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多功能生态农业发展探究
2020-03-18张永兵
张永兵
摘 要:发展多功能生态农业是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要求,其对于促进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实现我国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就安徽省农业的地位、安徽多功能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发展措施方面进行了简单分析,希望对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的优化有所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安徽省;生态农业;多功能;发展
发展多功能生态农业是我国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安徽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也需要加强对农业发展的重视,明确安徽省农业的地位,进而以安徽多功能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为基点,研究相关的发展措施,从而利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安徽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安徽省农业的地位
安徽省位于我国华东腹地,属暖温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安徽省耕地面积可以达到417.8万hm2,气候相对适宜,雨水和光照都较为充足,这些都为安徽省发展多功能生态农业提供了便利条件。另外,安徽省还是我国南北物种汇集地和重要的基因库,因此,也具有较为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生态条件。
除此之外,安徽省还是我国全国13个粮食生产省之一,我国很多重要的商品粮的生产基地都建立在安徽省。
另外,根据相资料显示,安徽省在2019年全年粮食总产400.75亿kg,总播种面积73 163 km2,平均产365.1 kg/667 m2;总产量位居全国第4位,比2018年上升1位。与2017年经第3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修正数据相比,2018年安徽省的粮食总产量、播种面积和单产水平分别下降0.31%、0.07%和0.24%。其中,夏粮总产量160.75亿kg,较上年下降2.26%;早稻总产量11.25亿kg,较上年下降10.9%,秋粮总产量228.7亿kg,较上年增加1.71%。
2 安徽多功能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2.1 农业投入有待增加,农业基础设施短缺
目前,安徽省在发展多功能生态农业的过程中,其存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在农业上的资金投入仍有待增加,农业基础设施较为短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安徽省的农业面积相对较大,仅仅依靠政府的资金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农田、林网、路、渠、塘、闸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上还较为薄弱,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安徽省生态农业发展的脚步。
第二,安徽省的农业发展在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发展农业旅游的过程中,融资较为困难。
第三,受到安徽省农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的影响,部分村级防疫员的薪资水平还有待提高,進而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其工作积极性还有待加强,执法效率不高。
2.2 现代农业的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安徽省部分地区的主导产业的地位还不够突出,导致其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缺少产业支撑,农产品的附加值还有待进一步增加,且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缺乏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这也是影响安徽省多功能生态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安徽省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有着较大的空间,就从种植业的角度上来看,传统的粮棉油生产仍然占据着安徽省农业生产的主导地位,约占种植业增加值的80%左右,由此也可以看出安徽省的农业增效以及农业结构等方面还具有较大的调整空间。
第二,安徽省在发展多功能生态农业的过程中,其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还有待加强,从而间接也影响了安徽省农产品的附加值。
第三,安徽省的农业品牌化的发展优势还不够突出,特色农业的发展水平有待加强;第四,安徽省的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还有待加强,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安徽省的农业发展水平[1]。
2.3 农业劳动者的素质有待提高
安徽省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员的文化水平和素质水平还有待提高,根据我国第2次农业普查资料显示,安徽省的农业从业人员中,初中文化水平程度的约占52.8%、高中以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占4.6%,这就反映了安徽省农业劳动者的素质水平普遍较低的现状,无形中也增加了安徽省农业发展的风险。
另外,受到人们自身认知的影响,具有更高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的人员更加倾向于第二、第三产业,导致安徽省总体的农业技术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还有待加强。
3 安徽多功能生态农业发展的措施
3.1 完善生态农业法律法规
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发展安徽多功能生态农业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完善生态农业法律法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对欧洲国家、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借鉴,完善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哪些物质允许使用,哪些物质不允许使用以及在农业、农村清洁等环节要做出明确规定,为安徽省多功能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第二,政府要制定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生态农业环境监测标准,对于农产品的产地环境标准、化肥农药使用量以及有机物的使用量都需要制定统一且完善的规定;第三,政府要明确执法主体,建立并完善关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专业执法机构,并安排专业的人员负责农业生态环境的检测、监督,对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违法行为,政府要进行严厉处罚;第四,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惩处力度,对于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使用非法化学、农药等污染品,导致我国的水土以及大气等环境受到了污染的行为,要提高处罚门槛,严重时还需要追究相关的法律责任;第五,安徽省当地政府要建立并完善相关的考核标准,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到官员的绩效考核中,提高其执法力度,保证执法效果[2]。
3.2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安徽省要想加快多功能生态农业的发展水平,还需要转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分散化的小生产向社会化的大生产方面进行转变,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生态农业经营。
另外,在农业经营方式上,安徽省相关企业则需要实现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方向不断发展,改变传统的数量增长的模式,实现数量、质量以及效益的综合发展。
除此之外,安徽省还需要加强对和农业发展相关的科技研究,通过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多功能生态农业的发展。
最后,安徽省相关企业还需要加强对农业劳动者的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水平,使其在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可以熟练应用当前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安徽省的农业生产水平,建立更加高效的农业发展模式。
3.3 调整并优化农业结构
上文提到了我国安徽省的农业结构还具有较大的调整空间,因此,其在发展多功能生态农业的过程中,还需要调整并优化农业结构。
第一,在种养结构上,安徽省可以结合省内的實际市场需求,发展专用口粮和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农作物。
第二,安徽省相关企业还可以采取农牧结合的方式,建立可以实现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实现农业和畜牧业的相互促进。
第三,在产业结构上,安徽省可以结合省内的实际形势,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注意打造全新的产业链,将农业产业和第二、第三产业结合起来,进行融合发展。
第四,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区域优势,实现因地制宜,建立完善的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提高生态农业发展和省内的资源环境的匹配度,最终实现其多功能发展。
3.4 加强养殖业污染的防治
第一,安徽省需要结合整体生态农业的规划,以市或县为单位,划分禁养区、限养区以及适养区,由当地政府出面相关的文件进行实施。对于安徽省饮用水源地、风景名胜区以及人口相对聚集的地方,需要实施禁养政策,在限养区内也需要严格控制牲畜的养殖规模,避免出现过度养殖的现象;第二,政府要加强对新建养殖场的监管,保证其符合安徽省的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严格按照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排查,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养殖场要强令其拆除,并进行处罚;第三,适养区的养殖场数量以及养殖规模都需要符合安徽省的粪便排放标准,并将其按照规定进行加工处理,制作成商品有机肥,实现粪便的综合利用[3]。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安徽省在发展多功能生态农业的过程中具有很多的条件优势,但也存在较多的发展问题。需要当地政府加强对发展多功能生态农业的重视,增加资金投入,并通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并优化农业结构以及加强养殖业污染的防治等措施来提高安徽省的农业发展水平,最终促进我国生态农业的整体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 1 ] 张艺博.安徽省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的研究[D].合肥:合肥
工业大学,2016.
[ 2 ] 汪燕,吴凤阳.“互联网+精准农业”模式创新发展策略研
究——以安徽省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20):75-76.
[ 3 ] 董文兵.安徽省农业产业化发展[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
权),2018(3).
基金项目:2019年安徽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课题(项目编号:QS201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