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城县灵泉寺、千峰寺历史考述

2020-03-18赵雅蕙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9期

赵雅蕙

摘要:阳城县历史悠久,各类文化遗存丰富,佛教文化遗存尤甚,早在东晋十六国时期,佛教著名人物道安就隐居于濩泽(阳城古称),吸引当时很多有名的佛教人士前来讲经论道。到唐末五代时期,又有高僧洪密在此活动,并创建了灵泉寺和千峰寺。文章通过对这两座寺庙的历史的考述,彰显阳城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关键词:灵泉寺;千峰寺;洪密

阳城县古八景中有“灵泉松月”“盘亭列嶂”,而这二景中又隐藏着两座古老的寺庙,分别为卧虎灵泉寺和盘亭千峰寺。

1灵泉寺

据《泽州府志》记载,晋城市境内灵泉寺有二:一为沁水县城北碧峰山腰,亦名“碧峰寺”;二为阳城县芹池镇卧虎山麓。本文所述为后者。

灵泉寺建筑现已不存,遗址上散落着柱础等建筑构件和碑刻,但还遗留有僧人塔。僧人塔坐西朝东,占地面积6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建筑风格。塔为砖结构,密檐式,五层,平面六边形,边长1.2米,攒尖顶,砂石雕须弥座式塔基,塔身每层间辟拱形佛龛,砖雕龛楣装饰,各层之间设仿木构砖雕斗拱,塔身正面二层所嵌石刻匾额书“遗□西归”。

追溯灵泉寺的历史,可见《泽州灵泉院记》一文,收录于晚唐诗人司空图《司空表圣文集》中,誊录部分碑文如下:

……自高平西顾,以至灵泉,极矣。泉之为灵,非惟利物。当以滋润所及,不育毒螫也。其院东向显豁,直亘大川,端门洞辟,正延旭日,岂西方之书所谓“震旦”者,此其证乎?缭槛层甍,金雘与泉壑相激。梵磬忏香,禽猿亦知肃敬,真圣贤游集所宜也。且有为无为,于我不碍。弛之则若涸其中,用之则若涌于外。盖克固其源,乃能动而必济也。今禅宿洪密长老,俗姓刘氏,本儒家子,早诣石霜,契其大旨,烦而不挠,简而必周。始自清涼历览至是山,乃创林栖之所。遇太尉李公,驻军高平,首资葺构。远近道俗,莫不归向。今蒲留陇西左揆,尝因题记,亦备赞扬,则密公之道益光矣。凡制经楼、斋堂共一百余间,又示罗汉洁峻之相,以渐化服,而后日集方丈,敷演上乘。自江汉北渡,以至魏晋之交,其俗坚悍难诱,今则悉为佛人矣。且善教童孺者,虽指摘其书,而必以意反复晓谕,当自释然。若编简积于前,笞挞骇于侧,彼将窜匿之不暇,敦有悦而从命哉!律,刑书也;经,诰誓也。禅乃夸劝之宗,先驯其性,而后入人者耳。故其道主隐,其功主博,不可废也。尝念畜役之外以逮佣隶,虽豢养至丰,莫不苦于受制。殊不知羁鞅之劳或能避免,而方寸之内,不形不声,牙蘖牙萌,诧其力者,愈莫能争。以此沦陷死生之域,绵劫不能自脱,其苦何如哉!噫!苟非三世之尊,夷山干海之祖,亲授捩其钳钅丈 ,长老继作,磨昏抉聩,则彼构火以自攻者,虽焦烂而犹未悔也。今乃聚其徒,侈其居,永为一方檀施之会,且俾其人福慧偕殖。然则密公之绩,焉可抑没哉!耐辱居士病且死,不忍其门人惠依、惠海之勤请也,直纪所行,惟以漏略为愧云。

碑文作者司空图(837—908),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应试,擢进士上第,后梁开平二年(908),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72岁。

文中所载灵泉寺由洪密在后唐初期创建,且和后唐第二代皇帝有关。李太尉,即李嗣源(867—933),五代后唐皇帝,李克用养子。公元923年10月,李嗣源率晋军主力率先攻破梁都汴京,并于路侧迎接李存勖,庄宗大悦,进位兼中书令,后又进位太尉。同光四年(926),李存勖在兵变中被杀,李嗣源入洛阳监国,即位后改名亶,改元天成。李嗣源是一名骁勇善战的大将,在和后周的军事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李嗣源为太尉时,曾驻军高平,曾和灵泉寺及洪密有过一些往来,这从碑文中可以看出—“(洪密)遇太尉李公,驻军高平,首资葺构(灵泉寺)”。

结合史料和文中记述,《泽州灵泉院记》一文并非司空图本人所撰。原因有三:其一,从学者考证情况来看,《司空表圣文集》确实存在他人代撰情况;其二,文中提到的李太尉即后来的后唐第二代皇帝明宗李嗣源,他位居太尉史载为公元923年,此时司空图已然不在人世十余年;其三,文中结尾提到“耐辱居士病且死”,耐辱居士即为司空图。因此,《泽州灵泉院记》为后人假托司空图所作而收入到文集中,虽然是假托,但给我们留下了灵泉寺的珍贵史料。

2千峰寺

千峰寺位于阳城县横河镇后寺坪庄西。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现占地面积709平方米。中轴线原有过殿、正殿,两侧有耳房、厢房、耳殿,现正殿、耳殿塌毁。过殿石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七檩前后廊构架。东西厢房面宽五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六檩前廊构架,门窗改制。山门开于过殿下正中,过殿东西耳房均开一偏门。庙内存碑2通。1982年千峰寺被阳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千峰寺的创建年代,在离千峰寺不远的下寺坪汤帝庙内有碑文明确记载,创建于后唐天成元年(926),这和史料记载互相印证。后唐至明的一段时期内却很少有相关记载,直到清代这种情况才有所改观。千峰寺内外现存清代、民国碑刻十余通,详细记载着清代、民国时期的维修情况,包括金装佛像、重修佛殿、修路墁地等,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千峰寺当时的兴盛。

从历代史料和千峰寺现存碑刻情况可以看出当时千峰禅寺僧洪密和后唐明宗的特殊关系。阳城县博物馆现存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翻刻金皇统三年所立后唐明宗的诏书碑载:

敕泽州盘亭山千峰禅院僧洪密:省所上表贺登极事,具悉。朕昨自藩翰,爰居京师,顺亿兆之心,续延洪之业,逊避无所,愧恧良多。师僻处林泉,远驰抃贺,备验倾输之恳,弥增礼敬之心。览阅贡章,嘉欣无已,想宜知悉。夏热,比好否?遣书,指不多及。

十九日敕

敕洪密:省所奏诸山门寺院所种田苗乞免租税事,具悉。尽力耕耘,精心供养,集禅宗於云水,陈法会于香花。既祝延洪,深怀称欢。其苗税候纳秋了,分析奏来,当别有宣命,想宜知悉。秋热,得安和否?遣书,指不多及。

敕一日

敕洪密:据泽州盘亭山千峰禅院僧洪密状,于五月内扎以山院苗穑上奏乞赐蠲免。奉指挥至纳秋了后,再取指挥者。

右奉圣旨:其僧洪密所奏山院种到秋夏田苗乞免苗税,宜合依奏蠲免。

仍下安义支赐僧洪密杂斛斗二百,硕绢壹佰疋,讫申奏付僧洪密。准此。天成元年十一月卅日宣

由此可以看出,洪密和后唐皇室关系非同一般。上碑记载的是千峰寺僧洪密上奏朝廷,恳请免除其寺院田亩税收,明宗不仅应允还另赠予丰厚粮食、布绢。历代废佛事,皆因佛教势力庞大,所占田亩、人口均不纳税,致使国家财政收入受到一定影响,这也为后周周世宗柴荣灭佛埋下了伏笔。

《册府元龟卷五十二·帝王部·崇释氏第二》记载:“后唐明宗天成四年八月,泽州盘亭山千峰禅寺僧洪密状奏,当院创感应舍利塔一所,乞赐塔额,乃赐号为:圆空之塔。”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当时千峰寺僧洪密和后唐明宗的关系密切,千峰寺的影响之大。

3洪密

这两座寺庙和同一个僧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即晚唐五代时期的石霜弟子洪密。洪密是五代时期在晋城地区很有影响的一位僧人。清乾隆版《山西通志》记载:“洪密,阳城千峰寺僧,俗姓刘,早皈石霜,契宗时明宗为太尉,密预识之,登极后命建禅院,赐衣钵,蠲田租,以敕书慰问,详司空图记。”

同他有关系的寺院还有沁水碧峰寺,传为密公埋履处;阳城海会寺,亦传为密公埋履处。这足以说明洪密当时活动范围之广,影响之大。

佛教作为外来宗教,经过不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形成了统治者可以依托和利用的统治民心的工具。但其在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路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并给我们留下了一些珍贵的建筑遗产,这些遗产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展现了不朽的技艺,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