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策略探析
2020-03-17贾文涛
贾文涛
【摘要】在小学阶段数学学习中,应用题的求解是数学学习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较为直观的现实问题进行提问,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对于学生解题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小学阶段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方向进行分析,找出分数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困惑,拆解分数应用题内容,提升小学生对分数应用题的全面理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小学生;策略
引 言
小学阶段的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从教学的时间来看应用题占据了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40%.解应用题需要综合应用数学中的定义、性质、公式、法则等,能够促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所学知识逐步融会贯通,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及进一步内化,保障小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锻炼自身的分析能力以及解题能力.因此应用题也是考核小学生自身数学水平的重要标尺.
一、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所面临的问题
首先,不少教师在讲解分数应用题的过程中导入过程过于生硬,不会采用故事或者游戏的模式逐渐引导学生进入所知情境中,学生无法理解教师的用意,情境的创设往往浮于表面,造成学生对所学内容无法深入理解;在创建情境时,教师没有注意到情境之间的过渡与转换,学生无法适应;教师对于情境创设的理念存在误区,从而在引导过程中不是过于充实就是过于单一;在情境的想象过程中,教师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学生被教师牵引,缺少必要的自主性探索与启发式教育,无法有效融入分数应用题教学活动中.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授课方式较为单一.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独立讲授的时间达70%,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整体积极性不高.教师的教学方式局限于填鸭式、灌输式,缺乏学生自主性思考的过程,忽略了在分数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
再次,在进行分数应用题教学时,教师不会针对解题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总结活动,尤其是可以用多种解题方法求解的分数应用题.针对这类题,教师可以分门别类地进行优化教学,促使学生对每种解题方式进行深入挖掘,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敏度,使学生能够应用不同的解题方式完成对分数应用题的求解过程.同时,不少数学教师对于分数应用题的教学讲授较为宽泛、笼统,无法有效打破学生的思维局限性,缺乏对于学生思维开放性以及发散性的培养.
最后,一部分教师在优化分数应用题教学过程中会忽略对题目最终的检查,缺少对学生做题认真习惯的培养.部分学生无法学好数学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没有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而是由于自己在做题过程中粗心大意导致错误抄写、计算失误等造成的,教师需要在检查过程中给予及时纠正,不能一味放任,要针对学生的验算进行核查,培养学生在进行分数应用题解题过程中的反思习惯.
(二)学生方面所面临的问题
首先,小学阶段在进行应用题解题时不少小学生都存在对题意产生误解的情况,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字语言时需要注意其中简化的陈述内容.小学生对于题意产生误解主要有对于表述内容的理解不清,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小学生容易将多重概念或者条件混淆,不能有效排除干扰项,因此在解题过程中就会出现错误的情况.以较为常见的四年级分数相关应用题为例,比如“校庆之前班级同学要进行大礼堂的布置工作,需要制作180个彩色花球,本来的计划是用10天完成所有制作任务,但是制作时速度比较快只用了6天就完成了,求按照原计划每天需要做多少朵彩色花球.”题中出现了一条多余的干扰项,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如果在理解过程中不能达到正向认知,很容易就会产生理解偏差.
其次,分数应用题本身涵盖的范围比较广,一部分学生对于社会化的问题缺乏能够将其转化为实际情况的考虑,因此在进行情境理解过程中存在着产生误区的可能性,尤其是面对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时,更容易产生误区.比较常见的有行程类问题:“小明和小华从相距300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这一类问题中小明与小华的起点和终点是相互置换的,本质上是相遇问题,但是一部分学生却容易将追击问题与之混淆,一部分原因是对相向而行相关概念较为陌生,另一部分原因则是不善于分析两者之间的结构变化,容易产生理解上的偏差.
再次,小学阶段找准题中数量关系和运算能力是应用题教学的基础.有一部分学生虽然理解了题目的含义,却忽略了题中正确的数量关系,容易造成对题目内容的误解,加之运算能力不够扎实,导致错误率不断提升.教师只有在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才能有效提高分数应用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最后,学生在学习分数应用题解题过程中不重视审题.题干是解题最重要的中心,如果在审题过程中不够仔细,很容易造成对题目内容的误判.比如,无用信息被误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题目的分析不够细致,审题过程中未标注关键性信息等,均会造成解题结果和最终结果相差甚远.还有不少学生在了解题意后,没有针对题目进行验证,从而无法保障分数应用题审题的正确率.
二、提升分数应用题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一)创建多样性的情境,引导学生思维发展
在小学阶段的情境教学中,教学内容丰富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小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接受程度,结合当前学习分数应用题相关内容以及教材来看,所涉及的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涵盖范围较广,可能影响学生对于题目内容的理解,此时需要教师进行正向引导,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正确理解题目内容,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场景,促使学生能够在认知题目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索,从而保障解题能力的提升.
一方面,教师面对应用题内容时,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在将立体几何问题与分数应用题相结合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困扰,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给予引导.比如“一个长方形玻璃鱼缸长为X,宽为Y,高为H,需要为鱼缸注水,2个小时能够注满整个鱼缸的一半,求每小時注入鱼缸的水的体积.”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计算出鱼缸整体的体积,然后算出2个小时注满整个鱼缸一半时,水的体积,就能够得出结果.教师可以制作长方体模型进行演示,创建具体情境,将抽象的体积概念具体化,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分数应用题教学中的内容进行提取.最初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进入创设场景,理解题中蕴含的信息,同时结合学生自己的实际生活,帮助学生对现实性的问题内容进行分析,调动学生学习分数应用题的积极性.
(二)调整应用题教学模式,培養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一方面,在新课改教学的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改进,不能仅仅由教师进行课程引导,而应当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小学阶段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课堂教学过于乏味无趣,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会被其他事物吸引,教师要以更加诙谐的语言来提升授课的趣味性,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圆柱表面积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圆柱进行拆分,让学生针对拆开后相应的图形面积进行细化计算,让学生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提炼出有效信息,从而保障对于应用题的全方位理解.
另一方面,要强化学生自身推理能力的训练,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比如进行钱数计算,教师可以说自己有八张五元钱的纸币,但是手里的十元钱的纸币的总面值比五元钱的纸币的总面值要多二十元钱,问手里有多少张十元钱.在学生进行分析并正确回答之后,教师可不断增加问题难度,将问题的内容丰富起来,同时关注学生对问题的检查,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审题和解题的能力,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检查能力.
三、结 语
新课改当前主要的教育方针是将教育的主体还给学生,教师作为引导者要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思考,通过提问与回答的方式促使学生思考课堂提问的答案,而不是一味地进行知识内容的灌输,要让学生多采用自主思考的方式提出相关问题,认真参与课堂的思考与解题之中,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应用题相关知识的效率,追求轻松、平等且自主性强的课堂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兰萍.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策略探讨[J].好日子,2019(017):1.
[2]孙丕龙.基于“互联网+”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1):112.
[3]杨生华.小学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8).
[4]郝仁贵.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的教学策略探究[J].新一代:理论版,2019(011):104.
[5]曾海萍.浅析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策略[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8(017):89.
[6]韩梅花.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