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提档升级 助力品质农业发展
2020-03-19刘银炜
文/ 刘银炜
同样种植西红柿,按照合作社标准化种植模式种植,投入少了,收入却翻了番儿;同样一棵韭菜,“挪”到了盆里,身价倍增,而菜农们精心培育的高端韭菜更是卖出了每公斤60元的高价……这一切,得益于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引领。近年来,寿光市文家街道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强化扶持服务,引导和促进合作社规范运行、创新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助力品质农业发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小农户迈向大农业
“看这西红柿长势,今年收入有保证了。”2019年11月3日,文家街道逢源村村民王金友的蔬菜大棚内,他和妻子正忙着给西红柿挂蔓整枝,半米高的西红柿棵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再过1个月,西红柿就能上市,这棚里2800棵苗预计能摘6000公斤,合作社每公斤10元收购,毛收入6万元。”王金友乐呵呵地算着账,他笑言,从西红柿苗刚入土,他就基本能算出这一季一个大棚的收入,如此胸有成竹,只因背后有一个名为“美丽春天”的蔬菜专业合作社。
来到逢源村村头的“美丽春天”蔬菜专业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理事长王金宝正在检测室内忙着检测蔬菜质量。“从我们联合社出去的所有蔬菜,全部统一标准化种植、统一检测、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保证蔬菜的品质。”王金宝认为,农村产业振兴,绝不能仅停留在增加农业的附加值,更应该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未来农业必将是以文化为内涵、以高新科技为支撑,现代农业与休闲农业并举的现代服务性的产业。所以,有着多年农业种植经验和农村工作经验的他与村“两委”共同努力,规划建设蔬菜专业联合社,集订单农业生产、旅游休闲体验、技术培训于一体,融合发展。
在合作社,标准化管理体系展板被摆放在显要位置,合作社300余名社员全部严格按照此标准种植,合作社自己研发制订了全新土壤修复技术、精准水肥技术、精准防风技术、全新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一系列措施提升了蔬菜的品质,合作社高于市场价收购社员产品,让社员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跟着合作社干,吃不了亏。”每位社员心中有一杆秤。
由此,合作社也创造了一个个“不可思议”:小小合作社拥有7项种植专利;一个65米长、11米宽的蔬菜大棚,3000公斤绿宝甜瓜,通过网络销售每公斤16元,一小时售完;合作社主打的“当夏金果”虽售价高达每公斤50 元,但仍供不应求……
在文家街道,像“美丽春天”这样的合作社还有不少。为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文家街道从实际出发,立足各村资源条件等因素,鼓励各村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品牌”等多种模式,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高集体收益,提升合作社规范化、精细化运作水平,实现了基层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互融共赢。
从规范提升到服务带动,农业品质提档升级
“预订一批盆栽韭菜,麻烦尽快发货。”“什么时间有空,见面洽谈下一步的合作计划。”……虽还没到韭菜的收获季节,但文家街道蔡家营西村党支部书记钟明已忙得不可开交,看着一份份订单、一条条想来洽谈合作的信息,钟明难掩激动之情。
“现在看来,当初的选择完全正确,做农业只要找到了市场空白,走出特色和差异化道路,不愁蔬菜高质卖不了高价。”蔡家营西村是一个以种植韭菜为主的传统农业村,如何让利润日益下跌的传统农业做出新意,钟明和村“两委”成员日思夜想,不断外出取经。最终,党支部引领成立合作社,流转土地建设韭菜种植基地,打造高端品牌绿色韭菜的提议在村民大会上一致通过。合作社起名为旭信蔬菜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韭菜种植大户+基地”的模式,精选了150亩土地,村里选拔出人品、信誉过硬的近200 名种植能手入社、采用“五统一”的标准化种植模式……只为打造一株高端品牌绿色韭菜。
“党支部引领,党员带头,村民积极参与,目前社员仍在不断增加。”钟明介绍,2018年冬,合作社培育的第一批喝中药、吃钙镁锌硒“保健品”的富硒韭菜一上市就受到认可,卖出了每公斤60元的高价。为进一步打开销路,在传统商超销售之外,合作社多方寻求合作,富硒韭菜通过电商走到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富硒韭菜的畅销,带动了蔡家营西村及周边多个村庄韭菜产业的发展。村经济发展了,菜农的腰包也鼓了。
“今年我们进一步优化了标准化种植模式,按照相关政策要求新上了检测设备,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采访时,正赶上文家街道合作社规范提升办公室工作人员前去查看合作社规范提升情况,钟明一一介绍着。“已经全部整改完毕。”在钟明看来,合作社加强自我约束,规范运营,服务带动周边更多菜农参与其中,产品由“量变”到“质变”,是实现农业高品质发展的有效途径。
改变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为全面推进蔬菜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模式,带动菜都走品牌化发展之路,推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2019年9月初,寿光市下发《寿光市蔬菜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实施方案》,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社”专项清理工作。对此,文家街道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对街道186家合作社一一约谈,对照方案一一整改,挨个验收,目前已验收合格50 余家。
“重数量,更重质量。2019以来,年街道把整顿规范提升蔬菜专业合作社作为主要工作来抓,合作社逐步走向规范化运行轨道,产品质量逐步提升,为街道农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文家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合作社的规范提升,实现了由数量扩张、单打独斗向质量提升、资源整合、做大做强的转变。下一步,文家街道将严格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全力推进蔬菜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工作,提高合作社整体市场竞争力,推动其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