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司匹林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治疗价值

2020-03-18庞庆春

河北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阿司匹林黏度心血管

庞庆春

高血压作为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较高的发病率,且多以肥胖群体、老年群体为主。调查显示,高血压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生活习惯等因素,常常并发冠心病、心绞痛等多种疾病,治疗复杂性增加[1]。目前,临床上多以降压为核心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但常规的降压用药策略并未有效解决冠心病可能引发的高脂血症、高粘血症以及心肌供血不足风险。有研究强调冠心病二级预防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性,并针对阿司匹林的药效展开探讨[2,3]。本研究分析阿司匹林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治疗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中心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治疗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90例,选取标准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临床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患者均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症合并高血脂症。患者采用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53~76岁,平均年龄(62.13±6.06)岁;高血压病程1~22年,平均病程(13.04±4.10)年。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3.03±6.12)岁;高血压病程1~23年,平均病程(14.11±4.25)年。2组患者年龄、性别比和疗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1)心功能不全患者;(2)肝肾功能严重损害患者;(3)肿瘤病症患者;(4)艾滋病患者;(5)B型肝炎病毒患者;(6)脑部器质性疾病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替米沙坦片[勃林格殷格翰(德国)],40 mg/d、硝酸异山梨酯片[世贸天阶制药(江苏)有限责任公司],30 mg/次,3次/d,均以温水送服;若患者存在急性心绞痛,则加用硝酸甘油(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2片/次,舌下含服;6个月为1个疗程。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石家庄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前3 d剂量为300 mg/d,后续剂量为150 mg/d;6个月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以患者血压水平、血脂水平、血液黏度、心功能以及治疗有效性为主要观察指标。其中血压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心功能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评价依据;治疗有效性以疗效判定为评价依据。

1.5 疗效判定 参考《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专家共识》,以显效、有效、无效3个等级指标进行疗效判定。(1)显效:治疗后,患者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在内的血压水平均<140/90 mm Hg,脉压≤50 mm Hg,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结果为阴性,平静状态下心电图正常;(2)有效:治疗后,患者包括SBP、DBP在内的血压水平下降,其中SBP下降幅度<30 mm Hg,DBP下降幅度<20 mm Hg,50 mm Hg≤脉压≤100 mm Hg,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结果为阳性,但ST段有所回升,回升幅度>0.05 mV,平静状态下心电图未正常但有所改善;(3)无效:治疗后患者的血压水平、脉压、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结果以及心电图结果均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BP、DBP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SBPDBP观察组 治疗前161.89±11.24103.12±13.14 治疗后125.46±10.1983.22±4.16 t值6.252.99 P值<0.05<0.05对照组 治疗前161.31±12.07103.55±14.09 治疗后130.48±9.9786.80±5.11 t值4.952.34 P值<0.05<0.05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TC、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黏度、血小板聚集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液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LVEF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2.5 2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是现阶段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综合病症之一,且已经成为进一步引发包括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恶性心律失常等在内血管事件的重要原因。随着高血压患者的增多,目前,社会上对于高血压治疗、预防的认知普遍提升,临床研究也从以“降压”为中心的治疗方向逐步朝着更多元、更深入的以“降低综合风险”为中心的治疗方向发展。

传统理论中多认为降压是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关键策略,这是建立在“高血压是引发冠心病的重要因素”的假设基础上的。而实际上,由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在较长时间内受到两类心血管疾病的交叉影响,单向的因果关系已经不能较好解释和处理该综合病症的发展趋势和风险。有研究认为降压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言并非绝对的有益策略[4]。这是因为冠心病患者长期受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血液流动阻力增加,并且由于患者心肌收缩大幅提高了心脏内壁压力以及心腔压力,使冠脉分支受到挤压,最终减少了冠状血流,严重时甚至造成心外膜血管血液倒流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适当的主动脉压力能缓解冠脉血流减少的风险。反之,如果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过低,则将进一步降低冠脉灌注压,进而提高心血管事件风险。可见,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适当控制血压十分必要。现阶段,临床上多采用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替米沙坦作为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型) 拮抗剂的一种,对于降低患者SBP、DBP、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期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以及增加LBEF均具有显著效果,且不少研究证明该药物的降压效果[5,6]。

另外,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中,在合理控制血压、降低血管事件风险的基础上,抗血小板聚集、预防粘血症以及溶栓是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又一关键。目前,临床上多以硝酸异山梨酯片作为维持类药物控制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状。硝酸异山梨酯片是冠心病长期治疗的常用药物,主要作用在于心绞痛的预防,有助于降低冠心病引发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有研究强调阿司匹林在抗血栓、抗凝、预防心血管风险的作用,并认为加用阿司匹林有助于提高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效果[7-9]。阿司匹林作为非甾体抗炎药的一种,具备较好的抗血小板凝集的效果,而该效果对冠心病抗血栓策略则具有积极导向,因此,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常规治疗策略中加用阿司匹林有助于提高整体治疗效果[10-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虽然在血压、血脂上较对照组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冠心病影响下的降压原则,对于冠心病引发的心血管事件的预防奠定了基础。从抗血栓效果上看,2组患者的血液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阿司匹林在预防血栓、凝血症上具有更为显著的效果,可作为二级预防的核心药物。从心功能方面看,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脏射血分数的显著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包括心梗、心脏性猝死等在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总体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阿司匹林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治疗价值。

综上所述,司匹林有助于降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液黏度,对提高患者心功能水平具有显著效果,应用价值高,可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阿司匹林黏度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有机蜡对沥青黏度影响的研究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PMA黏度指数改进剂对减振器油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