光影丰富、冷暖交替、色彩变幻。

图1 光筒引入光线

图2 冷暖光并存

2.2 空间——建筑的主导

现代主义认为,空间为建筑主角,建筑艺术处理重点应从平面与立面构图转到空间与体量的总体构图方面[2];李虎理念“空间最主要,其他都是可以变化的”显然是受现代主义影响。

沙丘美术馆位于秦皇岛海边,孩子们于沙滩上挖出一个个“洞穴城堡”,创造属于自己的童年记忆。建筑师由此得到启发,于沙丘下挖出一座类似细胞结构、造型各异又层层递进的美术馆。洞口向内看上去黑暗异常,经由洞口穿过一段“隧道”来到门厅,幽暗氛围立刻被暖黄色光所取代,适宜高度与连续曲面屋顶、墙壁给人亲切感,与入口处形成强烈对比;展厅面积、顶部高度、天窗形式不同,使空间氛围营造产生多变性。不同于室内展厅顶部采光与空间强烈竖向垂直感,靠海边3 个展厅的落地窗直面大海,视野瞬间被引导到几十米开外的宽阔海面,空间感受转为水平延伸感(见图3)。

李虎注重空间趣味性与戏剧化,一座从外面看“消失”的美术馆,其内部极度丰富有趣。为追求空间,每一个房间功能都在不断修改。在其间行进犹如在迷宫中探险,建筑师没有对游客流线进行统一规划,在哪一时刻感受何种景象,全凭由自己在7 个室内展厅和3 个室外展厅去探索。这里,空间具有流动性,在其间来回穿梭,可感受到光影亮暗不断变化。

李虎的建筑实践具有明显的现代主义特征,《应力》一书序言中说:“OPEN 的基本信仰与价值观,依循以柯布为首的现代主义痕迹。”[3]李虎所延续的现代主义绝不仅仅为形式,对空间的追求是其建筑出发点,其从建筑内部向外部思考,空间丰富度、光影明暗变化、人与人相遇是其着重考虑的问题。部分建筑师设计建筑复杂性,其结果往往为形式复杂、浓厚堆砌感,但李虎驾驭空间复杂。

图3 室外展厅水平延伸感

2.3 建构——建筑的“在地”

现代主义建筑注重建筑材料本身质感与结构所创造出来的特殊形体感以及在空间意识上的艺术表现[4]。华黎致力于从建构角度将建筑植入,“在地”一直是其在建筑设计中追求的理念,环境与建构是其进行建筑营造的重要因素。建构是建筑本质出发点,发现和呈现建造的痕迹成为华黎建筑的一个基本属性[5]。广义的建构,是指施工大样或整个施工如何进行。但其之于建筑师,指对建筑更深层次的考究,运用传统与实用处理手法,使建筑充满趣味性,加入更多思考,表现建筑材料的特性。

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位于云南省高黎贡山下,建构从地域性出发,制作的手工纸自然、环保与无污染,因而博物馆也应是友善、绿色与可降解的。当地有丰富的木材资源以及传统木构技术,木材顺理成章成为建材的不二选择。华黎非常注重建构过程,在基地外墙火山石里灌注水泥,在柱子上开榫卯连接口,在楼楞上开燕尾榫,一边建造一边修改与完善;由于台阶处图纸与现场不符,采取石头出挑方式解决,屋面上铺设防水卷材质量不佳,霜冻致其开裂,便改用锌皮;檐口处理存在问题,雨季有水倒流,于是决定加檐沟取代无组织排水。墙面采用当地杉木,屋顶采用当地竹子,地面与基础采用当地火山岩,一木一料全是当地材料,该建筑完全属于这里(见图4)。

现代主义在设计上注重发挥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之性能特点,华黎因其建筑与场地关联紧密、材料选取结合环境、从建构角度将建筑植入场地而获得“在地建筑师”称号。建构为考量指标之一,强调建构的建筑充满丰富感与立体感,建构的考究往往会赋予建筑物质性与文化性。

图4 杉木墙面与竹子屋顶

3 结语

海边图书馆、沙丘美术馆与造纸博物馆均属文化建筑,董功注重建筑要素,将光影引入建筑,使建筑成为永恒精神性表达;李虎强调空间感受,注重建筑空间复杂而非形式复杂;华黎关注建构形式,将建筑有效地植入场地。其出发点不尽相同,究其本源为建筑所处环境不同,其需要侧重解决的问题亦不同,正因不同,才印证现代主义核心—立足建筑本身,从解决问题入手。

中国城市化建设成效显著,成批钢筋混凝土大楼拔地而起,早已满足了人们最基本的使用功能需求。当下建筑更关注其本身:空间、光、建构与材料,即现代主义建筑追求的“建筑本体论”。正是70 年代生建筑师的实践与坚持,中国建筑形式日渐多样,关注地域性与文化性,真正探究人在内部空间的感受,建筑以一种新的活力重新呈现。70 年代生建筑师实践,引领建筑界大方向,其建筑行为正以一种燎原之势带动中国建筑发展,中国建筑即将进入最好时代。

猜你喜欢

李虎现代主义光影
体育教学设计中“五点法”的分析与实践
PHOTO FINISH光影
光影
“拼命三郎”李虎
光影之下
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现代主义多元阐释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光影
谈波特作品中的现代主义主题
菜园子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