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哲学观与美学思想在山水画中的体现

2020-03-17陈慧楠刘勇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7期
关键词:山水画山水美学

陈慧楠 刘勇

【摘 要】中国古代文人有着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意境追求和特有的传统美学观念,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以往的艺术创作实践活动中,无论是传统绘画、造园、诗歌还是戏曲艺术,这些都表达了人类对于自然山水景观的特殊情感,这不仅是情感上的抒发,更是一种精神品格的体现。中国的山水画蕴含了许多古代文人的审美价值观及对于宇宙生命、自然和谐关系的态度,这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不谋而合,因此中国山水画也是传统哲学思想在艺术层面的反映表现。特别是儒释道中道家的“老庄”哲学美学思想,以“逍遥”、“齐物”的观点影响着古代文人画家畅游自然山水的意识活动和洒脱自如的思维方式,所以“老庄”思想的美学观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理论基础,其中蕴含的美学思想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代仍指引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艺术审美探究的方向。

一.山水画起源及内涵思想

1.山水画精神的起源

中国古代文人有着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意境追求和特有的传统美学观念,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以往的艺术创作实践活动中,无论是传统绘画、造园、诗歌还是戏曲艺术,这些都表达了人类对于自然山水景观的特殊情感,这不仅是情感上的抒发,更是一种精神品格的体现。“山水”在古代思想中被视为是一种稳重、宽容的形象代表,因山川河流哺育了苍茫的大地,所以“山水精神”在人的思想层面上也引申为人格品质和道德修养的社会价值体现,它对人的德、行方面的规范也能起到一定的引导约束作用。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亘古绵延至今,许多思想结晶都被很好的积累沉淀下来,在这种背景的烘托影响下,古人的思想观呈现出了一种浩荡的山水精神与广阔胸怀,这种思想精神在我国古代文化历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山水画精神内在阐释

中国艺术绘画史源远流长,而传统山水画作为中国画的主流之一,画家们在欣赏山川河流的宏伟景色时,不免会产生出对于自然精神、顽强生命力的憧憬与向往。面对世间万物的不断变化,朝代总是经历着更替与革新的,权力和财富也会随之消逝,所以面对永恒、经久不衰的的山川河流,人们总是保持着肃然起敬的崇拜感。在无穷无尽的宇宙面前,众生都是平等且渺小的,即便是位高权重的帝王也要尊重、崇敬自然。

因河流有着绵绵瓜瓞之意,而山川有着稳定、沉静的包容感,所以这种自然山水也作为一种精神被抒发表达,山水画中的"山水"并不是简单的自然风景概念,其中包含着山川河流的永恒之意,也包含着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以来的历史、文化、哲学思想等诸多元素的含义和象征,比如古时的山寓意着阳,而水则代表阴,二者结合可以体现出古人遵循着阴阳互补的观念;其次,山是刚硬笔直的象征、而水是轻柔舒缓的表现,二者又是刚柔并济的体现;在表现手法上,山水互为虚实,两者的呼应又很好地表达了中国传统虚实结合的观念。反映在人自身的品格方面,亦是要有這种山水精神的意志与良好的道德修养,国家民族也需要这种精神气节。古人追求仙境般生活的神仙思想,带着对山水景观独特的迷恋与归属感,寄情于山水表达于笔下。

二.道家“老庄”思想之自然山水审美观

庄子的美学思想以自然观为中心,进而诠释了世间万物与生命存在之间的内在联系,唯有顺应自然本性才能实现更高境界的人生理想状态,最终达到通往自由的审美之境。其美学观点普遍体现在人与自然、艺术审美三者的关系上,通过他对人生哲学思想的反思来阐释其美学观点,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人性的自然之美体现在真诚无伪的本心,返璞归真回归到本真状态。

利欲熏心失去自然的本性与纯真品格,沉浸于物欲与功名之中无法自拔,甚至忘了初心。引申在现代的审美文化方面,我们不应追求一时的潮流而去“加工”自己,过多刻意的修饰会掩盖掉自然之美,这是不明智的。面对大自然时,人类与大自然应自始至终保持着协调的相互依存,建立一个和谐的命运共同体。

2.对于宇宙万物而言,自然之美体现在无为而无不为之中。

庄子提出的“无用之用”论中阐释了对于世俗之外的理想境界追求以及生命的可能价值,而“无材”而“无用”之物,并非不具有其价值性,但它们所呈现的是某种独特的价值,是非政治化、非世俗化和非功利性的,所以不能按照世俗之人眼中理解的“有用之用”去认定判断哪些为“无用之用”,宇宙万物的美表现在其“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3.自然之道的美还表现在艺术实践创作中的“技进乎道”。

“技进乎道”的意思是,当某项技艺达到巅峰后,再前进一步便可接触到“道”,即天地自然规律了。只有当技艺者达到高超精湛的境界,才能到达审美精神的完全自由化,这里的“技”和“道”互为手段和目的。从而启发画家们在进行艺术实践的创作过程中要保持身心的统一与高度集中,能够全神贯注的凝神聚气释放心灵之美,并与自然之美相契合匹配。以达到不以社会功能性价值为判断,超功利性的、超利害关系的大“美”。

结语:

儒释道三家中儒教较为注重人格的修养,讲究“中庸之道”,偏于积极入世塑造审美品格的观点;道教则更注重人格的超越,更偏于出世追求心灵至上的虚、静、明的精神境界;而释教在人格的顿悟方面较为关注,是对于宇宙万物的心灵体验,在这审美体验的过程中塑造一种远离世俗的清心寡欲之境。儒释道作为古代中国最早的关于宇宙世界观的探索理论,以其优秀的文化传统呈现在世人面前,三教取长补短、相融相济,纳万物以融合,方为中华民族之伟大精神所在。

综上,中国的山水画蕴含了许多古代文人的审美价值观及对于宇宙生命、自然和谐关系的态度,这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不谋而合,因此中国山水画也是传统哲学思想在艺术层面的反映表现。特别是儒释道中道家的“老庄”哲学美学思想,以“逍遥”、“齐物”的观点影响着古代文人画家畅游自然山水的意识活动和洒脱自如的思维方式,其蕴含的美学思想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在二十一世纪当代仍指引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艺术审美探究的方向。

作者简介:

陈慧楠(1996.07.31-),女,汉族,山东省诸城市,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宄方向:当代艺术媒介与实践研究。

通讯作者:

刘勇,大连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山水画山水美学
空蒙山水间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山水间》
印花派对
山水朋友
纯白美学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