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孩子走在“品诗意人生”大道上

2020-03-18李会

关爱明天 2020年3期
关键词:会理县会理社团

文/李会

会理县城关二小把“经典”传下去

凉山州会理县,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用她古色古香的风土人情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充满灵性的会理儿女。会理县城关二小,始创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一所百年名校就坐落在这里,每日充溢学校的是来自中华传统文化的古典气息。“我是二小人,我要用‘博爱、敬业、激情’陪每一个孩子站立在学校正中央,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如花绽放,我愿意……”的大爱誓言常常回响在二小上空。让传统文化进驻会理二小,依附每个孩子的灵魂,浸润每个孩子的心灵,是学校的教学理念之一。

为此,会理县城关第二小学形成了以成立“诗社”“诵读与主持”社团、课间“千人诵读”、庆祝“传统节日”、构建“班级共读”、家庭式“亲子阅读”等为主要内容的传承经典文化的多重举措和模式。旨在通过探访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蕴含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让会理二小的每一个人寻觅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根源,并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融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养成教育。

特色活动 品文化韵律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蔚蓝的天空下,3232人的大方阵,千人齐诵的壮观场面在操场上展现着。同样的呼声,同样的情感。表达的是对时光如水的珍惜;是师道尊卑的教诲;是爱国励志的决心;是对世间万物的热爱与赞美;是对古人先贤的顶礼膜拜;更是对未来无限憧憬的自信。

“随着千人齐诵的延续与坚持,我们相信:这些经典中的义理将影响孩子们的人生,并在孩子生命的长河中润泽他们的心灵,启迪他们的智慧。”会理城关二小教师赵天琴提出,这些中华优秀经典文化的种子,将会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得以传承下去,会理二小的每一个孩子也将通过这样一种方式真正感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具有文化自信。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明珠。随着诵读的延伸,学校成立了“诵读社团”。社团由二至六年级爱好古诗词的90多名学生组成。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着眼“熏陶”,注重“感悟”,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社团开设以来,分别以《三字经》《百家姓》《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和其他一些经典诗词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活动的开展卓有成效。“通过经典朗诵社团,很多学生不满足老师指定背诵篇目,自己找来其他古诗背诵。最重要的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古诗的方法,并将其运用于课外自读古诗,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古诗运用于生活和学习之中。把诗词中的仁义礼智信作为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一面参照。”会理城关二小一年级班主任段婷是省级课题“小学群诗阅读策略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她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最重要的是“学有所用”。

“我喜欢经典诵读,在社团里,老师教我们诵读古诗词,让我们理解诗词的意思。自从学习了经典诵读,我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更浓了,自己在空余时间也经常去朗读、背诵。经典诵读还培养了我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扩大了知识面,让我受益匪浅。我相信,因为诵读诗歌,我会在未来遇见更好的自己。”提起自己对经典诵读的想法,三年级十班的李奕橙同学感触颇深。最开始接触经典诵读的时候,她还有些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也不太能理解那些优美词句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寓意,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她对于古诗词越来越感兴趣,开始沉浸于其中的韵律,并为之感到自豪,“这是我们国家独有的文化,传承千年依然能打动人心。”

感悟先哲 用经典传情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又是一年艾草青青的时节,会理县总要举办浓郁的端午民俗风情庆祝活动。也是在这一天,会理二小的孩子们穿上汉服,佩戴香囊,手持竹简,品着《离骚》,背着《橘颂》,问着《九天》,浩浩荡荡地巡游在会理大街小巷。他们用深情的吟诵将千年的时光拉回,用一种虔诚的方式来表达对先哲的祭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仰,对古色古香家乡的热爱。这个时候,一旁的路人总是带着好奇而赞扬的目光看着这群孩子,间或打听一下他们吟诵的具体内容,也勾起了旁人的好奇心,学着孩子们朗诵一两句,或者回去之后翻翻书籍,了解一下相关传统文化知识。中华经典诗词,古城佳节风情,两种不同的文化、人文情结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和谐演绎。

“以学校教育牵动家庭和社会教育,让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让传统文化不但能走进校园,更能走进社会。”赵天琴表示,为了让传统文化不再“固步自封”,学校64个班级分别组成班级古诗词诵读群,让孩子们每日在班级群里以打卡接龙的形式诵读诗词。诵读的内容则根据高、中、低段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来选择。这些诗单里的诗词既富有趣味性,又富有知识性。班级古诗词诵读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孩子们的文学储备,帮助他们修身养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同时,更是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惠泽到了每一个孩子心中。孩子的诵读,感染了不少家长,在陪伴孩子、辅导孩子的过程中,他们也逐渐提高了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关注,进而把中华民族传统之风带进了社会之中。

“教育要紧扣时代发展规律,积极探寻全面提高师生人文素养途径,把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学校教育之己任。”校长杜健表示,他们将继续担当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为更多的孩子普及经典的节奏之美和魅力。

校长感言

带领孩子们踏上诗情画意之路

儿童是有民族文化之根之魂的人。学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中从儿童出发,与儿童一起研究,通过“蕙兰诗社、千人诵读、社团拓展、家庭打卡”等方式完善和优化二小经典诵读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创新实施样态,形成了适合二小儿童生命成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路径,实现了儿童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感受和认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命任重道远。我们坚信:在这“与圣贤为友,与经典为伴”的校园文化活动氛围里,全体师生必将是一路深情吟诵,一路收获智慧,一路携着诗情画意走在“寻文化基因,品诗意人生”的大道上。

猜你喜欢

会理县会理社团
缤纷社团
窥视
华山松造林技术及抚育管理初探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去会理过年
K-BOT拼插社团
古树
会理县核桃园的建立及栽培技术
浅谈会理县直干桉播种育苗技术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