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3-18李军霞
李军霞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政治体制,以公共利益为目标,运用公共资源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随着各项公共措施的不断出台、政府职能的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机遇与挑战。文章结合实际工作分析了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对策
为了更好的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职能,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自2012年起,财政部先后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财会〔2017〕1号)等4项指引性文件,由此可见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部门,不以盈利为目的,无需进行成本核算,因此,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往往并不重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缺乏内部控制意识。他们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单位不是生产经营部门,也就没有必要进行内部控制。部分领导认为财务部门的职能就相当于内部控制,有了财务管理制度就没有必要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能跟据部门职能的特点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二)内部控制业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内部控制业务人员素养高低直接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质量与效率。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由于传统用人机制,使很多财务人员存在专业知识薄弱,业务能力不强的情况,仅仅局限于会计业务学习以及核算方面,没有及时学习新知识,掌握内部控制的基本理念,缺乏政府采购业务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主要风险环节控制能力,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影响内部控制效果。
(三)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
1. 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效率不高
财务部门作为预算管理和预算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常常会出现闭门造车的情况,缺少政府采购、资产管理、人事管理等部门的通力合作,因为对全年工作缺乏详细规划和充分预测,导致预算缺乏严密性和约束力,预算编制质量低下。预算执行时随意性较大,部分费用报销手续不规范。比如,会议费培训费报销时缺少参会人员名单、电子结算单,接待费用依然存在超标准现象。项目预算支出不能按计划有序推进,每年都会形成新的结转资金。绩效评价机制未能全过程覆盖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预算调整未进行审批或未按规定的程序、权限进行审批,导致预算失去约束力,影响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2.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不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对实物资产管理不到位现象。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固定资产随意购置,无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往往由财务人员兼管。固定资产配置超标、资源浪费、资产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绝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每年年度终了都没有开展资产全面盘点清查工作,导致资产台账失真、账实不符等问题。
3. 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
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为了维护单位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制订了合同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没有完全适应内部控制的要求,忽视对合同的管理,比如不签合同、合同条款不明确、合同登记和审查制度形同虚设,有些单位的合同文本分散于各个相关业务处室和财务部门,未确定归口管理部门,合同履行过程缺少监控最终造成合同管理效率低下,可能导致单位利益受损。
4. 政府采购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有效地节约了财政资金,进一步促进了各单位的廉政建设。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没有按规定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制定的招标文件不够严谨,随意选择单一来源采购方式变相指定供应商等问题。
(四)缺少内部控制监督考核体系
内部监督对内部控制的实施起到重要作用,当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很少开展单位内部控制的审计工作及资产清查等工作,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非常薄弱。部分行政事单位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致使单位没有内部监督部门,对单位整个运行缺少了内部实时监督,使单位的经济运行不够完善,致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无法有效执行。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改进建议
(一)加强管理层面对内部控制认识
财政部《关于开展行政事業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财会[2016]11号)中第二条评价指标明确列示:单位主要负责人承担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本指标6分)。因为只有单位主要负责人进一步提高认识,才能结合本单位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在本部门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涉及单位各部门的业务流程和职责调整,只有单位主要负责人便于协调和决策,从而制定出单位层面的最优化的内部控制制度。单位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尊重和坚决执行,将是内部控制制度真正落实的关键。
(二)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随着各项财政改革的不断推进,财务管理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各单位内控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的职业道德、人生观、价值观,既要熟悉政策的最新变化,又能设计内控管理流程,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同时单位还要进一步加强对所有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比如,可以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邀请专业人员以讲座形式针对国家相关政策和单位内控制度开展专题培训,可以同步组织培训测试,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
1. 强化预算管理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是一项细致、复杂、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根据单位的年度工作计划,认真测算每一项工作收支情况,细化填列具体支出明细,从而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在预算执行中,要严格遵守预算批复,及时解决和改进预算执行中发现的问题。特殊情况需要调整预算的,必须按规定的预算调整程序、权限进行审批。按制度强化预算管理,可以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2. 加强单位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
实际工作中,各单位应按照“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资产管理原则,明确各个岗位管理人员的职责。通过资产管理系统,确保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责任落实到管理部门和具体使用人,并通过管理系统及时完成验收入库、转移调拨和处置等日常管理工作。各单位应当定期盘点清查,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以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3. 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合同管理的政策性很强,法律风险较大。各单位应确定相应的归口管理部门,合同订立前,应当充分了解对方的履约能力,重大合同应当组织法律、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谈判。合同承办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监控。只有进一步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才能有力保障单位经济业务高速运行,有效维护单位的合法权益。
4. 推进政府采购制度建设
按照政府采购法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各单位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每年“一上”预算编制时,同步报送采购需求。规范细致编制招标文件,合理选择采购方式,明确项目采购人的主体责任,加强采购合同的验收工作,杜绝各种形式的腐败风险。
(四)加强内部监督机制建设
单位需要建立内部控制的内部监督制度,主要通过内部审计来实现。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定期对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重点审查“三重一大”决策、项目经费预算执行等内容,将检查结果作为干部及员工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从而促进内部控制工作的高效开展。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既是单位的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也是单位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它规范着单位内部行为,能合理的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和服务活动的合法合规,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领导干部和所有工作人员要自觉地的从我做起,从珍惜每一張办公文稿用纸做起,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养成厉行节约的工作理念,不断完善各项内控制度,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和业务水平,以改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争取以最小的行政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的行政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敏.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与财富财会学习,2018(07).
[2]王永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8(05).
(作者单位:江苏省旅游局旅游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