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人爱囤“末日食物包”

2020-03-18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速冻保质期储备

最近美国一些大型连锁超市开始推出“末日食物包”,顾名思义,就是到了世界末日也可以求生的食品储备。“末日”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是部分商家为了营销产品所想出来的广告词,意在表示产品的储备丰富,可以应对大型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美国的许多大型商家都推出了此类产品,可以在实体店购买或者网上订购。

这些食物包的价格从几百美元到几千美元不等。记者在网上看到一款售价157美元的食品包,上面寫着“两周应急食品补给”。食物装在一个黑色的塑料桶里,里面按照不同的食材分为一个个黑色密封袋,商家的描述显示这些食物的保质期为25年,黑色密封袋一共四层,并且建议在断电、自然灾害、疫病流行期间食用。食物的内容包括奶酪通心粉、炒饭、薄煎饼、燕麦粥、土豆浓汤等。

最让人惊讶的是那些价格高达四五千美元的超大食品套装,里面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不仅有真空包装的粮食、肉类,还有脱水的蔬菜水果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等搭配齐全,能够满足全面的营养需求,这五六百罐食品的体积也蔚为壮观,放在一起堪比一个集装箱,商家宣称可以供四五个人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吃上一年,保质期也有二三十年之久,可以瞬间把家里变成一个“食物银行”。

为什么在很多人眼中似乎小题大做的“末日食物包”在美国如此受欢迎?其实早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英美等国家就已产生了对“世界末日”的忧虑,主要的恐惧来源于核战争、宗教冲突、经济崩溃等,这种担忧的心理在许多文学艺术作品中都有体现,也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那时候的人们就有修建防空洞、避难所、储备生活物资的习惯。“冷战”和“大萧条”的出现更是坚定了人们应该随时为意外事件做好准备的心理。上世纪60年代,“生存主义”一词诞生,主要是指用储备生存物资、学习生存技能等方式来防备以后可能会出现的灾难。许多人认为这是因为美国这个国家从立国至今,并未在本土遭受过太大的灾难,因此美国人普遍认为自己对大型危机的承受能力并不是很强。另外,出于对政府的不信任感,许多人也有一种“与其等待救助,不如依靠自己”的思想,这些都是造成“末日食物包”脱销的原因。

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大多数美国人即使不进行过分的食品储备,也很喜欢在飓风、暴雪等自然灾害或者流行病感染季节抢购一些食物和日用品。如果仔细观察,超市里最先被抢购一空的都是罐头食品、冷冻食品和瓶装饮料。与中国人钟爱生鲜食品不同,美国人从饮食习惯上本就不排斥食用大量的罐头食品,也不会认为“末日食品”不够美味。家家户户常备的食品大都是午餐肉、速冻培根、真空沙拉酱和意面酱、盒装的麦片等干燥、速冻、抽真空的半成品,甚至连鸡汤和骨头汤都有量产之后的软包装商品,加热后就可食用,而这些食品的内容本来就和“末日食品”极为相似。所以“末日食品”从某种程度上只是把他们熟悉的食品换了名字而已。

(据新浪网 3.12讯)

猜你喜欢

速冻保质期储备
它们还在保质期吗
注意食物是否过了保质期
速度食品下的健康密码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食品过了保质期还能不能吃?
巧煮速冻饺子
食品过保质期1天还能不能吃
冻死那个
买速冻食品三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