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
2020-03-17杨军
杨军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行,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之中,教师需要在进行课本的正常教学,传授学生新的知识、学习方式以及做题技能等等,更要重视对学生心理进行健康的教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从而使得语文教育教学能够更好地发展其优势,不断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促进学生的各项能力的提高。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下面笔者将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新课改的要求,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简要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2-0166-01
在语文的教学中,一直都把学生的态度、学生的情感以及学生的价值观念作为最为重要的教学任务。然而,这三者和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一般而言,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系数越高,教师就能够越发容易地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一定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高度的重视,不断将心理健康教育深入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里。与此同时,教师需要下意识的引导学生去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多看一些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书籍,让学生都能有着积极、健康的心理去面对学习和生活。
1.培养学生学习品质,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初中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可以被挖掘出来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素材。对此,教师一定要引起重视,剖析出其中的精华所在,最大化的将这些素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同时,教师在进行心理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素材与现实生活联系。因为很多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也是学生最为熟悉、接触最深的一种形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将心理教学的趣味性以强化,从而让学生可以乐意去了解、去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是对学生健康品质的一种培养,既可以落实心理教育,又能够让学生变得更加优秀。除此之外,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跟学生一起交流,闲聊一些具有积极性的生活实例,或利用正反面性的教材来实现“润物细无声”,在无形之中帮助学生洗涤心灵,培养学生的自控力,达到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
例如,对于《愚公移山》一文的学习,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需要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引导”能力,引导学生在文章中深入地感知到愚公身上所有的一些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精神,像坚持不懈、坚定不移、不畏艰难困苦等等。教师需要让学生在学习完这类的文章之后,能够自行对此加以总结和吸收,并在后续的学习和生活中加以运用,在遇到某些问题阻力的时候,勇敢面对,即使是逆流而上,也不要后退。如此,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掌握了该类文章所要表述的真谛。学生必须养成持之以恒的优良美德,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说后悔、也不要轻易去半途而废,否则,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浪费时间精力。
2.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对于初中语文的教学,教师如果想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彻底的话,就需要全方位地去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适时以施行“因材施教”。教师只有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出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和相应的认知规律,才能够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归属感进行最为高效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推促学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并顺利取得一个较为满意的成绩。当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公平与公正性,要让学生可以在一个有爱的环境中体会到归属感的存在,发现自己的定位到底在哪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同时,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殊情况以进行特殊处理,以此来帮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乐观。
例如,在语文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课堂之外的时间里,乐于和学生交谈,增强师生之间的情谊。教师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去与学生之间沟通,以此来避免对那些因为胆怯、内向而害怕进办公室,害怕与教师进行交流的学生的忽略。教师需要关心学生,下意识地去了解学生当下的心理健康情况,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否存在问题,从而及时做出应答。此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重视课堂积极性的提高,鼓励学生举手表述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见解。
3.重视阅读教学,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具体的教学也是语文教學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境。在此基础上,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将阅读教学的优势性在心理健康教育上最大程度的展现。日常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新课的教学之前,可以带领学生去进行自我阅读,了解文章的大概,初步感知文章中所隐藏的价值。
例如,不定期举行读书角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素材、书籍的阅读,让学生自己感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如何保持健康心理的方式方法。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学习心理健康的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归纳总结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然,对于一些十分具有教学价值的素材文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进行相关的分析和讨论,实现对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的强化,深化学生的心理健康认知力度。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高度的重视,并且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认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培养学生学习品质着手,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再则,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同时,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以此来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参考文献
[1]卢娟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J].新课程(中),2018(08)
[2]秦正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J].科技展望,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