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2020-03-17胡晓燕
胡晓燕
[摘 要]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中,信息技术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在教育教学领域,信息化教学也成为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因此,在当前的中职学校教育环境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势在必行。中职院校可以通过体系化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进一步丰富信息化教学资源渠道以及开展信息化实验拓展教学活动等多种途径来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培训,以实现最终的目的。
[关 键 词] 互联网;中职教学;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7-0110-02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群体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成为影响中职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基于这样的重要性,认识到教师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强化在中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十分必要。
一、当前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发展状况
在当前社会中,信息化教学已是大势所趋,更是教育教学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方向。将信息化的技术与当前的中职教学进行结合,能够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一方面信息化的技术为课堂的教学环境和手段带来了多种变化。丰富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够使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应用,从而使中职教学能够与时俱进,实现更高效的教学,而且也能够为学生创设更加轻松、平等的学习氛围,调动中职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和习惯,从而促使学生实现全面的素质发展和养成。另一方面信息化教学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诸多便利。对于教师而言,许多信息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都主观或者客观地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教学负担以及课后作业批改等方面的负担,减轻了教师不必要的工作和心理压力,从而让教师能够对教学研究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热情。而从学生这一方面来说,信息化教学技术大多具有将理论化的知识具象化、平面化的知识立体化的能力和特点,因此可以说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的难度,为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容及其运用提供了帮助。由此可见,信息化教学为中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是,在當前的现实环境中,中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发展却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教师群体普遍存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对于一部分较为年长的教师来说,心理上的排斥和轻视使他们不愿意投入精力来适应信息化教学的整体环境,自然也就不愿意参与到与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相关的培训活动中,既不愿意,也没有能力去完成信息化的课堂教学。而对于另一部分教师来说,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相关领导缺乏重视和关注,以致学校内没有针对教师信息化知识的系统培训环境和课程。教师通过网络上零散的知识自主学习很难提升这方面能力,以致影响了整体的教育教学信息化的进程。另一方面针对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没有切合教师的实际需求,脱离现实的教学环境来设计信息知识教学的内容也使这种培训流于表面,无法起到真正的促进和培训作用,教师的能力仍然无法得到切实的提高。这些都是当前中职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主要障碍。所以必须在结合这些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完善教师的信息化培训途径,真正使这些方法发挥实际效果,实现中职校园信息化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为学生的高质高效学习提供切实的帮助。
二、“互联网+”环境下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方法
(一)构建校园基础信息教学体系,完善教师群体基础信息知识
在提高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这一方面,最主要的障碍在于大部分教师的基础信息技术知识存在很大的短板,以至于在熟悉信息技术的相关教学手段上有所不足,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因此,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水平,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基础化信息培训和教学。而要实现这样的目的,需要中职院校构建和完善自身的教师群体信息教学体系。目前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师培训体系主要以主题讲座的方式来进行。但实际上这种碎片式的培训往往只能让教师了解一种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原理,对基础的知识却并不涉及,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旦遇到超出学习范围的网络信息方面的问题就束手无策。因此,中职院校关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培训应该借鉴学生的上课模式,建立系统化的培训课程和机制。具体来说就是院校可以按照不同年级或者是不同学习基础将教师划分为不同的几个层级,然后展开分层式的培训教学。对于毫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师群体,可以将《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核心的教材来设计教学的主要内容,涉及计算机的相关基础操作知识以及Word文档、幻灯片等多种形式文件的具体操作等。而对于那些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知识的教师群体来说,则可以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与实际的课堂教学需求相互结合,将制作课件、播放课件、利用多种应用开展课堂教学等作为拓展知识进行讲解,进一步丰富和强化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积累。培训和强化的具体方式则可以类似于学生的课堂教学,按照学期时间和课时来安排系列课程,同时配合线上的教学方式和资源,形成整体的培训系统。借助这样的体系和制度,中职教师的基础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才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结合的能力才能够越来越强。
(二)拓展信息教学资源搜集渠道,提供信息化教学的前提条件
信息化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利用多媒体以及网络应用软件等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来开展教学,同时也包括了利用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来完成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质量。因此,中职教师对网络上教育教学资源的忽视以及利用的能力不足也成为限制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得以提高的障碍。在当前的中职院校教学中,要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还需要对教师拓宽和利用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具体来说,在提高教师利用信息资源开展教学的意识这一方面,中职院校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信息化教学示范课以及信息化教学专题研讨会等途径来半强制性提高教师对信息资源的利用意识。而提高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集和利用能力这一方面,学校可以在基础信息知识课程中增加相关的知识模块,并且在确定内容时参考本校在信息教学资源的具体渠道和特点,让教师通过课程的学习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除了这种方法,学校还需要进一步丰富自身的信息资源建设,尤其是校园数据库的进一步丰富,并且结合教师的实际教学内容和特点来安排半强制性的使用任务。如在课堂教学中引用相关数据库内容等。同时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资源的搜集和利用表现进行整体性的总结和评价,配合相应的奖惩制度。这样一来才能切实明确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态度和看法,提高教师利用信息化资源开展和完善教学的积极性。在丰富的实践应用过程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提高。
(三)用信息化手段開展实验教学,强化中职教师实际教学能力
提高中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最主要的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教师强化自身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的能力,从而构建高效课堂,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因此,在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过程中,院校主要需要考虑的就是教学的实际需求,也就是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需要用到的手段和能力。因此,除了对教师开展专业的、基础性的信息技术知识教学培训之外,中职院校还可以将实际的教学课堂与之相结合,安排教学实践课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补充和拓展环节,从而提高中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从具体的过程上来说,就是指院校在安排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和教学时,可以安排各个年级、各个学科教师进行实际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及授课,以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运用实践课。在实践课堂上,教师需要将信息技术培训课上掌握的知识与自身学科特色以及教学内容相结合,并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和模式。而信息技术教学的讲师则需要全程听课,再通过观察和评价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来考核教师的学习效果。以数学学科的教学课堂为例,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主要用到的是各种画图的工具应用以及动态可见的制作。所以,在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课程中,在讲到“图表制作”“幻灯片制作”“多媒体应用”等几个章节的内容时,可以安排数学教师完成实验性教学的任务。一般来说,在进行“统计”的相关内容讲解时,教师大多需要配合大量的图表和统计图来完成讲解。在信息化教学的实验课堂上,教师需要学会借助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来简化自身任务,使课堂教学时间得到更高效的利用。例如,利用办公软件来完成图表制作,或者是在课前完成制作,在课堂上直接进行展示。为了提高教学的直观性,教师还可以将图表的动态变化加以表示。而教师在实验教学课上的这些拓展表现都能够成为评价教师对信息培训课程中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通过这样的实验课程,才能够将培训课程的核心始终与教学实践相互关联,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从这一方面来说,通过学科内容的教学实验课程来进行教师群体的信息化教学培训与应用,对切实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这应该成为当前中职教学中强化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三、结语
进入信息时代之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在教学领域,信息技术也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而教师为了追求更好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尤其是信息化教学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参考文献:
[1]尹明.“互联网+”环境下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科技视界,2016(26):92.
[2]幸聪.“互联网+”时代下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347(1):247-248.
[3]施风荣,黄清新,黄峰扬.“互联网+”背景下中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J].教育界,2018(6).
[4]王学吉.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研究[J].青苹果,2017(10).
◎编辑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