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与创业导师制相结合的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技能性双创人才培养方式

2020-03-17李桂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9期
关键词:技能型导师制职教

李桂军

[摘           要]  具备创业创新能力(双创)的文化鉴定与修复专业技能性人才是当前我国文博领域急需的人才类型。然而,传统职教模式存在资源有限难以突出实践型职业教育的优势以及“双师型”师资力量欠缺,制约实践型教育模式推广等一系列问题。将现代学徒制与创业导师制相结合才是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技能性双创人才培养的最佳路径。

[关    键   词]  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现代学徒制;创业导师制;创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9-0042-02

现代学徒制是与传统学徒制相对应的新时期职业教育创新形式。这一职教形式既不同于过去仅仅为了技术保密而形成的师徒间单向、一元的职教方法,也不同于传统职业学校教育的封闭与应试教育框架。现代学徒制既有借鉴师徒传承方式开展职业教育的因素,又包括职业院校教育以知识传授培养专业化人才的范畴,因此是一种兼有培育职业化、专业化技能型职业人才的现代职教模式。随着“双创”成为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基于现代学徒制基础之上的创业导师制则更进一步借助创新型创业导师的引入让现代职教成为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最强力量之一。

一、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职教传统模式的局限性

(一)资源有限难以突出实践型职业教育的优势

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作为一门专业知识涉及相当广泛的学科固然会包括古代史、现代史、美术史、考古史等理论知识倾力传授,然而其更多专业价值的体现则在于现实操作中的文物保护、鉴赏、鉴定、修复等实践性质的工作。故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本质上其实归属于实践性应用类专业学科,是一门尤其需要加强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实用专业。

然而,由于文物、文博、古董等相关资源在现实中的稀缺性和单位价值的高,职业院校获取这类实践性教学资源的难度越来越大。包括历代书画纸绢标本、古陶瓷标本、传世古籍标本等几乎已经无法从市场上获得。这就给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的实践教学造成了事实上的强大阻碍,也导致众多职业院校在开展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时往往容易陷入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的困境,使越来越多该专业的职教学生在校期间很难得到足够的动手操作机会,自然会连带影响到学生未来求职就业和职业生涯的有效拓展。

(二)双师型师资力量欠缺,制约实践型教育模式推广

作为一门对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在师资力量方面也有比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鉴定与修复的实际操作中,非常需要教师具备足够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通过口授心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现实中,不少职业院校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的教师本身就存在实践操作方面的短板问题。多数教师并非来自古代玉器、陶瓷、青铜器鉴赏与修复的专业机构或组织,不少教师甚至连文物鉴定估价、书画装裱、文物拍卖等专业方面的职业资格证都未能取得。显而易见,这种只懂理论不明实践的教师队伍培养出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文物鉴定与修复领域也必然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理论派。一旦进入现实职业岗位,这些职教学生也只能纸上谈兵,根本不能胜任实际的操作任务。

二、现代学徒制与创业导师制相结合的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

技能性双创人才培养策略

(一)科学规划人才培养体系,合理调整专业教学设置

从根本上说,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双创人才需

要全面颠覆过去应试教育模式基本固化的职教理念和手段,也就是从传统上培养应试人才思想彻底转向培养综合发展的全素质人才的职教理念。尤其是对众多应用型实践科目而言,这种教育思想带动育人模式的深度优化才能切实满足客观现实对实用人才的强烈渴求。因此,要想超越和突破传统职业教育固有的框架局限,就需要大胆加以改革创新,尤其是面对过去只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设置与教育规划,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职业教育更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全面转型升级,科学规划人才培养体系,合理调整专业教学设置。

“2年工学结合+1年师徒传承顶岗实习”是一种典型的新教学模式设计。具体来说,就是在学生进校前两年主要针对古籍鉴定、装帧与修复、书画鉴定、装裱与修复、青铜器鉴定、修复与复制、古陶瓷鉴定、修复与复制等基础理论与实践操作学习,到第三年则进入大师工作室开展跟随式学习,也就是师傅带徒弟式的现代学徒制教育。在进入大师工作室之前,学生会根据前两年的基础学习摸索总结出自身未来职业发展的大致方向,结合个人爱好与兴趣有所侧重地加以选择,从而最大限度提高职业教学的针对性、目的性与成效性。通过第三年的现代学徒制教学,学生普遍能够充分提高核心专业的技能意识和技能,进而在毕业后能直接开展职业工作,通过对文物修复、复制工作的层层深入不断提高文物鉴赏和鉴定能力,继而成长为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的职业骨干人才。

而随着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调整,还要构建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个性化的教材体系,包括《陶瓷器鉴定》《书画装裱技术》《古籍装帧与修复技术》《仿古陶瓷制作》等本院编撰的教材已经成为院内职业教育的核心资源。

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这方面的改革经验已经说明,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根据职教院校自身专业学科的特点和需求大胆超越和突破既有人才培养体系的局限,走一条以人为本、个性化发展的人才培养道路。

(二)引入创业导师开展多种形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活动

要在现实中落实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的职业技能实践,离不开一支支身怀绝技、兼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导师)团队,这是帮助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人才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的先决条件。

比如,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就组建了一支由文博界、收藏界特邀而来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教育的教

师、导师。曾在上海图书馆古文献修复部从事古文献鉴定、修复与保护工作超过三十年、任职至副主任级别的童芷珍大师就是古籍装帧与修复课程的负责导师。在退休前任职于上海博物馆,从业经验超过三十年,分别从事书画鉴定、装裱、修复和古陶瓷鉴定、修复、复制的专家戴家華大师与胡礼芳大师则分别担任书画装裱与修复课程和古陶瓷修复与复制课程课程的负责导师。

这些文物、文博界的泰斗、大师组成的学术教师与创业导师不仅成为推动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学生快速提高实践技能的学科带头人,而且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主要由学生组成的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文博艺术品公司”的成立。该公司从2010年开业以来,由应届与往届学生组成的员工队伍累计完成古籍鉴定和修复任务超过3000册、书画鉴定和装裱修复任务超过1200幅、古陶瓷鉴定和修复制作任务超过1000件、青铜器鉴定和修复复制任务超过100件、文献仿真复制任务超过5000件。所有业务任务均是在各专业负责导师辅助下以任务型技能课程教学和顶岗实习类实践操作课程学习的形式完成。

在此基础上,2013年“十二五”国家出水文物保护重点工程——“华光礁1号”南宋沉船出水瓷器的修复行动中,也出现了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文博艺术品公司”众多导师、教师、学生的身影。

创业导师制的引入不仅让越来越多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的职教学生得以投入相关行业、专业的职业行列中,也给更多学生创造了丰富与拓展职业生涯、全面投入市场化商业运作的更好条件、更多机遇,为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形成更多技能型双创人才奠定了更加扎实的基础。

更为积极之处在于,通过引入来自全国各地的文物、文博、考古等行业的专业人才组成创业导师队伍,院校自身的师资力量、职教水平也得到全面和快速的提高。特别是相对缺乏实践经验的院内教师与学生一样有机会得到行业专家的指导,这其实也是在培养技能型双创学生人才的同时推动和促进高等职教院校自身师资队伍专业素质的整体化抬升。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十九大”及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所作的主题论述充分说明新时期中国社会对技能型双创人才的强烈渴求。对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的职业教育来说,培养技能型双创人才不仅是为了持续拓展这一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也是为了突破过去相对陈旧落后的职教体系的缺陷与不足,更是为响应国家战略促进职教产业转型升级。因此,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职教必须全面分析传统人才培养方式长期存在的局限性,通过现代学徒制与创业导师制相结合的方式全力予以超越和突破。这既需要高等职教尽快转变思路,优化教学手段,又需不断密切职教院校与社会相关行业、企业的合作与联系,更应大幅度提高实践性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比重,通过更加深入现实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助推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文物鉴定与修复的实践意识和技能水平。只有通过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职教才能保持与时代变化相同的发展步伐,才能使高度实践化的技能型双创人才培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确保这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始终能够在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现代学徒制与创业导师制的融合式职教,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才能在职教行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性关头保持足够的创新活力,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保华.基层文博机构编制不足和专业人才紧缺问题亟待解决[EB/OL].http://www.hongbowang.net/news/bwgzx/2016-03-

14/4376.html,2016-03-14.

[2]姜晓微,宗世英.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1).

[3]李强.西北丝绸之路文化与跨国民族文学研究[J].世界文学评论,2012(2).

[4]刘健.工作室教学模式下的高职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19(3).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技能型导师制职教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高职生导师制内涵研究①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然取向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四川省技能型人才现状及政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