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鉴贵阳经验通过数字化推动广西制造业转型升级

2020-03-18王迪阳孔庆民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0年12期
关键词:制造业数字化

王迪阳 孔庆民

【摘 要】制造业是工业经济、实体经济的重要产业,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西工业发展在2020年一度出现负增长,加之面临着其他国家的竞争压力,要想实现广西工业“扭负为正”,数字化转型升级至关重要。贵阳制造业曾面临底子薄、基础弱的局面,但在工业化进程中,贵阳坚持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了其制造业的数字化进程,值得广西借鉴。根据广西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通过借鉴贵阳相关发展经验,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合理引导,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二是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相融合;三是增加要素集聚能力,提升制造业内部层次。

【关键词】贵阳经验;制造业;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12-0022-03

1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贵阳经验”

贵阳传统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曾面临生产率低下、产业结构不完整、产业链条不完善、制造业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多样性等问题,但近几年贵阳通过建立产业园区及将运用新技术,推动了贵阳制造业的数字化进程,进而推动解决传统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首先,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建立产业园区,以支持贵阳制造业、提升企业规模,形成产业集聚。在过去,贵阳制造业呈现散沙式的发展状态,各个企业缺乏协同合作,独自发展,通过园区的建立,一改之前制造业一盘散沙、独立发展的状态。如贵阳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通过园区政策及基础设施完善的吸引,促进园区不断融合区域内各类制造业,不仅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还形成了以大中型企业为核心、以优势企业为龙头的集群发展新模式。集群发展模式下有利于降低园区内制造业企业生产成本,形成创新优势,进一步推动贵阳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其次,以创新驱动为主导,把提高发展质量作为主要方向。随着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缺乏技术优势的制造业企业将面临成本逐渐加大、生产效率逐渐降低的困境,甚至会有许多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倒闭破产。面对制造业数字化进程出现的困难,贵阳以技术为核心,推动区域产业的创新、优化与升级,推动互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融合,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给予制造业发展必要的技术支持,这也推动了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出现与发展,为制造业发展赋予新动能。

2019年,贵阳工业增加值为1 496.67亿元,相较于2018年增加了8.2%,贵阳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和扩展,不仅在多个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而且也为今后的工业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贵阳制造业转型发展历程中的许多经验,在推动广西制造业数字化发展中有很多方面值得借鉴与思考。

2 广西制造业发展现状与所面临的挑战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西工业发展在2020年一度出现负增长,加之面临着其他国家的竞争压力,广西制造业不仅失去了往日成本竞争优势,而且抗风险能力较差,当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很容易受到更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推动广西工业经济水平发展“扭负为正”,如何提高广西制造业产业竞争力,如何增加企业抵御风险和外部冲击能力已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目前,广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主要面临以下挑战。

2.1 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转型困难

经过测算,2019年广西区内有6 390家工业企业,其中200家为主要大型企业,占工业企业总数的3.1%,而小微型企业约有4 970家,占工业企业总数的77.8%,是大型企业的24倍之多。虽然小微企业数量多,但与大型企业相比利润较低。2019年广西所有工业企业调查报告显示,小微企业的利润总额大约只占大型企业利润总额的45%。小微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不仅难以获得大规模生产所带来的低成本的好处,而且本身的经营条件与规模也决定了它们成本高、利润低的主要特点。而低利润、低附加值这一特点直接导致了小微企业缺乏转型动力,加之受到资金问题的影响,导致整个制造业转型脚步趋缓。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许多制造业企业不得不停产停工,发展趋缓甚至停滞。

2.2 产业集中度低,缺乏协同能力

广西根据区位可划分为桂北、桂中、桂南、桂东和桂西五大经济区,每个区域都有自身的特色产业,比如桂北经济区的传统制造业如电子、橡胶、机械行业比较发达,桂中经济区的汽车产业竞争力强,桂南经济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优势明显,但各经济区内的制造业企业各自生产、各自经营。一方面,广西在产业集聚方面尚不完整,散沙式的发展方式导致了广西制造业生产成本难以降低,区域优势无法有效发挥;另一方面,产业联动与合作水平较低,内部各个企业之间差异较大,缺乏协同能力,部分企业只关注自身发展,而不关注其他企业的竞争与合作,更没有推动自身变革升级的动力,大大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

2.3 要素集聚能力不强,内部层次较低

受到经济水平及其他因素的制约,广西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无法集聚高端要素。首先,技术是制造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主要阻力。目前,广西制造业发展普遍缺乏必要的技术条件,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技术改进趋缓,大部分企业仍以传统利用自然资源与能源的方式进行生产与加工,高新制造业打造困难。其次,人才缺乏。一方面,受制造业发展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广西制造业对人才的吸引能力较差,本地人才更希望去其他城市获得更好的发展,而广西对其他省份的人才吸引能力较弱,其他区域人才来到广西发展的动力偏低。另一方面,接纳人才带来的高成本,会使低利润的制造业企业“雪上加霜”。目前,区域内制造业主要以小微企业为主导,面对引进高水平人才带来的成本变化,它们宁可维持现状也不愿意花费更多代价引进人才。

由于以上因素的影响,广西制造业缺乏技术优势,很容易被外部其他企业所替代。当前数字经济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要想实现数字经济的发展,一个关键条件便是更好地培育和利用好先进技术,并以此为支撑,逐步开展数字化经营。当下,我国正值“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转型期,广西制造业必须抓住机遇,通过借鉴贵阳经验,努力进行数字化转型,培育技术优势,改变当下发展所面臨的困境,从而推动广西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3 通过数字化推动广西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3.1 合理引导,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中小型制造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会面临诸多挑战,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资金和自身规模的限制。第一,政府可以根据区位情况,制定相关政策给予资金和转型升级的有利条件,放宽对企业的约束,鼓励其数字化转型升级,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需求。第二,针对数据给予支持或者搭建相关平台,以数据和平台信息助推企业未来发展,推动企业做出更好、更明智的决策,提升企业竞争力,降低生产经营风险。第三,切实解决企业在数字化进程中对技术利用产生的问题,给予一定的技术支持和保障。落实政策优势,充分利用广西已建立的面向东盟的保险创新试验合作区,该实验合作区的目标是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保险与自治区内实体产业及国家战略对接,加强保险与广西区域内制造业的融合。一方面,通过打造保险资金、企业资金、银行信贷资金之间的联动,给予制造业必要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保险行业的完善与进步能推动制造业企业要素集聚力的提高。特别是对于高端制造业及规模较大的制造业企业,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往往由于技术创新等因素面临很大的风险,风险的提高会限制高端制造业的转型与创新动力,而该战略的实施通过绿色保险与信贷的方式给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保障作用,增加了它们在推动数字化发展进程中的信心和“底气”,让更多的广西制造业相关企业敢想敢做,融入这个进程。

3.2 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相融合

第一,必须牢牢把握最新的信息技术,如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在制造业的典型应用,提升制造业的精度和效率,从而形成稳定的产业供应链,逐步推动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最终推动数字化进程。特别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当下发展的主流。“制造业+区块链”在当下表现出十足的发展潜力:针对区块链的供应链管理方面,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制造业企业解决如原材料等相关的信誉问题,确保原材料和产品的质量,避免因产品质量降低而产生信誉危机;而在售后服务跟踪方面,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追踪顾客,高效了解顾客对产品的反馈及要求,并及时进行改进,降低成本,走上数字化经营之路。而且,区块链自身的特点让其与广西制造业的“携手”成为可能。一方面,广西制造业具有数据量大的特点,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相关数据更加精准可控,也就是说区块链的合理使用可以推动数据向生产力转变;另一方面,由于制造业环节众多,主体复杂,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多主体联动,有效规避原先生产模式所带来的问题,更好地建立一种协同机制。

第二,要以“智造”替换制造,在核心技术层面有所注重。目前广西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已经有良好的基础:华为、阿里、浪潮、京东、奇安信等一批世界级数字经济企业密集投资落地;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中心、5G产业创新应用平台也在广西不断发展与进步。要想推动广西制造业的数字化进程,必须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条件,一方面,要积极创造广西独特的条件,吸引更多的先进数字经济企业及科技中心进入,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培养科技实力,在核心技术方面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支撑;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深互联网智造与传统制造的融合,合理运用现有的优势条件,让融合成为广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推手。

第三,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进程。工业互联网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一方面,必须推动建立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实现区内工业互联网大数据资源整合,打通产业链的上下游,加强数据开放和共享,提高产业协同能力;另一方面,要推动企业“上线上云”,而不是孤立发展,通过共享数字化改造经验和成果,降低中小企业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和生产成本。

3.3 增加要素集聚能力,提升制造业内部层次

技术是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心所在,而要想推进技术水平的进步,离不开人才、基础设置等关键要素的集聚。要想提高制造业内部层次,首先,必须培育和引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所必需的人才。既可以通过高校与企业结合的方式,培育企业所需要的核心人才,又可以通过给出优惠条件及政策支持,提升区域吸引能力,不仅可以留住更多的本地人才,也可以吸引更多外地人才进入。其次,要加强对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制造业本身具有高技术密集的特点,要进行产业数字化必然要求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而研发活动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途径。只有不断改善自身技术,并进行创新,才可以不断适应时代发展,为制造业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最后,完善基础设置建设,构建产业集群。通过区域基础设置的完善,设定辐射广西某区域的产业园区、工业园区,以加强广西各区域制造业之间的协作与分工;通过形成特定范围内多个企业的融合发展,发挥集聚效应,在短期内形成区域优势。

参 考 文 献

[1]郑瑛琨.经济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先进制造业数字化赋能研究[J].理论探讨,2020(6):134-137.

[2]刘飞.数字化转型如何提升制造业生产率——基于数字化转型的三重影响机制[J].财经科学,2020(10):93-107.

[3]王德明.谈贵阳装备制造业[J].貴阳文史,2020(2):16-21.

猜你喜欢

制造业数字化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中国民族语言的标准与数字化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数字化对行业影响难言“颠覆”
2016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50强排行榜
2016上海制造业企业100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