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机化 让我从传统农民成为现代农民

2020-12-20青岛即墨市农机服务中心刘晓文

农业知识 2020年1期
关键词:农机化植保服务中心

文/青岛即墨市农机服务中心刘晓文

从农机维修工转型“农机专家”,摸索出“听声、闻味辨故障”的绝活儿,成立农机合作社带领村民靠地致富,青岛浩硕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刘文新,用他的行动激励着农机人奋进。60年春华秋实,60年披荆斩棘,在即墨农机化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成就了一批以刘文新为代表的“金牌农机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农机化的深刻含义。正如刘文新所说,“农机化让我从传统农民成为现代农民,指引我们不断完善自我,追求卓越,奋进前行。”

农机化让农民“吃饱饭”

出生于1970年的刘文新,对过去的农机工作仍历历在目,如数家珍。“我小时候每天都得种地,人们的日子过得比较艰辛,种地基本不挣钱,有时候还得挨饿。”在刘文新的记忆里,当时农业生产前景渺茫,没有任何希望。后来,刘文新开起了农机维修铺,日子慢慢好了起来,但依然过得辛苦。

这种拮据的日子直到2004年发生转变。国家颁布实施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行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农民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高涨,青岛市即墨区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快速增长、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农机社会化服务深入发展,农机工业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向技术含量高、综合性能强的大型化方向发展,即墨的农业机械化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出台后,农机多了,种地效率提高了,农民也挣钱了,老百姓对农业也有了盼头。那时我收入已经是之前的几倍了,农民不仅不再为吃饱饭而发愁,而且生活条件也变得越来越好了。”刘文新感慨地说。

超额完成“小目标”

2004年后,农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机械化生产方式已基本占据主导地位,即墨农业机械化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更快速度向更广阔领域、更高水平方向发展。看到农机化事业的前景后,刘文新产生了成立农机合作社带着村民一起致富的想法。

2009年,即墨农机化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农机购置补贴累计补贴2275万元,补贴4495台(套),田地里到处都是拖拉机的身影。这一年,刘文新39岁,成立了青岛浩硕农机合作社。刘文新表示,“机械的更新换代和合作社的战略发展,使我们紧紧跟随了即墨农机发展的步伐。那段对知识如饥似渴,刻苦钻研学习现代化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的日子至今仍记忆犹新。”

据刘文新回忆,“中国最好的农机合作社在江浙沪一带,专业技术、机械数量、总动力、作业量都很大,千台万亩的合作社比比皆是,而我们起步较晚,机械才不过几十台,还不是很先进。为了激励自我,我们制订了5年内机械破百、总动力破千、作业量破万的‘小目标’。”

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个看似遥远的目标很快便实现了。经过刘文新不懈努力和创新,青岛浩硕农机合作社迎来飞速发展。2013年合作社迎来100台农机,农机总动力达3000千瓦,年作业面积约4万亩。“提前超额完成‘小目标’时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认定了在即墨从事农机行业一定没错。”刘文新打趣地说。

农机化“井喷式”发展

2016年以后,即墨农机发展实现质变,发展势头一路高歌猛进。为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加快培育区域性农机化服务中心,把农机合作社打造成规范化服务组织,2016年4月,即墨区农机服务中心出台《关于全市农机合作社“一化三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这对于当时的农机合作社来说,无疑是一道曙光。按照《意见》要求,围绕农机规范化建设这个要求,建设技术推广培训中心、维修服务中心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为一体的“一化三中心”区域性农事服务中心,这为以后农机合作社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合作社有了牌子和固定的办公场所,设立了信息、维修、培训等服务机构,有健全的财务制度、管理制度,技术人员均在农机部门取得了操作证,有成套的农机作业机具,机具服务基本覆盖了粮食作物田间作业全流程。”对农机合作社“一化三中心”建设刘文新发表了他的看法,农机合作社只有规范才能发展,才能壮大,“一化三中心”补齐了我们在经营理念、管理能力、技术水平上的不足,符合市场需求,给了我们农机人很大的推动力。

通过农机合作社“一化三中心”建设,青岛浩硕农机合作社逐步扩大,现如今,有社员136名,技术人员78名,各种农机具300余台,总动力6000千瓦,年作业面积约15万亩。同时浩硕农机合作社积极承担农机培训工作,年培训农机人才600余人次,为农机的稳定长远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我们合作社40岁以下的社员有20余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农机行业,靠农机挣钱,靠农机工作。可以说,农机合作社“一化三中心”建设为农业培育了许多人才,注入了新鲜血液,为农民提供了工作的岗位,使农民真正成为一种职业。”刘文新说。

除了从事农机合作社,刘文新还经营农机销售,成立了青岛金源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年营业额约2000余万元,带动周边成百上千人投入到农机事业中,成了当地有名的“农机一哥”。刘文新表示,之所以能够过上好日子,靠的是农机。“我是一个农民,我开农机维修铺、开农机合作社、开农机销售公司,是农机给我了工作,改变了我的生活,我为自己是一名现代农民感到自豪。”当下,刘文新带领着当地农机人奋进,培养了一个又一个的农机手,一个又一个的维修专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农机这条道路,从事农业,成为现代农民。

“坐在炕上种庄稼,排着长队当农民”

2018年,即墨区农机服务中心提出“攻山头、创典型”工作清单,明确提出要“推广应用智能农机及技术”“逐步解决农机化技术全程全面发展存在的‘短板’”和“建设农事服务中心,推进社村共建,扩大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规模,促进农机合作社与小农户有机衔接”等内容,推进农机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当前新技术突飞猛进,传统农机已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以植保机械为例,如今比较常用的植保机械是自走式高杆植保机,其效率为每4分钟1亩,而先进的植保无人机效率是每分钟1亩,是传统植保机的4倍以上。除了效率高之外,植保无人机还具防治效果高、喷洒作业安全等诸多优点,智能农机一定是未来农机化的发展趋势。“我们社员昨天工作到夜里12时,之前天黑看不清道路就无法工作,现在有了北斗导航设备,不但降低了机手操作难度,还能自动导航,只要机手不喊累,‘白加黑’干活都行。”刘文新开心地说着。

据了解,为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生产,即墨区农机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导向作用,与农、牧、渔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逐步补齐蔬菜、林果茶、设施农业、丘陵地区农业机械“短板”。通过购机补贴的带动,2019年新增茶叶机械34台,小型山区适应田园管理机械48台,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拖拉机11台,无人植保机15台。同时,即墨组建了高效植保作业队8个,高效植保机械化作业能力达60%以上,基本满足全区高效植保需求。同年,即墨区依托5个“一化三中心”农机合作社,带动周边的30余个农机合作社,与120余个村庄签订了农机生产作业合同,集中开展农机规模化、集约化作业12.6 万亩,推进了土地规模化经营。“通过社村共建,把农机合作社的技术服务优势与村集体经济组织资源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农机手活多了,收入也多了,村民也有更多的时间外出打工,挣得也多了。”刘文新谈及社村共建时激动地说。

现代农民们不仅要“会干活”,还要“懂技术”“会创新”,特别是技术发展如此之快的今天,农民更需要不断学习,完善自我,才能顺应新时代的发展。为此即墨区农机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一化三中心”的培训职能,结合农机“师承制”培训,先后举办20余期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培训班,就智能农机机具的操作使用和故障维修等内容进行了培训,共计培训农机人才3000余人,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人才支撑。

当谈及十年、二十年后的农机发展的问题时,刘文新思考许久回答道:“我想也许,坐在炕上种庄稼,排着长队当农民吧。”没错,现在看来,我们感觉这种想法不可思议、匪夷所思,但同样二十年前的我们何尝想过今天的社会发展,未来可期。

猜你喜欢

农机化植保服务中心
洋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队伍现状及对策
必须为县域农机化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天津植保在行动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加快促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的思路探究
强化农机技术推广科学发展农机化探述
植保机
无怨无悔四十载 植保战线展芳华——访山西省太原市植保植检站副站长何淑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