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体系 把握机遇
2020-03-18黎丽娜
黎丽娜
摘要:文章通过介绍广州艺术博物院近年藏品征集工作内容,提炼新时期博物馆的收藏经验。即方略上注重成系统成体系的收藏,避免零散泛化;思想上响应时代号召,体现为民宗旨;技术上须先找准收藏定位,明确征集方向。同时了解艺术动态,掌握捐赠信息,确定收藏目标,主动出击争取。三者环环相扣,可资为藏品的征集、捐献打下坚实基础,指明未来方向,提供操作样板。
关键词:藏品征集;收藏体系;捐赠;藏品利用
收藏是博物馆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的基础,学术研究、陈列展示、宣传教育等活动均围绕藏品展开。藏品的质量和数量既决定一间博物馆的知名度和文化定位,又代表博物馆的未来与发展。博物馆不断加强征集,争取捐献是充实藏品最重要的内容。随着文博事业的蓬勃发展,资金有限而资源需要开拓,博物馆收藏会进入一定的瓶颈期。如何更有序、有效地开展收藏,拓宽新渠道,开辟新途径,盘活收藏工作,是所有博物馆尤其是征集部门亟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以笔者所在的广州艺术博物院为例,近年来更注重开展成系统成体系的收藏。四年来,已成功完成三个体系完整的收藏项目,包括尹积昌作品捐赠收藏项目、刘济荣作品捐赠收藏项目以及吴子复作品征集收藏项目。笔者参与组织了上述作品的捐赠和征集工作,谨此介绍捐赠征集特点、有效利用进展等方面的情形,并对未来走向提出思考。
1接二连三创造完整体系收藏特点
广州艺术博物院从于1957年成立的广州美术馆发展而来,经历了三次捐赠收藏高峰。第一次为1956年至1966年,是广州美术馆筹建及成立早期,大批艺术家、收藏家的捐赠为美术馆收藏奠定根基。第二次为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广州美术馆已有一定发展,容庚先生、杨铨先生的捐赠使藏品锦上添花。第三次为20世纪90年代末期,是筹建广州艺术博物院时期,这个时期捐赠收藏的特点是通过建立名人馆,收入了大批成系统、成系列的美术大家作品。
经过了这几个时期的发展与积累,广州艺术博物院才得以形成如今的藏品规模。这些捐赠作品精品荟萃,不少为国家一、二级文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
广州艺术博物院2000年正式建成开放后10多年,仍在努力推动收藏工作,但此后一段时期内,大规模、成系统的收藏比较少见。直至最近几年,在筹建新广州美术馆的契机下,广州艺术博物院开启以优先收购广州市籍和岭南地区美术家作品、优先征集成系列藏品的征集思路。
2016年,廣州艺术博物院多次与尹积昌家属沟通、洽谈,成功让尹积昌家属捐赠了尹积昌作品。尹积昌(1923—1998),广东南雄人,我国著名雕塑家。作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重要的雕塑家,尹积昌从1956年负责筹建广州雕塑工作室,为广州城市雕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是尹积昌作品第一次大数量的捐赠,作品共计248件,包括其代表作《孙中山纪念像》(合作)、《解放广州纪念像》、《五羊像》(合作)、《广州起义纪念碑》等,年代涵盖了20世纪50、60年代至90年代,当中还有其创作的城市雕塑的设计小稿、模具等。此外,还有尹积昌使用过的模具、雕塑台、雕塑工具、办公家具等工作室用具40多件。
在“尹积昌作品收藏专家论证会”上,专家组认为这次收藏极具历史意义及学术意义,作品具有系统性与完整性,符合广州艺术博物院的收藏方向。随后,广州艺术博物院向家属颁发了收藏证,并对这批藏品进行了清理、编藏及拍摄等。
在整理捐赠作品以及筹备捐赠展览的过程中,广州艺术博物院不断和家属沟通,高品质的收藏条件和负责任的收藏工作赢得了家属的肯定。尹积昌家属于2016年9月再次捐赠115张尹积昌创作工作照等珍贵照片,使本次作品收藏更全面。
继2016年完成尹积昌作品捐赠收藏工作后,广州艺术博物院在2017—2018年完成了刘济荣作品捐赠收藏工作。刘济荣(1931—2016),广东兴宁人,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刘济荣是岭南画坛人物画的主将,是岭南当代美术史上一位绕不开的艺术家,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一位艺术家。刘济荣于2016年12月15日病逝,家属根据其生前意愿,决定将大部分遗作捐献给国家和人民。广州艺术博物院积极与刘济荣家属联系,很快得到家属的信任和支持,刘济荣家属决定捐赠其重要作品六百多件。此次捐赠的作品包括其代表作《接挑》《金珠玛米住我家》《雅鲁藏布江两岸丰收忙》《草原飞鸿》等,涵盖了刘济荣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他的艺术成就。这批作品非常丰富,就数量来说,达到689件,就种类来说,包括素描、国画、水彩、小稿、手稿等,是一次完整的、成系列的收藏。
在“刘济荣作品征集专家论证会”上,专家组认为,该批作品符合广州艺术博物院收藏方向,且具有较高历史价值与学术价值。尤其早年创作的作品,均为画家自己保留,非常少见,相当难得。为完善整个征集流程,广州艺术博物院向家属颁发了收藏证,并对这批作品进行了整理、修复及拍摄等。
2019年,广州艺术博物院继续将目光放在岭南地域美术家以及成系列作品上,按照《广州市博物馆藏品征集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个程序,成功征集到一批吴子复作品。吴子复(1899—1979),广东广州人,是20世纪前期广东美术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油画家之一,更是现代广东书法史上开宗立派的隶书大家,其隶书熔铸诸碑、功力深厚、自成一体,世称“吴体”,是广东隶书界的“盟主”和广东书坛的代表人物之一。这批作品共计86件,包括吴子复的书法、油画、国画以及素描等,有很重要的意义。专家组认为,这批作品基本反映了其艺术历程、风格和成就,具很强代表性,是研究吴子复艺术乃至广东近代书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④这次征集完成后,广州艺术博物院成为收藏吴子复作品最多、最全、最系统的博物馆,尤其难得的是收藏了一批代表性的油画和隶书作品。
经过这三次较大规模的征集,广州艺术博物院创造了接二连三完整体系收藏的特点,为处于筹建中的新广州美术馆的征集收藏奠定了重要基础。
2藏品利用及社会效益的得天独厚
在成功开展了体系完整的收藏工作过程中,广州艺术博物院同时关注如何保护和利用这些藏品,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发展和繁荣博物馆事业。
为更好地利用这些藏品,广州艺术博物院为这些收藏项目策划相应的展览活动。在尹积昌捐赠项目中,广州艺术博物院于2016年策划了“立时代丰碑—尹积昌雕塑捐赠展”,展出尹积昌主要雕塑作品,并复原了其工作室场景,同场还展出了相关文献和图片资料,向观众多方面展示了这位伟大雕塑家的艺术人生。
在刘济荣作品捐赠项目中,广州艺术博物院在2017—2018年推出了“讴歌时代—刘济荣作品捐赠展”,从该批捐赠作品中精选300多件展出,以“时代歌者”“西部纵情”“暮年抒怀”三个主题展示刘济荣早中晚三个时期的作品。展览还展示了一批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历史图片、创作用具等,让观众全面了解刘济荣的艺术成就。为了彰显刘济荣艺术的国内影响力,广州艺术博物院还将其作品送到了西藏拉萨展出。2018年年底,广州艺术博物院与西藏牦牛博物馆联合在西藏牦牛博物馆举办了“西部纵情—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刘济荣藏区题材作品展”,展出刘济荣藏区题材作品70多幅。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捐赠收藏项目,即“尹积昌作品捐赠收藏项目”“刘济荣作品捐赠收藏项目”分别入选了文化部“2016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及“2018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这是对广州艺术博物院征集收藏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家属无私捐献的最好嘉奖。
目前,广州艺术博物院正在筹划举办“吴子复艺术回顾展”,展出吴子复书法、油画、国画、素描等作品,全面地向观众展示吴子复的艺术成就。
如前所述,作为华南地区大型艺术类博物馆,地域美术是广州艺术博物院多年来收藏、研究与展示的重要内容。尹积昌作品、刘济荣作品、吴子复作品,都符合广州艺术博物院收藏方向,并且对开展20世纪中国美术史及美术家个案研究均具有重大意义。未来,无论是开展艺术家个人的展览或研究,抑或是放在美术史上进行展览或研究,尹积昌、刘济荣、吴子复都将是很好的题材与对象。
3何去何从?对未来征集工作的思考
征集收藏工作的常葆生机是博物馆展示陈列、美术研究和社会教育等其他基本功能健康运作的重要保证。优秀作品的征集收藏,使一个博物馆做到藏品体系完善,展览推陈出新,研究底蕴深厚,宣传时有亮点,交流源源不息。以笔者多年在艺术类博物馆典藏部门的工作经验,优秀的征集收藏工作,从专业本身角度来看,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首先,找准收藏定位,明确征集方向。作为艺术类的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收藏了数以万计的历代艺术品。当中以明、清书画名家作品及岭南书画家作品最为丰富齐备,充分代表着其藏品品位与特色。这是今后必须坚持的收藏方向。因此,我们需要发掘资源并充分利用有限资金,拓展征集渠道,集中经费向社会征集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历代书画文物。同时,需要努力扩大征集范围,征集一批馆藏中较少的近当代全国美术名家作品,改变原来藏品结构不平衡的局面,不断充实、完善馆藏。
其次,了解艺术动态,掌握捐赠信息。符合博物馆收藏方向的好作品,尤其是具备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精品可遇不可求,而博物馆经费往往有限,如何突破是难题。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正是有了大批藝术家、收藏家的高风亮节、无私奉献,博物馆才能最大限度收藏到这些珍贵藏品。我们可以肯定,捐赠收藏仍将是今后博物馆征集收藏的重要来源。因此,我们平时要及时并较多地关注艺术界动态,尽可能清楚哪些艺术家、艺术家家属或藏家有捐赠可能,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至于如何促使艺术家、艺术家家属及收藏家愿意捐赠作品,则要以优质的收藏保管、展示条件等硬件设施为基础,同时也要以细腻的收藏征集等主观努力去创造争取。
再次,确定收藏目标,主动出击争取。在明确目标后,积极争取艺术家及其家属捐赠。进一步详细向艺术家或其家属明确收藏的地域性定位、功能性展示,以及系列收藏保障、展示陈列、研究出版等服务、后续工作,让其没有后顾之忧。以尹积昌作品及刘济荣作品的捐赠工作为例,我们主动沟通联系,尽力配合合理要求,完善各类手续与保障制度。不仅配套举办展览,还请家属充分参与,并尊重其意愿与意见,听取其对展览的建议。除展览外,还出版了捐赠作品集,不遗余力地共同推动艺术家的研究、宣传、推广。
最后,紧跟时代号召,体现为民宗旨。艺术来源于现实,而博物馆工作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发声。博物馆可征集一批体现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可歌可泣的事件和人物的有关作品及资料。具体来说,我们可以精准把握重大历史事件的契机。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广州艺术博物院结合自身藏品特点开展了当代物证征集收藏工作,重点关注并研究收藏一批在此次抗疫中广东、广州美术界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疫情暴发期间,涌现了很多感人瞬间和值得载入史册的故事,艺术家们也为此潜心创作了大量艺术精品,当中不乏精致小品及匠心巨作。这些作品也是今后收藏中所不可或缺的。因此,广州艺术博物院很快做出了征集抗疫主题美术作品的决定,在发布了征集公告后,还主动联系了广东美术界各机构,希望集结力量举办抗疫主题的展览。得益于广东美术界的资源优势和创作优势,并经过多方沟通与协商,“大爱无疆 艺路战疫—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美术作品展”顺利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举办。以该展览作为契机,广州艺术博物院把征集收藏与展览两项工作结合在一起,在展览结束后,将收藏本次展览中的部分展品,确保了疫情作品征集的来源及质量。这是博物馆未来很重要的征集工作,也是收藏展览常态化的努力方向,既能有效改变地域性博物馆收藏不均衡的现状,又可以表彰艺术为民族复兴服务的宗旨。
总之,无论是接受捐赠还是以其他方式进行征集,机遇稍纵即逝。我们能够做的是完善征集制度与机制,以最大的诚意与最好的准备,充分把握每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