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图学课程改革研究
2020-03-19栾英艳
栾英艳, 王 迎, 何 蕊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2017年2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提出了工程教育改革要围绕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开展,并给出了具体建设目标[1]。随后形成了“复旦共识”,指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2];2017年4月,教育部给出了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既“天大行动”,明确了探索建立工科发展新范式和问技术发展改革内容,更新工程人才知识体系的行动方向[3]。国家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施“一带一路”、“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对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对于整个高等教育而言,工程图学课程是所有工科学生的技术基础课,是机械类学生的核心课程,也是工科教育的基础,引领学生学会用“工程语言”来描述设计思想,建立设计的概念,知晓创新设计的含义等等。因此,要适应国家“新工科”人才培养计划要求,作为工程图学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对课程进行改革,并付诸实践。文中阐述了在新工科背景下对工程图学课程所做的教学改革。
1 “新”课程改革方案建立
经过几年的探讨和研究,新工科的理念逐步清晰,内涵不断深化,已经从理论探讨进入到具体操作阶段[4]。在这一背景下,哈尔滨工业大学提出了“面向专业,对课程进行供给侧改革”的教改方针,借助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契机,紧扣“天大行动”的行动目标,以“新工科”的“新”字为目标,强调人才培养上建立新理念,教学设计上有新结构,教学方法上运用新模式,教学评价采用新标准,课程架构实行新体系。运用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对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法、教学资源等开展了全方位的教学改革与建设。
1.1 问技术发展进行教学内容改革
电子技术的发展,给工程设计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从最初的图板图纸绘图到计算机二维绘图,提升了设计精度,缩短了设计周期,进而又实现了三维数字化设计和数字化制造。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工程设计更是迈向“互联网+”时代,西门子公司两年前就推出了实时设计APP,使设计、制造、安装能够实时沟通与协调。工程图学课程内容也随之进行了更新,全国各高校都在积极思考,出现了“面向产品设计全过程的课程改革”方案[5],有了“工程图学语言教学模式改革”的方案[6],都在努力对课程结构和内容进行调整,以适应新时代工程设计发展的要求。
面向专业,以学生培养目标为中心,对课程内容进行供给侧改革,分析课程在培养规划中的作用和地位,重新定义课程目标,规划课程内容,提出了“重能力培养、重创新意识建立、与工程设计相结合”的教学目标。在内容设置上重点加强计算机绘图、三维数字建模、徒手绘图能力,依此调整课程内容,重构课程结构,提出了“以项目设计引领课程进程”的课程改革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架构框图
传统工程图学注重产品视图表达,学生学习过程中始终以形体表达为中心,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现将“设计与制造一体化”的思想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给学生充分自主的思考空间,建立“工程图即是设计思想的体现”的理念,通过自主设计,用图表达设计思想,在设计过程中学习工程图学理论。如相贯线、截交线等教学难点问题通过构型设计和三维建模得到了很好地解决。课程内容以模块形式,融入在项目设计之中,旨在通过课程的学习不仅要学会“工程语言”的使用,还要培养主动思考及探究问题的能力,积极主动寻求解决问题方法3个目标。
1.2 问学生志趣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对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认同感较低,渴望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这是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创新意识的有利要素。同时本课程所面对的低年级大学生又普遍存在依赖性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不够等情况[7]。因此,课程中需要把握学生特点,积极对教学模式进行变革,寻找适应学生志趣,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教学模式与手段。
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总结出“精略结合、研讨课堂、项目引领、场景模拟”多种教学手段联动的复合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大致分为投影理论,形体描述和工程应用 3个部分。精略是就讲授过程的详细程度而言,而对课程内容的要求是一致的。精讲理论与方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投影概念,建立明晰的空间概念,难点部分精讲作图方法,训练空间想象能力,提升空间思维能力;理论应用通过项目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如形体描述部分结合构型设计项目,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通过学生的设计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点,在课堂上开展研讨,针对问题进行讲解,这样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断完善设计的构型结构,描述准确性逐步提高,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图 2是学生构型设计的作品;工程应用部分对于没有工程认知的学生而言是个难点,通过产品设计项目引领,开展研讨课堂模式进行授课,让学生确认自己的设计者角色,明确设计与制造一体化的概念,教师通过学生的设计项目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工程问题,在设计进程中学习课程内容。同时,应用计算机三维建模,模拟零件、机器的加工、制造过程,多项手段并举,有机结合,将理论融于工程实践,引出设计与制造问题,使学生能够明晰理论的具体应用,学到了真正的工程理论,而不是碎片的知识点。
图2 构型设计作品
1.3 重创新能力的教学设计改革
教学设计注重创新设计能力培养,对每堂课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根据内容确定教学策略,包括确定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推进方式,课堂节奏如何把握等等。为每一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保证教学内容传授的同时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改革始终围绕学以致用进行设计,运用了以下3种教学设计。
(1) 精讲互动式。图3的教学设计相对简单,主要是针对基础理论的知识,课堂设置思考题,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循序渐进开展教学活动。本设计的重点是如何设置思考题,问题不只局限于知识点本身,要有引申。要求教师要把握课堂教学节奏,保证课堂围绕教学内容有序进行。
图3 讲授互动式教学设计
(2) 研讨课堂式。该教学设计相对复杂,主要用于理论应用方面,如构型设计、综合表达、测绘等等,教师要规划课堂研讨内容,掌控课堂节奏,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具体设计模型如图 4所示。这一设计的重点在课堂进程如何规划,结合实际设计研讨问题等。
图4 研讨堂教学设计
(3) 场景带入式。该设计主要针对课程与工程设计紧密结合的特点,让学生将自己定位为设计者去思考问题,重在使学生建立工程概念,考虑有关设计与制造的相关问题。教学设计要把握课程内容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关系,引导学生去思考,学习设计方法,工程描述手段。在实践活动中讲解理论问题,树立“工程图——设计——制造”密不可分的一体化设计意识。课前教师要将产品设计拆分为若干细部问题,逐步引导,按照先局部后整体的过程完成最终设计推进课堂进度。
1.4 学科融合
工程图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的绘图实践对课程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产品设计项目学习来推进课程进展,以大作业的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使学生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懂得工程图的作用,建立工程设计理念。
新工科要求学科之间的交融,工程图以机械设计为主线,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通过设计项目来逐步推动课程内容的学习。学生首先绘制设计草图,完善设计方案,再进行零件工作图和装配工作图的绘制,进而进行计算机三维建模,通过运动仿真检验零件结构的合理性,尺寸的协调性等等。产品设计项目使学生了解了设计的基本过程,懂得工程图的作用和工程图的内容与要求,知晓零件加工的工艺要求和零件结构的合理性等概念,同时也使学生清楚工程图学课程在相关专业中作用,项目学习教学模型框架如图5所示。
图5 项目学习教学模型
1.5 重能力培养进行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方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手段,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本次改革从完成度和目标达成度等方面实行考核,见表1。
表1 考核标准一览表
2 配合教学改革进行教学资源建设
2.1 教学改革需要辅助配套的教学资源建设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驱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开发教学网络,辅导助学系统软件,这套软件在校计算机绘图中心运行,供学生学习使用。
2.2 录制MOOC课程
在线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课外教学资源,如录制 MOOC课程,教学视频。其不仅为在校学生补充了教学资源,也为其他人员学习工程图学的相关内容提供了帮助。
2.3 设计学习项目
合理规划教学内容,保证课程目标的顺利实现。项目学习中的设计内容由学生完成,但教师需给定项目的设计条件,把握项目的基本难度,以保证学生能从设计项目中学到课程所要求的教学内容。还须保证能在授课进程中顺利完成教学内容,特组织教学团队进行调研,与专业教师沟通,收集相关资料,设计出不同的设计项目,随着课程的进展还在不断充实之中。
2.4 建设实验室
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图学部建设图学绘图实验室9间,配备计算机约 700台,均安装好了二维和三维绘图软件,为学生进行设计、绘图、建模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还建有模型展室 2间,帮助学生建立二维图形与空间形体之间的对应关系,增强空间思维能力。
3 教学改革实践及数据分析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能源学院、材料学院3个学院的学生,均完成同一类别的工程图学课程学习。借“卓越工程师计划”契机,在2015级机电学院开展产品设计项目、三维建模改革,期末同一考卷机电学院学生优秀率和平均成绩均高于其他2个学院的成绩,见表2。2016年,在3个学院同时推广了教改方案,并将考题难度加大,学生成绩差异明显缩小,见表3。通过对这2届学生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对指导教师进行回访中,普遍反映学生的设计能力、三维建模能力和及读图能力较往届学生有很大提高。
表2 2015级学生考核成绩分析表
表3 2016级学生考核成绩分析表
对于教学模式,选择同一教师的不同班级进行对比研究。其中一个班级采用新教改方案中的研讨课堂方式授课,运用构型设计、产品设计项目等推进教学进程,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结束后,新模式下学习的成绩要好于传统教学模式,这里不再赘述。学生对授课模式的认可度见表4~5和图6~7所示,其中表4是传统教学模式班级学生反馈结果,表5是教改模式班级学生调查反馈结果;图6和图7将2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明显看出学生对项目引领研讨型教学模式的认可度较高。另一方面,教师也感受到,新教改模式的课堂气氛活跃、自主学习程度要高于传统授课模式的班级,学生能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要更深刻。
表4 传统授课模式学生反馈表
表5 教改模式学生反馈表
图6 评价优秀比例对比图
图7 评价低分比例对比图
4 结 束 语
“新工科”对工程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不仅仅是在培养理念上的更新,重要的是要实现所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当今世界的人才需求。工程图学课程面向全体工科学生,是大学生最先接触的技术基础课,课程还承载着对学生建立工程概念的启蒙。本次课程改革注重学科交融,面向专业进行教学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图学课程质量的提升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设计能力,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融合创新能力。此次教学改革在教材建设,资源建设等方面学校都给予大力支持。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会随之变化,新技术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支撑条件,MOOC、SPOC、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等,教学改革也不拘泥于某一定式。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是根本目标,要不断改革,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