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热潮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分析①
2020-03-19赵于丽荀雨恬
赵于丽,白 冰,刘 瑜,荀雨恬
一、 引言
李克强总理在《2015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 2019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我国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优化创新生态,发挥双创示范基地带动作用,鼓励社会主体积极创新创业,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积极性,使得社会创新能力和效率进一步提升。 因此,对青年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工作重点。
高等院校作为青年教育的主要阵地,必须努力肩负起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 近期,国内多个高校接连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使得创新创业逐渐成为一股热潮。 目前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创新创业类竞赛有:由教育部主办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挑战杯”创业大赛。 诸多创新创业竞赛极大提高了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关注程度以及参与积极性,使得创新创业大赛成了一个开放性的、显性化的创新载体,从而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 问卷设计与数据回收过程
(一)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理论联系实践,遵循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对调查结果进行合理统计分析,确保研究结论科学合理。 通过一定范围内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的方式,目的在于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改革性的参考方案,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测试过程
1. 前测阶段
在多因素理论的基础上,全面分析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指标体系,并将创新类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指标融入其中,查阅参考专家文献,初步形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于2018 年12 月进行小范围的试填进行前测和小范围的试填,发放问卷150 份,收回有效问卷134 份,根据所得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
2. 测试阶段
根据信度和效度分析修订最终的调查问卷。 最终形成的调查问卷一共有4 个一级指标,并将4 个一级指标具体划分为14 个二级指标。 调查问卷的结果采用Likert5 点计分制,“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对通过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最为直接和真实地反映问题与具体状况。
3. 问卷正式发放与数据回收阶段
本研究根据创新创业能力测评指标来检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从而分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 于2019年3 月扩大范围发放问卷,共发放330 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93 份,无效问卷37 份,问卷有效率为88.79%。 本问卷发放范围是江苏省在校大学生。
三、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江苏省各大高校学生,本次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有:性别、所在年级、所在学校举办创新创业类比赛的频率、参加创新创业类比赛的次数、是否支持学校就业创业课程安排、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的认知。 (见表1)
表1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续表
在本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情况调查的过程中,我们选取了330 位在校大学生,收回了293 份有效的调查问卷,其中87 位男性和206 位女性,分别占比29.69%和70.31%。 其中大一学生62 人,大二学生124 人,大三学生81 人,大四学生26 人,分别占比21.16%、42.32%、27.65%、8.87%。 根据调研得来的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高校举办比赛频率较低,42.32%的学校为一月一次,38.23%的学校为一年一次。 在这种缺乏创新创业平台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大学生支持或者强烈支持学校安排就业创业的课程,占比81.91%。 60.07%的大学生没有参加过创新创业类比赛,39.93%的大学生参加过创新创业类比赛,参加过创新创业比赛的大学生,27.65%的大学生认为这类比赛对于自身发展很有意义,64.16%的大学生认为对于自身发展有一定帮助。 在调研过程中,有不少同学希望和呼吁学校举办一些质量高要求高的创新创业类比赛,从而锻炼自己的能力。
(二)创新意识能力现状分析
关于大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具体分析如图1 所示。
图1 创新意识能力分析
所谓的创新意识能力, 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能动地进行创新活动的能力。 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这对国家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十分重要。 大学生创新意识能力具体划分为3 个二级指标,分别是形成想法能力、识别机会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这3 个二级指标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
形成想法能力侧重分析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初步确认并形成想法的能力,计分达到3.45。 大学生具有一定程度的知识水平,对于既有的知识框架再结合生活经验、社会实践进行思考,能够形成一些创业的想法。 创造性扎根于经验和知识。 因此,大学生汲取更为丰富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将会形成更多的想法。
识别机会能力侧重分析大学生能否在众多选择和机遇中,识别一个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机会,这是创新创业的关键点,计分是3.34,是三个指标中最低的。 任何机会在最开始的时候,都会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和阅历,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识别体系,因此对于很多潜在的机会无法准确把握和识别。 此外,由于大学生尚未步入社会,父母老师以及其他长辈给予的相关帮助和建议,有照搬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嫌疑。
发现问题能力则是分析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能否敏锐地发现一些存疑的点并转化为问题,计分达到3.53,是三个指标中最高的。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敏锐性,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但是部分学生具有等待其他同学或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被动学习意识,也就是有惰性和惯性,导致大学生发现问题后未能做出及时的判断和下一步计划。
(三)创新学习能力现状分析
关于大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具体分析如图2 所示。
图2 创新学习能力现状分析
创新学习能力是描述大学生对于新兴事物的接受、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大学生创新意识能力具体划分为3 个二级指标,分别是创新知识能力、整合信息能力、信息检索能力,这3 个二级指标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大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信息检索能力,计分达到3.61,是3 个指标中最高的,反映了大学生比较善于根据自身需要,采用一些方法,借助检索工具,准确找出所需要信息。 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可以通过各种媒介,直接或间接地检索知识。 此外,许多高校开设专业的信息检索课,它的重心是为了培养大学生信息能力。 因此大学生能利用信息检索工具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信息检索能力素质较高。
整合信息能力是指大学生将所得信息进行筛选、组合、利用、加工的一种能力,计分达到3.42,是3 个二级指标中最低的,证明了大多数学生在这一方面的欠缺。 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每日接受的知识和信息是海量的,其中不乏一些无效、杂陈的信息,从这些信息中过滤出自己需要的信息,再进行优化组合、利用加工,难度较大。 高校方面也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去训练去培养学生的组合信息的能力。
创新知识能力,计分达到3.51,是大学生将搜集整合的知识转化为一套系统的理论的体系的能力。 信息检索,信息整合,然后归纳总结,最终才能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这也是创新学习能力中最难做到的要求。 本研究表明,大学生创新学习能力表现良好,这是由于自身素质较高以及老师和学校的帮助。 创新知识能力是创新学习的最终目的和归宿,需要特别关注。
(四)创新思维能力现状分析
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具体分析如图3 所示。
图3 创新思维能力现状分析
创新思维能力使得我们能够不墨守成规,能够发现新问题、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具体划分为3 个二级指标,分别是创新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灵感思维能力,这3 个二级指标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关系着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计分达到3.39,是三个能力中最低的,这证明现代大学生思维逻辑这一方面有所欠缺。 逻辑思维能力的欠缺是多方面共同导致的结果。 从社会环境的角度来说,我国传统的思维观念就对逻辑这一社会科学进行了错误的引导。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从初等教育开始,就忽视了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可以说我国的逻辑教育是非常匮乏的。
灵感思维能力计分达到3.51,是3 个能力最高的,灵感思维的能力给大学生带来许多意料不到的创造, 并给予人们很多启发。 作为社会的新兴一代,相比较于其他人而言,大学生更容易接受一些新兴事物,而他们在与这些新兴事物的碰撞和融合过程中,也更容易产生一些新的灵感和想法,因而这一能力的得分还是较高的。 此外,创新想象能力指标的得分居中,计分为3.44。 人们的创新活动都是从创新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是学生进行探索活动和创新实践的前提条件,对大学生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五)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分析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具体分析如图4 所示。
图4 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分析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更能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的氛围, 为其以后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自主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体划分为5 个二级指标,和之前3 个一级指标有所不同,分析得更为详尽,分别是实施执行能力、路演展示能力、专业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这5 个二级指标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计分分别为3.48、3.33、3.42、3.53 和3.56。
其中,路演展示能力计分最低。 路演展示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以及日后真正创业中的一个特色的环节,主要要求是向他人推广自己的公司、团体、产品、想法。 这对于多数大学生而言,是比较艰涩困难的。 从外部环境来看,由于大学期间上台展示的场合较少,大学生缺乏适当的机会进行锻炼。 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也存在一部分同学由于性格内向,羞于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因而该方面能力的得分较低。
相比之下,团队协作能力在这五方面中是最高的。 一个优秀的创业项目的成功离不开一个团队的协作。 一方面,这方面能力分数的相对较高,说明了部分大学生能够逐渐懂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这是一个令人期待的现象。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意识到,依旧存在一部分大学生缺乏团队协作的能力,不愿意与他人合作,而这样的现象也值得我们去思考如何更进一步地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语言表达能力、实施执行能力、专业运用能力分别位于第二、三、四位,其中,语言表达能力得分较低这一现象,与路演展示能力较低相互印证。 部分大学生正是由于缺乏语言表达能力,才不愿意进行上台展示,自然也就使得其路演展示能力较低。 实施执行能力的得分表明大学生行动的积极程度还是较高的,在进行创新创业的过程中,需要高效地完成各项计划,以确保最后目标的实现。 而专业运用能力则需要灵活地学习专业知识,不要一味拘泥于书本所学,还要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六)小结
表2 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分析表
如表2 可见,我们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计算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综合得分,结果是58.52,本问卷的满分是70 分,综合得分占比69.31%,处于一个中等的水平,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待提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14 个指标的平均得分是3.47,基本符合指标应该达到的要求。 其中最高是信息检索能力,得分是3.61。 最低是路演展示能力,得分是3.33。 侧面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优势和劣势,我们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结合自身特点取长补短,扬长避短。 本次调查结果的标准差是0.08,数据总体的偏离平均值的程度较低(如图5),分布较为均衡,问卷调查是数据可信度高。
图5 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分析
四、 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建议
基于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需要理论的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希望高校能给予系统性指导,经过测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已经达到中等水平,大多数学生已经拥有一定基础。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从小到大接受的学校教育、所在家庭环境、个人性格等。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后备力量, 高校应建立合适的培养模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中遇到的问题, 能够进行有效的指导, 使学生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高校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这不仅要求高校教师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同时,还要求教师掌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人才的方法,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根据上述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分析,结合能力指标的测评,有三个二级指标低于3.4 分,是大学生普遍的问题,因此我们建议高校重点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
(一)提高大学生识别机会能力
创新创业是发现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价值的过程。 问题的提出,到最终的需求,就是机会识别的过程。为此,要提升创业机会识别的能力,大学生需要自己训练发散的思维,在短时间内,通过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锻炼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尽可能多的收集问题。 在自我训练中,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步骤来对自己进行机会识别的训练。步骤一实时记录自己的问题。 问题的来源决定了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可以尝试从学习生活、社会角度去收集问题,建议每天都收集一条,去扩大个人的关注面。 步骤二聚焦核心问题。 聚焦核心问题,是找到创业机会必须要经历的过程,要求拨开事物表象,看到问题本质。 同时,高校教师可以教授思维方法工具,帮助学生直击问题的本质,找到具体问题进行识别。 教师还可以组织教学活动,检验训练成果,及时反馈。
(二)提高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逻辑学的教学和学生的专业课程进行有机结合,比如说管理学的学生,就要去引导他思考一些管理行为的内在逻辑性,从而更好地利用逻辑,也更加理解专业知识,达到学以致用、互相检验的良好效果。 教师应当认真备课,有针对性进行教学设计,通过案例教学法,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不仅要靠教师的课堂讲授理论, 还必须将理论与实训结合起来。 在课堂中, 教师应安排合理的时间,布置具体的任务,使得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逻辑学知识,进行思维训练,测试掌握程度,并且循序渐进得增加习题难度,形成一个学习的梯度。 此外,还要引领学生积极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 比如进行逻辑学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开展小型辩论赛、开展逻辑学著作座谈会等多种活动。 在这些教学实施得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提高大学生路演展示能力
如何展示一个好的路演。 好的路演有众多因素,其中有四点至关重要:商业计划、观点聚焦、反复演练以及真情实感。 商业计划书是路演的基础、也是路演的核心,优秀的商业计划书能够清楚阐述公司的愿景、使命,核心的优势、团队、发展规划、盈利模式、商业模式、融资规划等等内容。 观点聚焦,必须抓住项目中最特别的亮点。 反复演练,通过反复的演练和调整,把路演展示打磨到极致。 真情实感,我们需要打动听众,必须投入真情实感。
这四点因素高校教学可以帮助引导学生。 教师具体讲述商业计划书的书写要点,把握项目中的特色。 并布置多次书写任务。 在此基础之上并形成导师制,一个导师负责一小组学生,进行商业计划书的修改和评价。 完成一份较为完善的商业计划书后,小组成员内互相演练,相互提建议,互相帮助。 做好表情管理,投入真情实感去进行一次又一次得排练,从而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 此外,高校可以举办创业路演大赛,给予学生锻炼和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最终提高大学生的路演展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