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美学视野下的叶广芩动物小说

2020-03-18陈莹

美与时代·下 2020年1期
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天人合一

摘  要:新世纪以来生态文学的兴起,使我们将目光转移到为中国生态文学写作开拓了更广审美视野的叶广芩的动物题材小说。在叶广芩的动物小说中,通过构建神秘的氛围和带有寓言性的故事传达出其生态观念。在文本中,叶广芩的动物小说对于人类中心主义持批判的态度,明显地表露出生态平等观。其小说中的动物是有着自觉的生命意识,享有与人类平等的伦理地位,值得人们去尊重且平等地对待它们。

关键词:生态平等观;人类中心主义;天人合一;叶广芩;动物小说

在2000年,作家叶广芩由于工作调动,来到了陕西周至县,长时间活动在秦岭山区。她的创作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发表了许多动物题材的小说以表达她对生态的急切关怀。

一、生态平等观

(一)尊重和平等地对待动物

在新世纪的动物小说中,许多作家都坚持生态平等的观念,塑造了许多丰满立体的动物形象。在这些小说中许多动物形象有着和人类平等的生命意识,有着它们自己的高贵与尊严。在叶广芩的动物小说中同样也反映了作家的生态平等观。

《老虎大福》里将“亲族理念”[1]融入人类和非人类的关系。村里孩子们的名字都与山里雄壮结实的动物“称兄道弟”,每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的动物兄长,例如“豺狗大哥”“狗熊大哥”……意在依仗动物们的力量和生命有助于自己的成长。作者在这里将动物与人类的道德位置视为同等。

通过阅读叶广芩的动物小说,感受作者在秦岭大山中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美好体验,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倡导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山鬼木客》中陈华与他的“邻居们”的和谐生活就寄托了作者对于人和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在小说中,凶猛的云豹成为这一领地的保卫者;常来串门的小岩鼠夫妇是他最近的邻居;拿了他奶糖的熊猫三三也会见了面打一声招呼。作者笔下的这些动物不仅有自己的名字,行为也都变得拟人化了。通过描写动物与陈华在老君岭朝夕相处的种种场景,为我们描绘了人与自然融洽相处的愿景,进而期望唤起我们的深思,努力探求与非人类生物和谐相处的途径。

(二)动物的生命意识

在当代动物叙事中,许多作家將动物作为主体并应运而生了许多对自己生命的自觉性认识。在以动物为主体的文本中,将生命作为叙事核心,使得动物有了更丰富的情感和道德意义。叶广芩笔下的动物有着自己的生命意识,值得我们尊重和敬畏。它们能够不畏牺牲,与同类同甘共苦,对后代充满爱与关怀。《黑鱼千岁》里黑鱼为被儒杀害的另一条黑鱼复仇。《猴子村长》里母猴面对猎手们的枪口,将小猴安顿好,便转向猎手“用前爪捂住了双眼”[2]331。在叶广芩的动物题材小说中我们不止一次地感受到它们带来的震撼。还有大福在被乱枪齐射掉下悬崖前“清纯的、不解的满是迷茫的眼睛”[2]91;老猴对于人类设下的陷阱的疑惑和警惕等。作者多次直接从动物的角度入手,用生命意识来审视这些动物,通过动物们的行为、思想、情感展现动物的内心世界。

二、驱人类中心主义

(一)对人类利己主义的批判

人类的主体意识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越来越强烈,自然界成为其可以任意索取的对象。现代科技在创造出丰硕的物质文化和物质产品的同时,也导致了人性中的“劣”根的膨胀。拜金主义、金钱至上,使得人性发生了扭曲,道德沦丧。

《猴子村长》中对于利益的渴求蒙蔽了村民的双眼。在金钱面前,猴子们的生死不值一提,反而让他们对生命的践踏更加理直气壮。作者一方面批判了城市文明入侵农村所带来的弊病,即由于动物园的需要才导致村民们去捕猴,破坏了猴群与村民长期的和谐相处。另一方面采用悲剧的结局对人类的欲望进行批判,在毁灭中显示其价值取向,这样的结局更有力量,给人一种特殊的审美感情。美在悲剧中受到摧残,从而唤起人们的反思,使人在品德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长虫二颤》里的佘震龙,每天在山上捕蛇卖到餐馆里。对于村中老汉们长久以来的不吃颤,只取胆救命不杀颤的做法,在他的商业观念中“得改改啦”[2]286。在利益的驱使下他最终还是将魔爪伸向了娘娘庙里的大蝮蛇。结果因此失去了一条腿。文中与他形成强烈对比的王安全的行为换来的是在长虫坪的尊重与威信。还有在《老虎大福》中的“一对只认识钱,不认识人的动物”[2]71的三福、四福与二福的对比。作者通过塑造正反面人物从而造成强烈对比,一方面批判了那些受金钱诱惑驱使的经商者,不懂得尊重动物敬畏生命;另一方面肯定了那些对动物怀有敬畏之心的善良可爱的人们。

在《老虎大福》中父亲给二福的命名是与老虎有着“亲族”关系的,从中还可以看到人类对于自然仍保持着敬重的态度。后来大福下山吃了村里的家禽,村民开始了复仇,最终杀害了秦岭的最后一只华南虎。可见,一旦利益受到损害人类态度转变之剧烈。作者在此借二福的口语解释道:“大哥有错吗?大哥没错,大哥也得吃饭那!”[2]93这不过是动物食物链上的一环,大福也有它存活下去的生理需求。人们改造自然的领域不断扩大,适合动物们生存的地域就会不断缩小,动物们的求生本能会使其去选择能为他们提供生存条件的人类区域。而此时的人类只会考虑自己的利益、安全,将人类的生命地位凌驾于动物之上,动物们稍有不慎便会引来人们对它们的生死审判。

(二)主客体的有机统一

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是主客体的关系,这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之一,正是基于这一观念提出了生态整体主义。生态美学明确否定了主客二分的形而上观点,力求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把世界看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认为‘万物不同而相通”[3]。

《长虫二颤》中的主人公二颤不仅形貌,甚至一些行为也与蛇相像。医术高明的王安全多次想用现代科学来为此解释,却都解释不清。每每如此,老佘都解释道:“二颤是长虫托生无疑”[2]280。二颤就像这些长虫的守护神。在人们的认识里,二颤和大腹蛇就是一个整体。体现了作家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审美观点上传达出一种尊重自然、亲近自然的审美化态度。作者刻意模糊了二颤与蛇的界限,强调人类与非人类同呼吸共命运,人蛇合一。二颤与蛇都是以悲剧收尾,而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就在于人的自私自利,错误地对待大自然。作者在此提倡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融为一体的生活方式。

三、灵性诗意的理想表达

作家叶广芩在她的动物题材小说中,通过构建神秘的氛围和寓言性的故事传达出她理想的生态观念。

(一)神秘氛围的建构与消解

叶广芩在她的动物小说中也营造了些许神秘氛围。神秘化的效果导致小说中许多场景染上了神妙的色彩,带给读者新颖奇特的新奇感、陌生感的审美景观。但是叶广芩在构建这些神秘氛围后却将其又消解给读者。

《黑鱼千岁》开篇就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汉武帝回搏熊馆村狩猎的震撼场面,但紧接着就用现代气象学的知识解释这叫“气流漩涡”。《长虫二颤》里被人们传言会下蛊的殷姑娘之所以救了大颤他爹,是因为她知道他是患了绞肠痧,用扁豆花的野方子便可治愈。而大颤他爹肯留下也并不是因为中了蛊,而是看上了殷姑娘。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对于种种神秘现象的科学解释导致了神秘氛围的消解,自然带给人们的魅力也有所淡化。作者在祛魅的同时,重在进行复魅,构建极具魅力的自然现象,使读者对自然产生敬畏与崇拜。

(二)寓言性启示

进入新世纪,生态问题日益严峻,一些善恶因果报应的情节模型[4]出现在动物叙事的文本中。在她的动物题材小说中,众多文本都是具有善恶有报的寓言性故事。

从善的情节来看,《山鬼木客》中陈华平等尊重动物,他对动物们的善行换来的是云豹当他的守卫者;熊猫三三像熟人一样和他打招呼;“山鬼”将好吃的羊奶子野果送给他充饥。尽管这里面带有虚构的成分,但可以从中看出作者所要表达的生态理想。

在叶广芩的动物小说叙事中,更多的则是有关恶有恶报、自食恶果的情节模型。《长虫二颤》中专靠捕蛇为生的老佘殺掉了大蝮蛇,却意外被扔在墙角的蛇头死死咬住,失掉了一条腿。《黑鱼千岁》里天性爱猎取野物的儒想要捕捉并猎杀黑鱼,却落得个玉石俱焚的结局。

善良地对待动物,便能与动物和谐共生;肆意伤害动物,只能自食恶果。作者在此已经不是对人类利己主义的劝诫和警告,而是构筑惩罚情节,对于善恶行为持有鲜明态度。

四、结语

生态美学及动物小说的兴起,体现了文学艺术召唤人们进行精神反思的责任。作家叶广芩正是凭借其动物小说来警示人们。作品充分体现了一种生态平等的观念,力图寻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途径,展现了动物的高贵与尊严。与此同时,又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批判,其中许多文本故事带有善恶终有报的启示。

生态问题是人类无法回避且刻不容缓的问题,每个人都应该树立科学的生态保护意识,切实行动起来。也许这就是作家叶广芩在秦岭生活体验所创作出来的这一系列动物小说所要向人们传达的。

参考文献:

[1]李玫.空间的生态伦理意义与话语形态——叶广芩秦岭系列文本解读[J].民族文学研究,2009(4):80-86.

[2]叶广芩.豆汁计[M].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09.

[3]张世英.新哲学讲演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94.

[4]曾道荣.新世纪动物叙事中的因果报应观念[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6):30-33.

作者简介:陈莹,景德镇陶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人类中心主义天人合一
解读《白鲸》中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主义的对抗
西方环境伦理思想综述
论太极拳拳义中的儒道思想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环境伦理问题研究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戴维?佩珀的生态批判及现实思考
谁会是下一个被灭绝者
环境伦理的嬗变与环境刑法的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