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助力乡村振兴的分析与思考
2020-03-19李娟
李 娟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8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这一战略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和历史性任务,不能照搬经验,也不能按照一成不变的思路求发展,要警惕“闭门造车”式调研,因此,乡村“智库”建设显得十分必要,是国家战略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内在动力。
一、调查研究是智库建设的所需所要
习近平总书记对调查研究工作高度重视,将调查研究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他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十九届一中全会也发出了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对调查研究的持续强调,一以贯之着调查研究思想,并始终坚持“调研开路”。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要注重提高新型智库自身建设的质量,积极推动新型智库建设,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而同时,调查研究是一个能够推动自我提升的大课堂。“调”在脚下,“研”在心中,在坚持学思践悟的道路上,真正实现走出去、引进来、用得上、做得好。
(一)调查研究是实现智库决策咨询能力的重要依据
在科学、正确的决策过程中,必须要贯彻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被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比喻成“十月怀胎”,科学决策被总书记形象地视为“一朝分娩”。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全党都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而忽视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不够,往往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领导意志脱离群众愿望,从而造成决策失误,使党的事业蒙受损失。”[1]实现正确的决策首先需要了解情况,然后再行制定政策。可以看出,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归宿。如果没有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就无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调查研究可以提高智库研究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这就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2]如果没有调查研究,就不会有研究的针对性,更不会有正确的决策。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缺乏调查研究的智库,是很难在针对性和精准性上产生真正有价值的决策咨询成果的。智库通过对党和政府重大决策内容与背景的深度认知,努力做好公共政策话语的转换工作,增强人民群众对重大决策的信任感和理解度。[3]因此,在提高智库研究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方面,必然需要我们在调查研究工作上狠下功夫。围绕党和政府的发展战略需求,时刻关注形势的新动态,政策的新变化,依据不同地域的发展状况,梳理清调研内容,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调研活动。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获得准确信息,发现新问题,重视老问题,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等梳理方式加以系统化,挖掘出内在规律,因地制宜地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
二、在调查研究中学思践悟
要脚踏实地,坚持在“学而思之、思而践之、践而悟之”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中,不断做出真功夫,真正做到在思考实践中成长担当、在担当作为中推动工作。
(一)要从“学而思之”入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新时代“学习”的概念已经渐入人心,其重要性也已不言自明。要坚持一边学习一边思考,不能浑浑噩噩、不清不楚,要在“学习”这个前提下做到“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在真学深学上下功夫,弄清“为何学、学什么、如何学”,这样才能提高“学”的质量,沉淀理想信念,筑牢思想根基,为“思而践”把准方向。
(二)要在“思而践之”发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其实就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要坚持一边思考一边实践。立足新形势下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将所学所思积极付诸实践,竭力推动工作与时俱进,做到知行合一,这样才能增强“践”的实效,为“践而悟”做好力量的汇聚。
(三)要以“践而悟之”提升
要坚持一边实践一边总结,在总结和反思中磨砺进步,不断提升做好本职工作的思维和能力。把新思想、新理论、新举措通过创新与实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把握“悟”的精髓,真正在学思践悟中彰显担当作为。
三、用好调研“绣花针”,体现“绣花功夫”
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做到“立时代潮流,发思想先声”,不断拿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成果,打造出“最强大脑”,推动智库建设走上快速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出决策之前,先来听他个八面来风,兼听各种意见,深入了解所面临问题的本质,找出其规律,谋而后断;一旦作出决议,在解决问题过程没有结束之前,不作主体更改。”[4]一方面,深入充分的调查研究,对广大群众的智慧通过梳理和加工,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解决问题和推动工作的“最佳方案”;另一方面,一项决策作出后,光靠从会议到会议、从文件到文件是万万不行的。要通过调查研究来推动工作,运用科学的方法,提供更加有效的对策建议。通过梳理加工,提纯转化,并采用定量分析、统计建模等数理方法,提高决策咨询的科学性,拿出更多的原创性成果。
(一)扎进痛点,突出“问题导向”
沉下心,俯下身,通过调查研究找准问题,找出办法。要从基层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尤其是那些积压年代长,矛盾最集中的地方入手,深入一线、掌握第一手详细资料,把握“真”问题。不能拍脑袋拍出来,也不能坐在办公室想出来,而是要“问题导向”,要为解决问题寻找办法。
(二)精准施针,做到“有的放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1]调查研究是发现、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方法的一个过程,其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是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办法,从而制定出有较强操作性的对策措施,在实招和实效上见真功夫。
(三)技术先行,提升调研效率
面对时代发展的日新月异,互联网不断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之中,调研工作也应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特别是在网络日益发展的大数据时代,可以轻松、便捷地收集到许多数据信息,数据信息更加及时,获取信息方式产生了很大改变,看到和听到的是海量丰富的信息,但这只是“冰山一角”,需要挖掘的是海量丰富信息背后的深层东西,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做到小中见大、平中见奇、见微知著。要进一步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调研方法,不断提高调研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