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年人再就业同工不同酬现象探究①
——基于CHIP2013 的实证分析
2020-03-19王剑文
王剑文
一、 问题提出
近年来,在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降低及人均寿命持续增长的双重作用下,我国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随着老年人口占比的迅速增多,劳动力年龄人口比例却正在缩减。 为了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供给短缺和养老压力,拉动老年人退休再就业成为可行的举措。 在关于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因素,学者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在发达国家中,老龄化现象出现较早,因而对于老年再就业影响因素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文献。 而我国的老年再就业影响因素研究则开始较晚,钱鑫, 姜向群(2006)首先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影响城市老年人就业意愿的诸类因素中, 影响城市老年人就业意愿的诸类因素中,年龄、健康、财富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受教育水平影响不明显。 随后,其结论也基本上得到了验证,并加入了养老金、行业、职业、子女态度等其他因素(江维,2013;窦红,2016;杨筠,2018)。 目前为止,对于老年人再就业影响因素的研究仍在不断的进行当中。
事实上,在思考如何拉动老年再就业的同时,退休后再就业的老年劳动者已经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这一比例在不断上升。 现阶段,接近20%~30%的退休者处于再就业状态(张云武,2019)。 但基于退休再就业的身份,退休再就业老年人是否面临着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对于该问题的回答,有助于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从而响应营造老年友好社会氛围的号召。 如果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将对老年人再就业带来消极影响,因而对于以上问题亟待解答。 本文旨在通过CHIP2013 数据,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二、 模型构造及数据选取
(一)模型构建
本文在借鉴经典明瑟方程基础上,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其中Si为虚拟变量,代表该人是否为退休再就业。 在退休的定义上,选取已办理退休手续的人群。Xi表示个人的特征变量(民族、性别等),需要说明的是模型中并没有加入年龄,对于年龄带来的影响,其实更多地体现在工作经验方面。对于工作考虑到再就业时可能尝试的新工作,故工作经验选取的为从事当前类别工作的相关工作经验。 此外,考虑到老年再就业可能工作时间较少,故选取Wt为小时工资。 另外,考虑到再就业可能在工作时间上可能较为灵活,所以引入工作天数作为解释变量。 而Yt则表示控制变量,如行业、职业、公司规模、地区等等。
(二)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主要来自中国家庭住户收入调查数据(CHIP)2013 的调查数据。 因退休主要针对城镇居民。 在数据的选择上,选取CHIP2013 的城镇人口调查。 该问卷中包含了详细的个人信息,比如性别、年龄、教育、工作等。 调查也包括了工作的信息,比如工作的行业、单位、规模等,同时还包含退休等相关信息。 在删除年龄,性别等重要变量缺失的样本之外,保留为雇员的样本,剔除了在校学生等群体,此外,共得到6346 个样本。
(三)描述性统计
从表1 中可以看出,在工作天数上相差不大,也进一步证实说明退休再就业老年人拥有完备的工作能力和日常工作的职责完成。 但正常就业的劳动者小时工资却明显高于退休再就业劳动者工资,即使扩大口径,将餐补、住宿补贴计入,仍表现出相同现象。 同时,退休再就业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其他就业劳动者,但这也侧面说明受教育程度对退休再就业总体的负向影响。 在退休再就业劳动者中,女性比例明显多于男性, 可能是由劳动力市场上很多岗位女性老年人的需求比男性老年人多造成的,比如月嫂、家政、看护等岗位(龚红,2013)。
表1 描述性统计
续表
注:根据CHIP(2013)调查问卷数据整理。
三、 同工不同酬的初步检验
我们对于同工不同酬现象进行一个初步的检验,为考察各个变量的稳定性,我们采用了逐项回归的方法,依次加入个人特征、工作行业、单位等控制变量。 回归结果如表2 所示。 表中1-3 列为小时工资,而4~6 列为调整口径的小时工资。 从表2 可以看出,回归中各个变量对工资影响与预期的一致,性别、受教育水平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作经验呈现“U”型的形状。 回到我们研究的核心解释变量来看,退休再就业对劳动者工资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 即使控制住个人特征和其他特征,退休再就业仍比其他劳动者收入少10%左右,将餐补、住宿补贴纳入工资口径当中,得到了相差不大的结果,可能由于住宿补贴和餐补的普遍缺失。 表中的结果表明了出现了典型的同工不同酬现象,即老年人就业时面临着歧视,受到了同工不同酬待遇。
表2 ols 回归结果
四、 同工不同酬的进一步检验
根据传统经济学理论,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的能力随之下降,从而带来收入的影响。 为了规避此类问题带来的偏误,文章将样本进一步聚焦于50~65 岁的人群,此类人群处于退休和继续工作的边缘,同时在相关认知能力和认知功能的研究中常被列为老年范围。 可近似认为此类人群具有相近的各项工作能力。 基于此,文章将样本聚焦于此年龄段人群,并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3 所示。
表中1~2 列为全样本的小时工资和调整口径小时工资,而3~4 列为基于50~65 岁老年人样本。 各变量对收入的影响方向基本与以往研究相同,但对于50~65 岁人群来说,教育水平、工作经验对收入的影响更为明显,而性别带来的影响则不显著。回到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来说,在控制住个人特征和其他特征之后,退休再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出现了显著的下降,对于老年人而言,已经出现了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即存在着老年歧视。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将人群控制在50~65 岁人群,退休再就业老年人仍有着2%~3%收入的下降,也就是说退休再就业老年人在就业时,仍存在着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表3 基于样本的ols 回归结果
五、 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数据分析与实证检验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评估和判断。 研究结果显示,退休再就业老年人遭受了同工不同酬的对待,并使其收入对比适龄劳动者,少了近10%,进一步探究后,仍低了2%~3%。
对于同工不同酬现象的存在,极大挫伤了老年人口退休再就业的积极性,从而对拉动老年人退休再就业,发挥余热带来阻碍。 而对老年退休再就业不平等问题的解决,则可以极大提高其幸福感,使其提高社会参与,促进就业。 就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适应老年再就业人口不断增长趋势,可对日本、德国等老龄化国家政策进行借鉴(杨源哲,2017),老年人再就业的劳动关系进行准确的定义,使其就业身份不再尴尬和模糊。 使其可以享有劳动法规定的最低工资,劳保福利等合法权益。 其次,对于企业进行合理的监督,尤其是私营企业,充分保障老年人尤其是低收入老年人合法工资权益,使其受到公平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