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的瓶颈及对策研究

2020-03-18亓海峰毕玉洁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瓶颈产教融合电子商务

亓海峰 毕玉洁

摘  要:产教融合是新时期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效果的突破口。当前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存在合作程度不深、行业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TS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借助现代学徒制项目,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专业课程体系等措施,探索高职院校进行产教融合的新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产教融合;瓶颈;对策

为与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相适应,高职院校需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2017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是在新形势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就业创业、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产业发展与教育教学融合是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对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在调研泰安市及周边高职院校基础上,分析了产教融合中存在的瓶颈,结合ST职业技术学院校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探讨产教融合的新路径。

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现状

产教融合在现代高职教育体系建设的推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部在2011年提出“促进产教深度合作”的要求后,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团队优化、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学校企业双赢,极大地促进了产教融合。

总体上,目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工作:在办学机制方面,与企业合作,在产业链上培养学生;实施方式方面,开展顶岗实习和订单培养,安排学生在企业进行职场体验和岗位适应;合作内容方面,学校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及课程标准方案制定,共建共享实习基地,聘任企业专家担任专业课兼职教师。

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瓶颈

当前,随着产教融合在高职教育中的不断深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还存在诸多瓶颈制约。

(一)缺乏有效的运作机制

高职教育是以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而从企业的目标是追求收益最大化目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政策制定了相关政策、召开各类职教会议,总体来看,在顶层设计方面上并没有制定出完善的运作机制去协调产教融合的具体内容,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操作性与约束性缺陷,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各方衔接并不流畅。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了企业在产教融合中驱动力不足、积极性不够,职业院校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校企合作工作停留在签订协议书上;局限于顶岗实习阶段和毕业生招聘阶段。

(二)缺乏有效的校企沟通机制

目前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市场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而产教融合需要把产业中的先进技术、工艺等融入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中,使专业教学能够满足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是校企间尚未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与企业实际差异较大。因此,职业院校往往设立些与企业实际不符合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实习指导等。同时,职业教育具有长期性、系统性方面的特点,即使高职院校正确预测了市场人才需求,设置了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也往往会因人才需求变化快、技术更新迅速,培养的人才仍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三)社会综合服务能力较弱

高职教育应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为区域经济发展,积极开展社会经济服务活动。教师往往因繁重的专业教学、学生管理等任务,缺乏对接产业的机会,不能了解产业升级和技术发展状况。企业在市场中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发展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学校因缺乏相应的引入机制,办学模式创新不夠,院校的培训内容方面往往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导致高职院校所进行的社会培训流于形式,高职院校的整体社会综合服务能力不高,得不到企业及社会机构的认可。

(四)企业主体缺乏积极性

产教融合的深入开展需要相关各方的积极参与,但是受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理念差异的影响,产教融合也存在着困扰。职业院校是以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为目标,而企业则是经济利益最大化,在产教融合的过程当中,企业投入配套资金较高,而建设周期长、风险大,无法在短期内收到效益。因此,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通常是职业院校与企业索求合作。经过调研,其原因还包括:企业关注的往往是项目开发是否具有较强操作性和针对性;高职院校的软硬件设备相对落后,学生难以满足企业工作需求等,企业更乐意选择本科院校合作,选择与工作岗位匹配程度高的学生,以此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

(五)产教融合主体间职责不清

在高职院校和企业产教融合实践方面,普遍存在制度建设与实践发展不匹配的现象,即相关文件的具体性、明确性和全面性不够,各利益主体间应占有的地位、权利和义务的界定没有明确。具体原因包括: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缺失,在职责分工缺乏相应制度标准,未明确双方的职责;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存在职责交叉,遇到各类突发事件时,往往是采用经验解决,缺乏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制度作参考。

近年来,TS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主动融入技术进步、产业振兴和区域发展的时代潮流,推进产教融合。2017年5月,专业成功申报山东省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学院以《山东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为依据,结合电商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用人需求、岗位设置等特点,共同确定了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等的标准,完善教学内容,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合作方式。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创新实践“校企共育、四段递进、在岗成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育”是指校企通过联合招生、分段育人、多方参与评价的双主体育人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四段递进”是在专业理论、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实训的基础上,在师徒制的形式,在企业内的进行项目实训、岗位轮训和顶岗实训。“在岗成才”是指学徒在双导师指导下完成学业,其中岗位核心课程由企业导师承担,实施在岗教学。校企业共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2、校企合作进行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

专业成立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组,聘请合作企业的专家作为项目组成员,定期召开项目建设会议,参与并承担试点项目的日常管理、运行和建设,协调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的教育教学及实践实习工作,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编制及负责选派技术工人担任学生的师傅等,共同推动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企业专家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标准及课程标准的修订。目前,学院与企业共同设计开发了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向学校提供了4套企业技术、岗位标准资料,共同设计开发了3本适用于现代学徒制培养的理实一体化教材。

3、校企联合招生,共同培育

根据项目建设方案,校企共同制定了招生案,签订了现代学徒制培养三方协议,确立了学生学徒的双重身份,实现了招生招工一体化。其中,2017级、2018级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共计招收了93名学生学徒。结合电子商务各岗位能力需求,优化教学方案。培养过程分四个阶段,实行双导师制。第一阶段为基本能力培养阶段,学习基础理论课程,同时邀请企业师傅及管理人员进行企业管理、企业运营等方面的讲座;第二阶段为专业能力培养阶段,每周2天在一体化教室上课,3天以学徒身份在企业进行专项技能实训;第三阶段为综合能力培养阶段,每周2 天在一体化教室上课,3天以学徒身份在企业进行综合项目实训;第四阶段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阶段,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在企业学徒轮训、顶岗实习,独立承担岗位任务。

4、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企业在校内投入近10万元改扩建实训基地,增加多媒体教室、综合实训室近百平方米的面积,升级了实验实训设备,新增岗位工位50个,包括网络客服、网络营销、企业管理等岗位,承担了学生综合实训、工学交替、職场体验等实践教学任务,完成了近7500课时的实践教学项目。目前,公司实习基地整体运行良好,接待学生实习实训约84000 课时。

近年来,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完善,产教融合在观念认识与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产教融合需要政府职能部门、职业院校和企业三者间进行深层次运行机制研究,创新产教融合机制和路径,使产教融合真正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卢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实现路径研究-基于湖南省优质高职院校的案例[J].职教论坛,2018(3):32-35.

[2]马树超,郭文富.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经验、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8(4):58-61.

[3]唐志远,杨延强,董健彬,王军芬.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产业创新研究,2018(11):43-47.

[4]陈建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

[5]孙瑞宝.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瓶颈产教融合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突破雾霾治理的瓶颈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突破瓶颈 实现多赢
如何渡过初创瓶颈期
绕过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