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建设研究
2020-03-17杨波
摘 要:“一带一路”高校智库是指以“一带一路”政策研究、决策咨询为主要职责的高校智库,能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支撑,并起到“二轨外交”作用。我国“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具有以下特征:从区域分布上看,覆盖地域广泛,但以北京和“一带一路”重点省(区市)、节点城市居多;从学科专业类型上看,主要分为综合型和专业型;从建设主体上看,高校独建与多元共建兼有。目前,我国“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建设面临影响力偏低的主要困境。要破解这一困境,需要依托学科建设并做到科学管理,需要协同合作研究并保持相对独立,需要多元传播思想以高效转化成果。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建设;特征分析;主要困境;破解方略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20)01-0082-07
DOI:10.15958/j.cnki.jywhlt.2020.01.013
The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Chinese University Think Tanks
YANG Bo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Academic Journal,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China, 550025)
Abstract:“The Belt and Road” university think tanks are university think tanks mainly responsible for “The Belt and Road” policy research and decision-making consultation, which can provide intellectual support and talent suppor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 and play the role of “two-track diplomacy”.“The Belt and Road” university think tanks have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distribution, it covers a wide range of areas, but Beijing and “The Belt and Road” node cities are the majorit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ubject and specialty types, it can be divided into comprehensive type and professional typ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ain body of construction, it includes the 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and the multiple co-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university think tanks in China is faced with the main dilemma of low influence. To solve this dilemma,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disciplines and manage scientifically, to cooperate in research while keeping relatively independent, and to spread ideas in multiple ways to transform effectively results.
Key words:“The Belt and Road”;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think tanks;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 the main dilemma; solution
“一帶一路”倡议源自中国、属于世界,“一带一路”战略是推进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智慧,已成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广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过程中,智库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19年4月24日,习近平在致“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成立大会的贺信中指出,智库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力量[1]。在我国,高校智库是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生力军。本文所说的“一带一路”高校智库,是指以“一带一路”政策研究、决策咨询为主要职责的高校智库。在本文中,笔者将论述我国“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建设的作用、特征、主要困境及破解方略。
一、“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建设的重要作用
高校智库是指隶属于高等院校且以政策研究、决策咨询为主要职责的研究组织,它是一种特殊的政策知识生产机构,是智库与高校学科的交汇点、结合点[2]43。“一带一路”高校智库能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支撑,并起到“二轨外交”作用。
1.提供智力支持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涉及东西方很多国家及国际组织,“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六年来,国际社会大多持支持态度。截至目前,同中方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已有124个、国际组织29个[3]。即使如此,“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历史传统、社会文化等方面不尽相同,各个国家、国际组织利益诉求多元,在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方面面临的问题复杂多样,我国政府很难单独应对,相关决策者很希望能有这些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政府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这就产生了向其他社会组织或公民“借智”的需求,作为智慧与思想载体的各级各类智库因此备受青睐。高校智库具有高层次人才聚集、学科齐全、研究基础扎实、相对独立等诸多优势,可以整合高校、政府、社会等方面的资源,围绕“一带一路”开展深入研究,并通过研究成果的转化来影响相关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监督等,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2]43。
2.提供人才支撑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人才是根本保障。“一带一路”战略相关人才的培养途径多元,培养方式多样,智库便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各种类型的智库中,高校智库具有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具有人才资源丰富、学科支撑强大等优势,理所当然成为“一带一路”战略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一方面,高校具有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我国高校在重视学术导向的基础上,日趋追求社会导向,加强对策研究的应用性和社会性[4]。高校智库研究人员出于知识分子服務社会的道德感、责任感、使命感,定能聚焦“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提供咨政服务;另一方面,高校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高校历来是人才聚集的地方,拥有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人才,拥有丰富的智力资源,高校智库具有民间智库和官方智库所不及的学科人才优势,各类人才聚集,高层次人才优势明显,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能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5]。
3.发挥“二轨”外交作用
“二轨”是“第二轨道”的简称。1982年,“第二轨道”的概念由美国外交官约瑟夫·蒙特威尔首次提出。“第一轨道”指官方外交,“第三轨道”指纯民间交流,“第二轨道”是介于前两者之间的一种特殊渠道,是指在存在冲突或争端的组织或者国家之间进行的一种非官方、非正式的接触和互动[6]79。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二轨”外交越来越扮演着重要角色。各国智库之间的交流是“二轨”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起到政府不能起到的作用。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的过程中,我国政府在与其他国家交往时,常常因为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出现对外交流渠道受阻的现象。此时,高校智库可以通过学术交流、民间外交等形式开展第二轨道外交,扮演预防性外交角色,与相关国家的政府官员、学界精英等进行宽松的意见交流、沟通互动,以充分交换各方的意图和观点,为国内外政界沟通协调搭建桥梁和纽带,增进国内外学界、政界对“一带一路”战略相关议题的理解和共识,为政府“一轨”外交提供技术支持,从而降低官方外交风险[7]。
二、“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建设特征分析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引起了国内外政界、学界的普遍关注,以“一带一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智库日益增多。“目前中国智库有关‘一带一路研究平台已超过300家,参与‘一带一路研究的外国知名智库有50多家。”[8]其中,我国“一带一路”高校智库是一支重要力量,其建设表现出以下特征。
1.区域分布——北京和“一带一路”重点省(区市)、节点城市居多
从区域分布上看,“一带一路”高校智库覆盖地域广泛,但以北京和“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居多。北京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的高校历来重视智库建设,关注政策制定,“一带一路”建设自然成为其重要研究对象。除了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等大家耳熟能详的著名高校智库聚焦“一带一路”研究外,还有一些高校成立了以“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等命名的专门智库,如清华大学“一带一路”倡议研究院、北京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经济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丝绸之路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等。在入选“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前十名的智库中,北京便有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北京交通大学丝绸之路研究中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等6所高校智库入围[9]。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将新疆、福建分别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并圈定了一些重点省(区市)和节点城市,“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在这些省(区市)、节点城市应运而生。例如:位于上海的复旦大学成立了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福建的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厦门大学“一带一路”法律研究中心、福州大学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研究院分别成立;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工商大学中阿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相继成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成立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的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西安财经学院中国(西安)丝绸之路研究院及西安交通大学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一带一路”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分别成立;兰州大学积极承建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研究中心”,并将中心拓展为“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在入选“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前十名的智库中,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等4所高校智库所在的城市均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9]。
2.智库类型:综合型与专业型并存
从学科专业类型上看,“一带一路”高校智库类型多样,差异性较大。由于各高校所处地理位置不同,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各异,加之这些高校智库在建设方向、建设特色、职能定位、研究兴趣等方面不尽相同,致使“一带一路”高校智库类型多元多样。本文主要将其分为综合型和专业型两类:综合型“一带一路”高校智库依托的学科较为广泛,研究的对象、内容较多,北京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北京交通大学丝绸之路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即属于此类智库;专业型“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则着眼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某一类问题或某一国、某领域开展政策研究、决策咨询,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经济研究院、厦门大学“一带一路”法律研究中心、浙江工商大学中阿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即属于此类智库。
3.建设模式:高校独建与多元共建兼有
从建设主体来看,“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包括多种建设模式:一是高校独立建设模式。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属于此类智库——前者是复旦大学依托相关优势学科,以“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研究为中心的校级跨学科研究机构[10],后者则是国内第一家实体丝绸之路研究机构(正处级)[11];二是高校与政府共建模式。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便属于此类智库——前者是清华大学和中国侨联联合成立的一个校级研究机构[12],后者由江苏师范大学与徐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13];三是高校与社会组织(单位)共建模式。如中国政法大学“一带一路”法律研究中心便是中国政法大学与隆安律师事务所合作成立,旨在集合双方优势,从理论到实务,不断探索“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相关法律问题以及法律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经济政治问题[14];四是高校与企业共建模式。北京交通大学丝绸之路研究中心即属此类,由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国研文化传媒公司共建[15],在“一带一路”智库影响力排行榜(高校智库类)中名列第5;五是高校与多元主体共建模式。如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由华侨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中国新闻社、福建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社会科学院联合共建[16]的“一带一路”高校智库。
三、“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建设的主要困境——影响力偏低
在我国,很多“一带一路”高校智库积极履行智库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智力支持。但就整体而言,这些高校智库及其学者、成果的影响力普遍偏低。
1.智库影响较小,社会关注偏低
我国一些高校积极建设“一带一路”智库,一些智库的影响力逐步提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研究所、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还入选了“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前十名[9]。即便如此,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等研究“一带一路”的国家级智库相比,这些高校智库的影响力依然不高。国家信息中心对我国“一带一路”智库在2013年9月7日至2017年5月17日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采集后编撰的《“一带一路”智库影响力评价报告》显示:在“社会关注”得分排名前十的智库中,仅有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以第3名跻身其中;在国内、国外关注度排名前十的各类型智库中,依然只有重阳金融研究院以第3名分别入列[17]。
2.顶尖智囊较少,决策影响不足
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的专家学者们围绕“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开展研究并建言献策,涌现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如:北京大学全球互联互通研究中心的柯银斌、翟崑,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的何茂春、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的赵可金、国情研究院的胡鞍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的王义桅、王文及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的孙久文、国际关系学院的庞中英,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的林民旺,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黄日涵,国际关系学院的储殷[17]。但总的来说,我国“一带一路”高校智库至今仍然缺少被政界、学界广泛认同的顶尖专家,像基辛格、福山、约瑟夫·奈斯比特、布热津斯基、亨廷顿那样对内政外交政策产生重大影响的著名智囊几乎没有。
3.成果数量较少,咨政质量不高
近年来,我国高校智库推出的“一带一路”相关论文、报告、专著的数量不断增多,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编写的综合性报告《坚持规划引领、有序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三周年进展报告》等还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总体来说,我国高校智库推出的“一带一路”相关成果数量较少,质量不高,对上服务决策做得不到位,对下连接地气不给力,致使政府部门较少将高校智库研究成果纳入决策参考视野,影响力不够。在各类智库2017年以来发表的“一带一路”相关论文、专著与报告等研究成果中,高校智库的成果仅占11.56%,远远低于66.61%的国家级智库成果占比[9]。国家信息中心编撰的《“一带一路”智库影响力评价报告》显示:跻身“一带一路”论文发表得分排名前十的智库中,仅有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一所高校智库以第6名进入[17]。
四、“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建设主要困境的破解方略
如上所述,我国高校智库面临影响力偏低的主要困境。如何破解这一困境,进一步提升影响力?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依托学科建设,力求科学管理
学科是高校智库建设的基础,可以为高校智库建设提供知识支撑、组织支持、资源保障[2]43。在建设“一带一路”高校智库时,高校的学科优势、学科特色是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在近年来“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之下,依托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建设“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已经逐步成为共识。以“努力打造高水平的中亚研究智库”为目标的西北师大中亚研究院,将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资源作为发展的重要依托[18]。为建设成国内具有权威影响力的“一带一路”高端智库平台,北京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充分发挥北大综合性学科优势,整合各学科资源,加强跨学科协作,突出问题导向开展政策研究[19]。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经济研究院积极发挥强大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学科优势,特别是雄厚的经济学学科实力,努力推出有关“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分量的理论成果和政策主张,努力建设一流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20]。复旦大学整合政治、经济、法律、新闻、社會、历史等学科,形成学科综合校级研究平台,成立“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21]。
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不必强求所有高校都建立“一带一路”智库。可以根据学科、专业、科研、人才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因校制宜建设专门的“一带一路”智库,也可以利用原有高校智库开展“一带一路”研究;可以独自建设“一带一路”高校智库,也可以与其他建设主体合作共建。总而言之,不必强求所有的高校都建设“一带一路”智库,也不必强求所有的高校科研人员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研究。北京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经济研究院、清华大学“一带一路”倡议研究院等便是专门建设的“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清华大学国际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等高校智库虽然没有直接以“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等命名,但“一带一路”是这些智库的重要研究内容,并推出了很多研究成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
“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建设,政府相关部门、高校还要重视对其进行科学管理,提供高效服务,在人才聘任、成果认定、课题组织、经费管理等方面给予倾斜,充分释放这些高校智库和研究人员的活力。在这方面,一些高校已经作出了有益探索,值得学习借鉴。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主要依托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实行领导小组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研究院下设战略顾问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机构,高效推进了研究院的运行[12]。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通过协同校内外智库资源组建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在“三会”指导下由院长作为院务委员会主任负责日常管理运作,形成了比较健全的组织架构和有效的运行机制[13]。
2.协同合作研究,保持相对独立
“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领域众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复杂,很多研究对象单靠某一学科、某一研究者、某一研究机构无法解决,需要综合智库内外、校内外甚至国内外的多学科、多专业、多领域、多机构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协同攻关,才能破解这些难题。因此,“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可以积极参与建设“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开展政策性、前瞻性研究,为我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建言献策。清华大学与中国侨联整合优势资源,强强联手,联合成立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以打造现代化高端智库、高端人才培养基地、高级别国际交流平台为建设目标,努力为国家战略实施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12]。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与“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智库建立了联系,重点形成了中国—东盟“10+1”智库联盟、中国—中东欧国家“16+1”智库联盟、中美智库对话、中英智库对话、中印智库对话、金砖国家智库联盟等“一带一路”智库区域网络[10]。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广泛协同校外智库资源,与江苏省政府研究室、省商务厅、省旅游局、省社科院研究院、省委党校、徐州市政府、连云港市政府等建立了协同创新联合体,形成了较强的聚合效应[13]。
独立性与质量、影响力一同被看成是美国高校智库的核心价值。对智库而言,独立性是质量和影响力的基础性条件[22]。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创始人弗雷德·伯格斯坦说:“我们的研究之所以这么受欢迎,正是因为我们的研究不会受特定的偏见、政治立场、政府部门或商业集团所左右。”[23] “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唯有保持独立性,才能形成自由、中立、客观的政策研究氛围,才能确保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手段研究政策,促成政策研究成果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形成政策博弈的局面,为政府的决策咨询提供更多的政策选择。
3.多元传播思想,高效转化成果
“一带一路”高校智库生产出相关思想产品后,还必须促使这些思想产品被政府、企业决策者所采纳,或被广大受众所认同,也就是说,必须实现有效转化,才能实现这些思想产品的价值。我国“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可以综合运用多种传播模式,充分利用多元傳播渠道,精心构建全方位传播机制,积极转化智库思想产品。
新闻传媒可以传播思想、左右舆论。在传媒业高度发达的美国,传媒更是被称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外的“第四权力”。我国“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可以与各类传媒加强联系,加强智库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建设,通过传媒传播智库政策思想、政治主张等,以影响社会舆论和政府、企业决策。一些“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在这方面作了有益尝试。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借用新闻传媒传播研究成果,扩大了社会影响力,促使其成为跻身“社会关注”得分排名前十的唯一的“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重视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建设,通过“最新动态”“成果快递”“学界快递”等及时传播研究成果。
学术传播是有效转化智库思想产品的重要路径之一。我国“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应重视学术出版物的传播价值,办好学术期刊,出版研究专著,发表学术论文,印制研究报告、背景分析等,不断提升思想传播力,对决策者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一带一路”政策的制定。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出版著作,发表学术论文,发布《“一带一路”的国际法律问题》等研究报告,编制《“一带一路”宏观形势分析图集》《“一带一路”商业机会与投资风险白皮书》等,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智力支持[21]。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出版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年度报告,提交、发表、出版政策研究报告、论文、专著等,按月编辑出版《智库观点快报》,向不同受众及时反映“一带一路”最新观点和动态[24]。
研讨会、报告会、讲座、培训班等也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属于群体传播的范畴。我国“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可以邀请政府官员、企业负责人、社会精英等参加各种会议,增进交流、促进了解,同时传播研究成果,并从政界精英那里获取政策走向和决策需求,从企业负责人那里获取企业发展需求,从社会精英那里获取社会各界的关注热点,以便调整今后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同时与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建立良好关系。复旦大学与“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共同举办“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高层论坛,该论坛成为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与国内外众多智库交流的平台[10]。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经济研究院则通过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经济论坛,传播与交流“一带一路”研究成果[20]。武汉大学利用各种学术研讨会传播“一带一路”思想产品,近年来通过举办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哈合作国际研讨会、一带一路与边海国际合作——边界与海洋研究国际论坛、中俄“一带一路”合作学术研讨会、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合作论坛等20余场学术会议[25],为国内外知名专家共同研讨“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交流平台,有效传播了“一带一路”战略思想,服务了我国外交战略。
“借助个人关系,智库的研究者可以直接与政府决策者对话,使其了解或接受其研究成果。”[6]85人际传播也是智库转化研究成果的重要路径。在我国“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建设中,可以巧妙借鉴国外智库建立“旋转门”机制的先进经验,通过挂职锻炼、借调、交流学习、合作攻关等方式,建立中国特色“旋转门”机制,在高校智库、政府、企业、媒体等多方主体之间搭建人才交流互动平台,通过不同的社会角色和身份传播“一带一路”思想产品,扩大影响力;可以将“一带一路”高校智库项目的国际合作研究与国际人才培养相结合,通过访问学者、博士后项目等制度,吸纳国外智库优秀人才来华开展合作研究,也可以推荐一批国内优秀学者到国外高校智库学习交流,实现智库学者的双向交流学习、合作研究,在人际传播中推销我国“一带一路”高校智库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习近平向“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成立大会致贺信[EB/OL].(2019-04-24)[2019-06-05].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4/24/c_1124409188.htm.
[2] 阎亚军,杨波.学科逻辑视域下的中国高校智库建设——基于“双一流”建设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8(5):42-49.
[3] 马峰.“一带一路”倡议的全球治理意义[EB/OL].(2019-04-29)[2019-06-05].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429/c40531-31057583.html.
[4] 涂成林,魏伟新.高校智库服务地方政府决策的路径与对策[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43.
[5] 顾岩峰.我国高校智库建设路径探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77-78.
[6] 王莉丽. 智力资本——中国智库核心竞争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7] 宋靜.冷战后美国思想库在影响对华决策中的角色评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9:16-17.
[8] 何帆,朱鹤.加强智库建设,推进“一带一路”倡议.[EB/OL].(2017-05-17)[2019-07-06]. http://theory.gmw.cn/2017-05/17/content_24508882.htm.
[9] 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智库影响力评价报告》全文发布[EB/OL].(2018-10-12)[2019-07-06]. http://www.citnews.com.cn/mp/201810/85649.html.
[10]复旦大学“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高层论坛举行 成立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 发布系列研究报告.[EB/OL].(2017-11-06)[2019-07-06]. http://news.fudan.edu.cn/2017/1106/44660.html.
[11]研究院简介[EB/OL].(2016-12-29)[2019-07-06].http://isrs.nwu.edu.cn/home/index/article/mid/338/id/6049.html.
[12]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 [EB/OL].(2017-04-26)[2019-07-0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65715335331566&wfr=spider&for=pc.
[13]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EB/OL].(2016-04-30)[2019-07-06].http://bri.jsnu.edu.cn/13/b5/c1809a5045/page.htm.
[14]柴葳.中国政法大学:“一带一路”法律研究中心成立[N].中国教育报,2016-11-10(3).
[15]组织架构[EB/OL].[2019-07-06].http://www.crcsr.org/list.asp?classid=8.
[16]院况简介[EB/OL].[2019-07-06].http://msri.hqu.edu.cn/yjygk/ykjj.htm.
[17]“一带一路”智库影响力评价报告[EB/OL].(2018-04-18)[2019-07-06]. http://www.sic.gov.cn/News/576/9015.htm.
[18]程楠.高校智库架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新桥梁[EB/OL].(2017-01-09)[2019-07-06]. https://www.yidaiyilu.gov.cn/yw/gnyw/4727.htm.
[19]“一带一路”研究中心[EB/OL].[2019-07-06]. https://ocean.pku.edu.cn/yjygk/jgsz/xszx/ydyl_yjzx.htm.
[20]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一带一路”经济研究院并召开首届“一带一路”经济论坛[EB/OL].( 2015-05-29)[2019-07-06]. http://econ.ruc.edu.cn/displaynews.php?id=12431.
[21]复旦大学打好“组合拳”服务“一带一路”建设[EB/OL].( 2019-01-17)[2019-07-06]. http://www.njtu.edu.cn/pub/sswgh/gjdt/160270.htm.
[22]杨波,阎亚军. 论美国高校智库建设的政治逻辑——政府与高校关系的角度[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05.
[23]王海明,张鑫.借鉴美国经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EB/OL].海南:中国改革论坛.(2014-11-11) [2019-01-06].http://www.chinareform.org.cn/think/international/201411/t20141111_211452.htm.
[24]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简介[EB/OL].(2017-12-20)[2019-07-06]. http://ldbr.lzu.edu.cn/jianjie/info-5001.shtml.
[25]武汉大学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EB/OL].(2019-06-05)[2019-07-06].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192/s133/s196/201906/t20190605_384574.html.
(责任编辑:钟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