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应用
2020-03-19蔡琦婧
蔡琦婧
我国正处于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阶段,传统建筑业也在进行自我革新,朝着工业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发展,衍生出工业装配式技术、BIM 信息模型技术等。 高职教育也在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2006 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中就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提出了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 2017 年,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我国教育进入高质量新阶段,综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探索未来教育教学新模式。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需适应时代的变迁与行业的发展。 对此,本文将结合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建设中的虚拟仿真实训体系探讨这项技术在建筑工程专业中的应用。
一、 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工程专业实训体系中的应用
(一)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的困境
简单来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是基于施工员岗位的“懂建筑、精施工、会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训体系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都普遍存在困难。校内实训基地受限于场地和经费,难以重现建筑过程中各项技术,即使一些条件较好、投入较多的学校,建设的一些实训项目也是以展示观摩为主,动手实践部分较少;采购的设备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全部学生的操作需求;一些操作难以反复,不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 在校外实习基地方面,由于建筑项目周期长并且具有一次性特征,工程进度难以和课程学习相匹配。 此外,考虑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和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企业难以多次接待学生短期的参观学习。 基于以上困境,不少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更像是简配版本科土木工程的“学科型”教学体系,工学结合不紧密,学生难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岗位中去。
(二)虚拟现实技术的分类
基于以上因素考虑,有必要将虚拟仿真技术融入专业的实训体系建设。 虚拟仿真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 桌面虚拟仿真系统
利用平面显示器呈现立体的虚拟环境,通常将施工二维平面图纸转换为三维模型,学生可通过鼠标等设备与虚拟环境进行交互,可以在环境中进行观察,将抽象的平面概念具象化,也可模拟某项施工技术过程,将书本枯燥生涩的理论知识转换为更容易接受的立体影像。 这项技术成本较低,目前也使用得较为广泛。
2. 全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
使用头盔、机械手柄、身体动作追踪等仪器设备将使用者完全沉浸在虚拟的三维环境中,使用者可以精确的与虚拟环境进行交互,视觉、听觉、触觉与实际环境完全隔离,完全置身于虚拟环境中,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操作、体验。 这项技术成本较高,很多高职院校虽有投资,但数量有限。
3. 分布式虚拟系统
通过互联网构建一个多用户的虚拟环境平台,采用统一的结构、标准、协议和数据库将不同时间空间的虚拟终端整合,多名用户之间可以自由交互协同工作。 这项技术目前在国外使用较多。
(三)构建三阶段虚实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识读工程施工图纸、查阅相关图集、测量放线的基础技能,参与工程施工、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及专项施工方案、工程预决算的核心能力以及BIM 技术相关的拓展能力。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施工员、资料员典型的工作任务、职业标准为依据,构建三阶段虚实结合的实训体系。 校内构建虚实结合的实训体系:实训项目较为容易实现的,一般以实体操作为主,例如钢筋加工、绑扎钢筋、全站仪测量等;实训项目周期长,不易反复操作的,以虚拟仿真技术为主,如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专业岗位仿真训练平台。 同时,还配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招投标沙盘实训项目,大型施工现场布置实体模型。 虚拟仿真技术填补了核心课程实训的空白,完善了校内实训体系。 (见表1)
表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体系
校外构建三阶段的实习体系。 第一阶段认岗。 该阶段主要在基础技能的第一学年,学生通过工程制图,建筑结构等课程的学习后,进入一线施工现场,与已学知识进行匹配,对专业和岗位进行感性认知活动。 第二阶段跟岗。 学生在第二学年学习了核心课程后,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为期两周的跟岗实习,在工程施工现场对已学习的核心技能进行验证和反思。 第三阶段顶岗。 学生在完成学校的所有学习、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后,真正进入一线,成为一名工作者,用专业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学生到专业从业人员的过渡。 三阶段的实习可以将校内不同阶段虚实结合的专项实训项目整合起来,体会各工序之间的联系,将不同课程融会贯通,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运用。
二、 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现有教学方法与学生不匹配
随着高考招生制度的不断改革,高职生源不断多样化,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理论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高。 传统的课堂教学,即便配合了多媒体资源、信息化教学平台的使用,也很难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一方面,这样的教学方法本质上还是以教师的灌输为主,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知识还是被填到大脑中去,一旦填鸭的过程中出现了不理解、听不懂的环节,后面的学习全部崩塌。 另一方面,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涯很少出现学习的高光时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持否定态度,从内心排斥学习,畏难情绪严重,自信心不足。 因此,不少学生在社团活动时候大放异彩,在上课学习时,大脑就停止思考。
(二)虚拟仿真技术下的情境化教学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知识信息的加工主体。 由建构理论衍生出的情境化教学、探究性学习、问题导向等教学方法能够不断挑战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架构和经验,从而在交互的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 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学习,而教师是建构过程的引路人。
虚拟仿真技术下的三维立体虚拟环境,具有沉浸性和交互性特征,学生置身其中,有很强的临场感,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信息。 同时,三维具象化的事物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以建筑施工组织中的施工现场布置为例,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会引用工程案例将场布中涉及的规范进行罗列。 由于施工现场涉及多种对象,罗列的规范很多,注意事项琐碎,学生的上课效果较差,难以完成课程目标。 在引入了桌面虚拟仿真技术的三维场布软件后,场布理论课程就转变为场布实训项目。 项目源自真实施工案例,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依据施工工程所处城市位置、周围道路环境,考虑风向和天气因素,借助软件中已有的各种施工现场的模型(如在建建筑、围挡、道路、临时设施、工程车辆、大型机械等),对施工现场进行搭建和布置。 搭建施工现场的过程就是学习施工现场规范的过程,同时,在搭建的过程中,学生对规范的理解运用各不相同。 虚拟环境允许学生按个人理解对学习对象进行操作,观察不同操作下不同的结果,来验证自己对知识信息的接收加工是否正确,这是一个主动学习和修正过程。 虚拟仿真技术下的情境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与主动性,提升了学习效果。
(三)虚拟仿真竞赛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高职建筑专业竞赛总体主要集中在建筑工程识图、CAD 软件类等,如省级和国家级的技能大赛就有此类赛项。 此外,还有一些工程测量和建筑模型类的比赛。 而针对专业核心技能的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类较为少见。 虚拟仿真技术的出现,降低了这类竞赛的举办难度,只需电脑和网络便可开展。 如某BIM 施工项目管理应用技能大赛,包含施工组织设计、三维建模及建筑工程项目策划等。 以赛促教的同时也为专业营造出浓厚的学习竞争氛围,走出去多比赛也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 虚拟仿真技术的困境和发展
(一)虚拟仿真实训室投入成本过高
虚拟仿真实训室虽然能够支持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不少实训项目,但是建设成本很高。 以一款全景沉浸式虚拟仿真系统为例,虽然该设备可以模拟仿真全站仪测量各种不同地形,但建设投入达两百万。 同时,随着建筑行业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发展,虚拟仿真实训项目也面临软硬件的升级改造,后期的运行维护也需要学校持续的投入。
(二)虚拟仿真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影响
虚拟仿真技术利用信息化手段将抽象的符号具象化,建筑工程专业同样要求学生具有将二维图纸转换为三维立体建筑物实体的能力。 由于高职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差,所以虚拟仿真技术有助于学生的学习,降低学习如建筑构造等课程的难度。 但是如果过分依赖虚拟仿真,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反而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合理使用虚拟仿真这个工具,教学时需要安排学生进行空间转换的思考过程。
(三)虚拟仿真对注意力的影响
虚拟技术打造的虚拟环境通过视觉、听觉、体感向学生传递图形、文字、声音等信息。 打造沉浸式体验学习的同时也传递了大量丰富的信息,学生会对情境中某些信息产生更强的临场感,投入更多的注意力,而对其他信息的注意力减少,无法实现学习的目的。 例如,安全生产课程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让学生体验了高空坠落、脚手架坍塌等情境,模拟情境很真实,但学生体验到的是坠楼的刺激,反而忽视了安全的意识、课程的目的。 所以,在虚拟仿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同时合理设计虚拟仿真学习的脚本和内容。
(四)多用户虚拟仿真环境
“Active World”平台是国外广泛使用的一款多用户虚拟环境。 多名不同地点学习者可以在同一个虚拟环境中自由交互、协同工作。 目前,国内使用的虚拟仿真项目多为单人、单项。 学习者只能与计算机虚拟的环境交互,实训的内容也是较为单一的观察性学习或是操作性学习。 虚拟仿真技术应朝着多用户平台发展,虚拟的环境更综合、更完整,学习者彼此之间以虚拟身份共同探索、观察、讨论和分析,开展更富有效果的合作式学习,特别适合远程教学。 同时,参与学习的各方可以共同建设虚拟环境,做到共建共享,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四、 结语
综上,虚拟仿真技术在高职教育尤其是实训教学方面的应用完善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训体系,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把理论知识转换为专业技能。 从建构主义角度来看,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一项有效的教学工具,变学生被动填鸭式学习为主动探究性学习,提升了学习效果和课堂质量。 但目前虚拟仿真技术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应当从共建共享出发,降低成本,合理设计虚拟仿真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这项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价值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